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志愿者培育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5
/ 3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志愿者培育策略研究

李艳丽 崔红霞 王建珍

(临沂大学,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志愿者培育成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志愿者需求将持续增长,但老年志愿者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人才支撑等问题,难以适应积极老龄化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老年志愿者培育的对策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拓宽筹资渠道;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激励机制,注重组织管理;加大志愿宣传,提高参与意愿等。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老年志愿者;培育策略

老年人是重要的人力资本,尤其是处于老年初期和中期的老年人,他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又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主观上也有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意愿。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然而,由于我国老年志愿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老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老年志愿者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志愿服务时间比较短、参与志愿服务项目比较单一、意愿缺乏持续性、城乡差异较大等。如何有效提升老年志愿者参与意识、提高老年志愿者能力,培育适应积极老龄化要求的老年志愿者群体以满足老龄人口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老年志愿者的概念界定

目前我国对于老年志愿者的概念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金颖超等(2018)将老年志愿者定义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体力、知识、技能、金钱等,不为物质报酬,旨在推动社会进步和自我提升而参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和提供各类志愿服务的老年人[1]。杨熠(2020)将老年志愿者定义为“年龄在55~65岁之间,具备志愿者所需的身体条件和基本素质,并能够利用闲暇时间和自身优势,不以报酬为目的而为社区服务的老年人”[2]。结合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计划(CSA) 的志愿服务定义以及老年群体特点,本文中将老年志愿者界定为:在专业机构、志愿组织学习培训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获得持续发展和成长的参与者,同时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展和成长的人员。

二、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培育老年志愿者的意义

“积极老龄化”把老化过程看作是一个正面的、有活力的过程,倡导老年人必须有健康地生活和贡献社会的机会。“参与”作为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老年人与社会继续发生联系、保持创造力和创新力的重要纽带,利于调节自身心理抑郁,走出封闭心理,增强对外在世界的感受度。志愿者活动作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主渠道,无论是对促进老年人自身身心健康发展还是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积极作用。老年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养老服务压力和实现积极老龄化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一)老年志愿者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3]。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会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不少已经退休或将要退休的低龄老年人身体健康、心态良好,人生态度积极,仍保持对新事物的关注和探索,也有继续“披挂上阵”的决心和热情。特别是一些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优势和商务、行政管理背景的老年人,不愿放弃此前的业务经验,希望发挥余热,为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老年人是独特的财富,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能够让有能力有条件的老年人,特别是低龄老年人,充分释放参与社会服务的“余热”。

(二)老年志愿者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支撑。已有研究结果显示,5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年至少从事志愿工作100小时(每周约2小时),死亡率和身体功能受限的风险大大降低,运动水平得到提高,幸福感得到改善[4]。在享受生活、参与社会中实现老有所为,在老有所为中实现老有所乐,在老有所乐中服务自我、奉献社会,将有助于老年人发挥价值、度过美好而丰富的晚年生活。

(三)老年志愿者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老年志愿服务培育的过程,是多方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组织充分调动社区资源,挖掘社区自我潜能,提高社区自我建设的能力,促进其长效发展[5]。社区治理不是某一责任主体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基层民众的共同努力。老年志愿者队伍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社会资本,可以降低社区治理成本,提高社区治理效率。

(四)老年志愿者是增强社会活力的重要载体。老年志愿者通过其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能为社会带来正能量,是增强社会活力的重要载体。社会需要正能量,这种正能量就是我们常说的文明新风、道德风尚、社会正气等。老年志愿者以他们的爱心、真诚和奉献,去帮助社会上困难群体,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通过这种方式,使社会上一大批有困难、有爱心的老年人能得到关爱和温暖,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受到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尊重。这种形式对净化社会风气、弘扬文明新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了普及。

三、老年志愿者培育存在的问题

在享受生活、参与社会中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有助于老年人发挥价值、度过美好而丰富的晚年生活。但是,目前在培育老年志愿者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政策落实不到位,经费支持不足

国家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政策,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由于志愿服务存在非强制性,有些老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纯粹是为了打发时间,存在服务态度差、参加活动不积极等现象。还有一部分老年人认为,自己花费时间做这些事情应该有所回报,不能白做。在访谈过程中,当问到老年人“是否了解并参加过志愿服务”时,大多数老年人都表示并没有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不知道什么是志愿服务。在讲解完志愿服务的内涵之后,一些老年人对此也缺乏兴致。而有些老年人表示社区内曾经举办过这类活动,但是都由社区的党员干部负责,并没有参与到其中。

老年志愿者组织的正常运转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而经费短缺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志愿服务类组织属于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属于福利性服务,并不收取任何费用。这类组织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并将志愿服务项目的各项开支、资金预算透明化;二是向社会慈善机构、基金会和各类民间组织募捐等方式获取资金支持;三是通过降税的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向这类机构进行捐款。然而,随着志愿服务机构的逐渐增多,再加上老年志愿者这一群体筹资渠道有限,所以在开展志愿服务时经费难免会有些捉襟见肘。

(二)技能培训较少,专业知识缺失

技能培训是提升老年人志愿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向老年志愿者传输志愿服务价值观和相关知识,能够使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事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目前这一方面的技能培训是较为缺失的,主要是通过讲座和会议的形式开展,老年人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难以取得有效进展。现在许多志愿服务组织,特别是老年志愿者组织的参与者往往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组织和开展志愿服务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参与志愿活动的老年志愿者也往往比较“业余”,这就导致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较差。

(三)激励措施匮乏,组织管理不当

虽然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性和无偿性等特征,但对老年志愿者的激励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和认可[6]。然而,许多志愿服务组织表示担心给予老年志愿者物质奖励会改变他们志愿服务的初衷,活动会变得不纯粹,同时也会增加经费开支。在组织管理方面,老年志愿者组织作为志愿服务组织的一种,由于出现比较晚,相关的规章条例并不健全,导致组织管理缺乏明确的服务目标。往往是组织负责人一个人负责各项活动安排、组织管理等任务,而志愿者自身只是做一个活动的参与者,并没有人能够较好地协助负责人承担维持组织运行的责任。加上组织没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可能会出现部分志愿者弄虚作假、不认真工作的现象,极大影响了组织发展的持续性和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四)自身意愿不足,家人难以理解

积极老龄化是对传统养老观念的变革,在很多发达国家,许多老年人已经把参与志愿服务当成了一种习惯,然而在我国老年志愿服务文化并未形成。有些老年人表示“自己工作了一辈子,上了年纪就应该在家颐养天年,每天读读书、看看报、接送孙辈上下学就挺好的”。有些老年人即便是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也纯粹是为了打发时间,并没有投入太大的心力。还有一些老年人具有很强的参与意愿,也想能够为社会做一些贡献,但是家人又不太支持。总之,自身意愿不足和家人的不理解也导致老年志愿者培育遇到较大困难。

五、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志愿者培育策略

树立积极的老龄观,培育老年志愿服务文化体系,精准聚焦老龄需求,需要大量的老年志愿者参与,需要科学开发、合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让更多老年人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

(一)加强政策引导,拓宽筹资渠道

老年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政府应该从政策法规的角度对老年志愿服务和老年志愿者给予一定的肯定,从而实现老年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目前政府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落实工作并不到位。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志愿服务政策及法律法规,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基础,切实保障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实现志愿服务组织合法化、制度化发展。

此外,经费问题是制约老年志愿者组织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然而政府当前对于志愿服务的支持力度较为有限,社会融资仍是筹资的主要来源。在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并提供一定经费支持的同时,志愿服务组织也要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成立志愿服务基金会,链接社会各方资源,拓宽筹资渠道,使经费问题不再成为志愿活动开展的主要困扰。

(二)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老年志愿者虽然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但是他们并不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社工和志愿服务组织要对老年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培训,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年龄、兴趣爱好、性格等特征将他们分为不同的组,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能力。培训的方式既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包括开展实际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社工在对老年志愿者团队开展培训时,应该丰富培训内容,制定系统的培训目标,使培训内容既符合组织自身特点,又能够促进志愿服务组织的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激励机制,注重组织管理

激励机制法制化是实现志愿服务组织长期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志愿者的激励不仅可以保证现有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防止人员流失,而且能够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对于志愿服务力量的壮大具有重要意义。激励措施包括加强媒体宣传、增加经费支持以及在一些游玩场所对老年人进行门票减免等。

在加强政策引导工作和注重技能培训的同时,志愿服务组织自身的建设同样必不可少。一个志愿服务组织离不开以下三个要素:服务理念、服务目标和服务人员。如果没有清晰的服务理念、明确的服务目标和负责的服务人员,志愿服务组织建设难以持续下去。所以在招募老年志愿者时要注重筛选工作,保证老年志愿者质量,组织自身也要找准自身定位,加强管理,从而使志愿服务朝着系统化、专业化发展。

(四)加大志愿宣传,提高参与意愿

有许多老年人包括他们的子女并不太了解什么是志愿服务,或是由于某些原因不想参与到这种活动之中。为了吸引更多老年人参与其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多与政府、媒体、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沟通,广泛宣传,使更多老年人意识到参与到这项活动的意义,让那些认为“老年人本身就是弱势、被动接受照顾的群体”的人改变观念,使老年人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能够实现自身价值,也使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 金颖超,宇寰,宋婷等.拓展老年志愿服务社会辐射研究进展[J].中国校医,2018,32(04):294-296.

[2] 杨熠.社区老年志愿服务问题探究——以Y社区为例[J].社会与公益,2020,11(09):71-73.

[3] 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5/t20210510_1817181.html.

[4] Eric S. Kim et al, Volunteering and Subsequent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Older Adults: An Outcome-Wide Longitudinal Approach,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20). DOI: 10.1016/j.amepre.2020.03.004.

[5] 曾坤,秦永超,老有可为:老年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探索——基于洛阳市洛龙区的实证研究[J].中国志愿服务研究,2021,2(03):64-82+219.

[6] 孙文中,李顺玉,翟秋娟.所为与所需:社区老年志愿服务队伍培育机制与创新[J].中国志愿服务研究,2022,3(01):11-30+204.

作者简介:

李艳丽,临沂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教师,1980年10月;

崔红霞,临沂大学法学院辅导员,1978年7月;

王建珍,临沂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教师,198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