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深雪堂小学校
要落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要高效课堂,要压实作业的量,正确而合理的语文教学设计是重要一环。
如何落地目标,生根教学设计呢?躬耕三尺讲台二十余年的我,根据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出单元导语引领、课后习题架构教学设计的模式,高效而快捷。
“单元导语”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统领全组、定位目标、导航学习的重要功能,集中体现了编者对教材单元的整体设计意图,是单元的指南针、教学的导航仪。研读“单元导语”,对把握编者意图,夯实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后习题”是落地语文要素的支架,是对整篇课文“学什么”的最好解读,是根据单元语文导语和文章的教学内容而精心设计的。若要教学设计目标不跑偏,就要把握课后习题这统领整篇课文的纲。
我以《盘古开天地》一课为例,谈谈如何结合单元导语,围绕课后习题进行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一课是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单元语文要素: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感受神话中的神奇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3.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课后作业:1.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2.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选做:课后收集中国的神话故事读一读,然后讲给同学听。
明确了单元导语和课后习题后,整个的教学设计,就如鱼得水一般。
教学目标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和同学交流盘古的人物形象。2.感受神话神奇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教学难点:感受神话神奇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从课后习题中,我抓住感受神话的神奇、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你心目中盘古是什么样子的(即感受盘古的人物形象)三点,贯穿教学设计全过程。
激趣导入,引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神话世界。我向学生课件出示《女娲补天》和《后羿射日》两个故事,引出单元导语——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让学生大声朗读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神话故事,它的魅力永久不褪色,人类会一代一代传递下去。童年是幻想的翅膀,天马行空的幻想,帮助我们到达神奇的远方。
设计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设计学生汇报: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
那么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呢?请同学们读第1自然段,勾画出盘古开天地的原因以及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设计学生勾画并汇报环节:明确盘古开天地的原因——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这里运用了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天地分开之前的样子。(板书:混沌一片 起因)神奇的地方: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用夸张的写法,说明了盘古的沉睡的时间长,凸显了盘古的神奇。然后抽生朗读并指导朗读。
了解了盘古开天地的起因,自然而然引导学生思考: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呢?出示阅读要求:默读第2-5自然段,勾画出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和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假想让学生汇报: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劈开天地,顶天踏地,身化万物。(板书:开天辟地 经过)勾画并抽生汇报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劈开天地后,天地神奇的变化;为了让天地不再合在一起,盘古身体的变化;盘古倒下后,身躯化为万物。
在这个过程中,“以读代讲”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读得透彻。在讲解课文时,以“神奇”为主线贯穿全文,分析了每个自然段里的盘古具有什么神奇的能力。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我设计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精妙之处。
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节时,我设计采用范读、齐读、生生分句读,轮读等形式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盘古身化万物的神奇。并让想象延伸:盘古的头发变成了,盘古的牙齿和骨头变成了,盘古身上的小虫子变成了……
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板书:创造世界 结果)让学生感受盘古高大的人物形象,让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指导学生再次带着感情朗读,让课后习题更加清晰明朗。
根据板书提示,让学生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总结全文,提纲接领。
把课文故事声情并茂地讲述给家长听,阅读更多的中国神话故事……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落地单元目标,把握课后习题,精准设计课堂,让学生在老师架构的框中,一步步层层深入地学习课文,领会文章主旨,避免机械重复地完成学生头疼的作业,又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幻化于心,成为心灵的泉,成就语文的灵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