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中国”视域下医疗卫生社会监督现状及方法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基于“健康中国”视域下医疗卫生社会监督现状及方法讨论

李红梅1任卓2李莹3

长春市绿园区卫生监督所 ,吉林 长春130000

吉林市昌邑区通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 吉林 吉林132000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双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吉林 吉林132000

摘要:加强医疗卫生社会监督,既与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改善社会公共卫生密切相关,又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医疗卫生社会监督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基于此,本文就基于“健康中国”视域下医疗卫生社会监督现状及方法展开了充分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健康中国;医疗卫生社会监督;有效方法

前言:在我国医疗卫生管理工作中,医疗卫生社会监督是关键一环。科学、有效的医疗卫生社会监督,能够很好地保障医疗市场秩序,而且,还可以使医疗行为得到全面规范,从而有效避免事故发生。如何强化医疗卫生社会监督,提升卫生服务质量,是当前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重要难题。

一、我国医疗卫生社会监督的现状

(一)医疗卫生社会监督理论研究及保障制度不完善

从80年代初期至今,通过在CNKI中搜索“社会监督”这一关键词,能够查阅到的文献越来越多。并且,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国家行政、医疗卫生等等。其中,就医疗领域社会监督而言,大部分是围绕着食品卫生社会监督展开的,而以医疗健康为基础的社会监督研究非常少见。

通过搜寻查找相关政策文件,可以发现,在1992年,原卫生部推出的《医院工作制度的补充规定(试行)》是第一个提到医疗卫生社会监督的文件,这份文件强调了医院应当构建社会监督体系。尽管在之后的医改中,曾数次强调要着重关注社会监督,要立足于实际,推动社会监督机制的构建和完善。然而,就现行政策而言,并未对医疗卫生社会监督的机制构建等作出详尽的规定。

(二)公民监管难度大、缺乏保障

医疗服务具有特殊性、信息非对称性等,给社会公众的监督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除此之外,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医疗卫生监督体系,缺乏细化规定的法律法规,使得公民监管无据可依。虽然宪法对公民监督权作了明确规定,而且在一些领域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是,在实施细则、监管效力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了公民监管得不到切实保障,监督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社会组织及新闻媒体监管能力有限

在最近几年里,对于医疗卫生监管,社会组织参与意愿逐渐强烈,参与度日益增加。但医疗卫生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对监管工作的要求也比较高,而大多数社会组织的专业水平不足,相关技能掌握不到位,使得监管效果不佳。而像中国医院协会这样的具有极高专业度、参与人员业务能力突出的行业协会,主要是由国家卫健委负责,缺乏相对独立性。

凭借着社会高度关注和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新闻媒体监督成为了对医疗卫生进行监督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方式[1]。但是,因为医疗行业的专业要求极高,而部分媒体人并不具备相关的知识,对医疗问题的了解不深入,再加上医疗行业注重信息保密,媒体很难获得有效信息,所以,媒体对医疗卫生问题进行有效监督是很困难的。此外,媒体有选择地报导,不够公正,有些人夸张病人的悲惨遭遇,有些人片面地强调医生的仁慈。再者,现在的媒体有一种趋势,就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新闻所述的内容,经常是一边倒地突出病人的悲惨,这些都是违反了医学常识的。

二、医疗卫生社会监督的有效方法探讨

(一)完善医疗卫生社会监督保障政策

1.法治保障政策

具体地说,应当把社会监督融入医疗卫生监管体系,与此同时,立足于实况,以现行法律制度为依据,适当地添加医疗卫生社会监督法律条款,清晰地解释医疗卫生社会监督的内涵、外延等。

2.信息公开政策

要想更好地对医疗信息公开制度进行完善,必须要加大信息公开政策推广力度,采取多样化宣传方式,使医疗机构能够充分地了解到信息公开的重要性,从而愿意打破信息壁垒,加大信息公开力度[2]。此外,在公众对健康的认识与需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要与建立完善信息公开机制的需要相结合,并在法律许可的条件下,对信息公开的主体、具体细则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公众监管落实。

3.监督反馈政策

监督反馈作为监督的核心环节,其完善程度既决定了公众对医疗监管的持续参与程度,又与医疗监管效果的评估密切相关。详细地说,第一,要对反馈制度给予足够的关注,着眼于实况,构建监督反馈制度,切实做到“谁主管、谁反馈”。第二,加强督导与反馈训练,进一步强化人员业务能力,以保证监督的有效性。每一个责任主体都要遵守反馈机制,对投诉举报事项进行仔细核实,并及时进行回复和处理。第三,全面监督反馈落实情况,未能及时、主动反馈的,予以相应处罚,以使反馈功能得到真正发挥。

(二)激发社会监督主体活力

市场经济发展日益蓬勃,“社会共建”的行业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在监督工作开展期间,应该采取有效手段,将社会公众的活力全面激发出来,保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并且,要将社会监督机制引入到每一个环节之中

[3]。与此同时,要对各主体优势加以充分利用,促进综合监管体系的形成。详细地说,要从每个主体的特点出发,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优势。比如,新闻媒体监督覆盖面广,可以在整个社会中引发热议,从而起到预防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新闻媒体监督医疗卫生活动时,必须坚持求实求真原则,要对整个事件有充分的认识,绝不能主观臆断,可以向医学行业的专家进行咨询,以此确保监督合理、可靠。

(三)强化普法教育和医学知识普及

就普法教育而言,卫健部要努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让普法更“接地气”,保证人人学法、守法、用法,立足于群众需求,对宣传方式进行持续性创新,重点对贴近民众生活、民众感兴趣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进行普及,以此强化社会监督主体法律素养,使其愿意主动参与监督活动。与此同时,社会各监督主体要自觉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以此为监督提供可靠支持。除此之外,要定期展开医疗卫生从业者培训活动,使其对法律知识有更好的掌握,并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在医学知识的传播上,相关部门要按照“健康中国2030”的部署,切实做好医疗卫生知识宣传工作,以促进公众对健康的关注,推动其健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医疗卫生机构要对现代信息技术加以有效运用,打破信息孤岛,及时、主动地公开有关信息,并借助大数据技术,深入理解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结合实际需求,打造监督举报平台,进一步扩大社会监督渠道,以保证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医疗机构信息公开,不但可以让公众对医疗卫生有更充分的认识,使其卫生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还可以增进医疗机构与其他主体的沟通对话,从而更加高效地掌握公众的需求变化。

结论: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在持续推进,医疗卫生监督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要想使医疗卫生社会监督落实落地,就要进一步完善相关保障政策、全面调动社会监督主体活力、切实做好普法教育,不断推进医学知识普及、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社会监督成效。

参考文献:

[1]芦欣怡,王亚东,王开斌,等.新时期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内涵探究[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09):13-16.

[2]刘小平,王中灿,何中臣等.“健康中国”背景下医疗卫生社会监督现状及路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09):680-682.

[3]郭蕊.综合监管背景下构建医疗服务信息披露的制度框架和政策建议[J].中国行政管理,2020(05):13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