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针灸联合中药汤剂治疗中风后失语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探讨针灸联合中药汤剂治疗中风后失语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敦惠娟

石家庄市鹿泉区黄壁庄镇卫生院  河北石家庄  050200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中风后失语患者合用中医针灸疗法及中药汤剂口服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应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观察组合用针灸及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施治前CRRCAE量表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CRRCAE量表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2.78%,对照组为5.56%,P>0.05。结论:对于中风后失语患者合用针灸及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中风;失语;中医;针灸;中药汤剂

中风即脑卒中,且多数患者为突然发病,其病情进展十分迅速,此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风险[1]。失语是中风患者最为常见的后遗症,失语的发生与中风患者大脑语言中枢神经损伤有关,进而引起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口语表达困难、说话流利性下降、理解能力下降等情况[2],影响患者的社会交往活动,同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积极探寻中风后失语的科学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中医在中风后遗症的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以下将分析对中风后失语患者合用针灸及中药汤剂的治疗效果。

1资料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样本抽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2月,地点为河北省优抚医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中风后失语,样本数量72例,除外肝阳上亢、痰热腑实证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36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9例、17例;年龄最低46岁,最高78岁,均值(61.6±6.7)岁;病程最短7d,最长16d,均值(12.5±3.6)d。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8例、18例;年龄最低47岁,最高77岁,均值(61.5±6.8)岁;病程最短6d,最长17d,均值(12.6±3.7)d。2组上述各资料横向对比均差异微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即地黄饮子汤,方剂如下:熟地黄、茯苓、山茱萸、远志、肉苁蓉、石菖蒲以及石斛均各为15g,五味子、巴戟天、麦冬、制附子以及肉桂均各为10g,大枣3枚以及生姜3片,对其进行煎煮后取汁300ml,分两份在早晚服用,每日均为1剂,共计治疗4周;观察组合用针灸及中药汤剂治疗,其中中药汤剂的用法同对照组,针灸疗法如下:穴取三阴交、百会、太溪、哑门、肾俞、廉泉、照海以及通里等穴,准备0.3mm*40mm毫针,患者取仰卧位,以上穴位皮肤充分消毒,百会穴进行平刺向后刺入,进针深度0.5~0.8寸,局部产生酸麻胀感后实施捻转手法给予平补平泻;廉泉穴进行斜刺向舌根方向,进针深度0.5~0.8寸,以产生酸麻胀感传至舌根部为宜;通里穴进行直刺,进针深度0.3~0.5寸,实施捻转手法给予补法;肾俞穴进行直刺,进针深度0.5~1寸,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为宜,实施捻转手法给予补法;太溪穴进行直刺,进针深度0.5~1寸,局部出现酸麻胀感后采用捻转补法;三阴交穴与皮肤成45°针尖向上斜刺进针,进针深度1~1.5寸,局部出现酸麻胀后进行提插补法,以针感向上传导为佳;照海穴进行直刺,进针深度0.5~0.8寸,局部出现酸麻胀后采用捻转补法;哑门穴患者取正坐位,头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进针深度0.5~1寸,出现酸麻胀感后进行捻转手法给予平补平泻,施术1分钟,不留针;其余各穴位的留针时间均为30分钟,针灸疗法每日1次,针灸治疗5日后需要间隔2日,以此为1周期,共计治疗4周期。

1.3评价规范

(1)2组患者均以失语检查量表(CRRCAE)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评估,其评估内容包括听说、阅读、复述以及口语表达等,分数越高即语言功能恢复越好。(2)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例如晕针、头痛、恶心、皮疹等。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22.0分析,文中计量资料所涉及的数据标准差其表示方法为:(±s),均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则表示为:[n(%)],均施以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RRCAE量表评分组间横向对比

施治前CRRCAE量表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CRRCAE量表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

表1 CRRCAE量表评分组间横向对比(±s

分组

n

施治前

施治后

t值

p值

观察组

36

106.95±11.17

201.63±18.53

32.652

0.000

对照组

36

105.89±11.29

146.38±17.56

26.372

0.000

t值

0.856

16.395

-

-

p值

0.370

0.000

-

-

2.2不良反应率组间横向对比

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2.78%(1/36),其中恶心1例;不良反应率对照组为5.56%(2/36),其中头痛及恶心各1例。不良反应率组间横向对比差异微小P>0.05。

3讨论

中风后失语的情况十分常见,此疾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通过给予中药汤剂口服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应用优势,其临床疗效确切,并且用药安全性良好。本次研究中给予两组患者地黄饮子汤进行口服治疗,该中药方剂当中包含熟地黄、肉苁蓉、山茱萸、石斛、大枣以及茯苓等中药,有利于补肾填精、宣通心气以及扶正祛邪和化痰开窍[3]。在此基础上联合运用针灸疗法能够补肾益脑并促进通脉开窍,对于通畅患者的气机以及激活脑语言功能区域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CRRCAE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较低。表明,针灸与中药汤剂两者联合能够在中风后失语患者的治疗中取得确切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中风后失语患者合用针灸及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 高杨阳,吴琛,耿久军,等. 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系统评价/Meta分析再评价[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2,29(2):22-27.

[2] 卓碧芳,张梦龙,秦晨阳,等.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2022,50(1):41-46.

[3] 袁志刚,王维. 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6):918-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