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 2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 3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特种设备无损检测领域是确保工业设备安全运行、提高生产效
率的关键环节,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和特种设备领域的不断扩展,对无损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无损检测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与进步。本文基于此背景,对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找出影响其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职业教育;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与培训方法难以满足现代特种设备技术与实际应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寻求新的教育方法与培训策略已经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无损检测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革新,其中涉及的新技术、新工具以及新方法,都为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重新审视现有的培训模式,而且需要对现行的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的反思与改革。
一、无损检测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
现阶段,课程设置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导,涵盖无损检测的基础原理、技术分类、检测技术的物理和化学基础、仪器操作和数据解析等内容。但随着特种设备技术的迅速进展和行业应用需求的日益复杂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平衡尚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较为扎实的同时,实际操作经验相对缺乏[1]。新兴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在课程中的覆盖不足,例如高分辨率检测技术、智能检测技术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应用等领域,这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时面临技术更新的挑战。当前的课程设置中对跨学科知识的融入程度不高,而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日益呈现出跨学科的特性,这要求相关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增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整合,例如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领域的知识与无损检测技术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二)教学条件分析
从教学设施的角度看,尽管多数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学校已为无损检测专业提供了专门的教室和实验室,但在配置与现代化程度上仍存在差距,特别是对于一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如数字化无损检测设备、3D成像技术等,仍然缺乏相应的教学支持[2]。实验设备方面,虽然基本的无损检测设备在多数机构中都能找到,但高端、前沿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在教学中的使用尚不普及,限制了学生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接触和学习,也使得教学内容与行业最新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教学材料方面,现有的教科书和教案多为传统检测技术为主,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教学材料尚待完善。师资力量方面,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积累,能够为学生提供扎实的教学保障,随着无损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教师在某些新兴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上可能出现短板,这对学生的培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实习与实训方法及效果
在目前的无损检测职业教育体系中,实习与实训主要依赖于教学实验室的模拟环境和企业实地操作[3]。虽然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机会,但仍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方面。当前的实训内容往往过于重视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例如超声、磁粉、渗透等基础检测方法的培训,而相对忽视了新兴技术如数字化无损检测、机器学习结合的检测技术等的实训内容。实习与实训的时长、深度和结构在不同教育机构中存在较大差异,由于资源限制,往往只能为学生提供短暂的、浅层次的实训机会,而缺乏对学生进行深入、系统的实践指导。对于实习效果的评估方法尚不完善。目前多数评估体系仍然停留在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其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的评价。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仍待加强,虽然部分学校与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但双方的合作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的教学研究与技术交流。
二、研究对策与建议
(一)课程设置的优化建议
考虑到技术的快速进步与变革,课程内容需定期进行更新。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如超声波、X射线、磁粉等仍应作为基础,但同时应纳入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例如数字化无损检测、相位阵列、激光测量技术等,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前沿的技术手段[4]课程中还应融入管理、伦理、法规等内容,例如特种设备的安全法规、无损检测的国际标准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和行业做出贡献。课程设置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为学生提供知识框架,而实践教学则助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应当建设一系列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并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操作经验。面对全球化的趋势,课程设置应当具备国际化视角,引入国际上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无损检测标准,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针对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中所涉及的跨学科知识,应考虑开设交叉学科的选修课程,如材料学、机械工程、电子技术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现有的教学资源需进行全面的梳理与评估,包括传统的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还涉及到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的技术手册、标准规范、工程实例等[5]。针对资源的现状,应深入挖掘其潜在价值,例如可以对传统教材进行数字化改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学生创造更为真实、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直观。针对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如数字化无损检测、相位阵列技术等,有必要开发专门的教材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教学资源的整合方面,各类资源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可以构建一个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使教师、学生和企业都能方便地获取所需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应与企业和行业机构紧密合作,企业是技术应用的前沿,与其合作不仅可以获取最新的技术资料和实际案例,还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而行业机构则可以提供标准规范、技术手册等权威资料,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三)实践操作与实习实训方法的改进
为提高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应加强对模拟环境的建设,基于现代技术手段如数字孪生、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模拟操作环境,可以让学生在接近真实情境下进行实践操作,这有助于培养其深入理解和运用专业技能的能力。对于一些高风险或难以模拟的实际操作情境,虚拟模拟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安全又高效的学习平台。对于实习实训方法的改进,更多地引入项目制、任务驱动型的实训方式,与企业合作,制定出真实的、与工作场景紧密相关的实训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为他们日后的工作提供实际经验,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到特种设备的无损检测流程中,从而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实践。教师在指导实习实训过程中,应放大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优化操作流程、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引导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团队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学校和企业应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定期交流、更新实训内容,确保学生所学所练与行业前沿技术保持同步,不仅能确保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不被时代所落后,更能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变化的技能。
四、结语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职业教育在此领域的现状、挑战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及产业参与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职业教育应不断创新,灵活调整,确保教学内容与实践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拥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熊志林,王艳.无损检测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分析[J].无损检测,2022,44(09):75-78.
[2]党威武.高职院校检测专业的“无损检测”课程改革[J].无损检测,2021,43(08):42-45.
[3]岳玉国.高职教育中无损检测专业的教学模式探究[J].无损探伤,2021,45(04):38-40.
[4]王茹,蔡慧慧.参加技能大赛对混凝土无损检测课程教学的反思[J].现代职业教育,2021(13):232-233.
[5]孙华云,于乐海.高职院校无损检测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无损检测,2019,41(1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