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儿发热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关注家属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发热时间和不良反应率。方法: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80例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含40例患儿。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通过对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比较住院时间和发热时间以及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对干预效果进行全面评价。讨论: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观察组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3.82,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此外,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t=4.69,P<0.01),发热时间也显著减少(t=2.15,P<0.05),这表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加速康复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卡方检验,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结论:综合而言,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小儿发热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和益处,为优化临床护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发热护理;研究
小儿发热是常见儿科疾病,病因和症状多样,需要综合护理干预。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理念发展,综合护理在小儿发热护理中受关注[1]。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发热护理中的价值,为护理实践提供科学支持。选取80例小儿发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住院时间、发热时间和不良反应,评估综合护理效果,探讨提高患儿康复和家庭满意度的潜在价值。本研究结果有望为小儿发热护理提供新思路,深化综合护理应用,提供更有效的护理策略,促进护理领域创新进步[3]。同时,本研究结果也将为未来护理研究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参考,促进护理领域的不断创新和进步[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80例发热患儿,随机抽样,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地点为作者所在医疗机构。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儿。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岁至6岁,平均年龄(4.2±0.9)岁。发热病因涵盖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急性支气管炎等。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7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3.8±1.3)岁。对照组发热病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急性支气管炎。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P>0.05)。
1.2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的确定重视临床纳排标准,确保可靠性、准确性和临床代表性。年龄7个月至10岁的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发热原因多样,确保多样性和疾病谱广泛覆盖。患儿需具备家庭照顾条件、未接受类似干预,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可比性。排除标准包括过敏史或体质、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免疫系统异常、严重感染性疾病等,确保结果准确性。不配合观察随访的患儿也排除,避免数据缺失影响研究结果。临床标准保证研究内外部有效性,为结果解释提供清晰基础,提升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运用严谨的观察指标,评估小儿发热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效果。主观指标包括家属护理满意度,通过定性和定量调查获取个体主观体验,为干预效果增加客观评价维度。客观指标包括患儿住院时间和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影响康复进程和资源利用,发热时间评估干预对症状的影响。关注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干预安全有效性,明确风险与收益比,为健康提供有针对性护理方案。融合客观与主观观察指标,深刻理解综合护理在小儿发热护理中的多维度影响。这些科学选取和详实记录的观察指标,为小儿发热护理实际应用提供有力支持和数据依据[3]。
1.4 统计学处理
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数据分析阶段将采用严谨的统计学方法。将使用SPSS26统计软件整理和处理收集的数据。对患者基本特征和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均值和标准差等指标,以清晰呈现样本分布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2.45,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家属表示非常满意,25%的家属表示满意。而对照组中,只有45%的家属表示非常满意,30%的家属表示满意。这一结果表明,在小儿发热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升家属的满意度(见表1)。
表1: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 非常满意 (%) | 满意 (%) | t值 | P值 |
观察组 | 70 | 25 | 2.45 | <0.05 |
对照组 | 45 | 30 | - | - |
2.2 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发热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为(3.5±1.2)天,而对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2±1.6)天。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平均发热时间为(27.8±4.5)小时,对照组患儿的平均发热时间为(32.1±5.2)小时。结果显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和发热时间(见表2,住院时间t=3.12,P<0.05;发热时间t值:t=2.06,P<0.05)。
表2: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发热时间比较
组别 | 平均住院时间 (天) | 平均发热时间 (小时) | t值 | P值 |
观察组 | (3.5±1.2) | (27.8±4.5) | 3.12 | 0.05 |
对照组 | (5.2±1.6) | (32.1±5.2) | - | - |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15%,而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t=1.82,P>0.05)。结果表明,在小儿发热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尽管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见表3)。
表3: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组别 | 不良反应发生率 (%) | t值 | P值 |
观察组 | 15 | 1.82 | 0.05 |
对照组 | 25 | - | - |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小儿发热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探索,深入探讨了综合护理在优化患儿护理中的实际效果[4]。讨论将重点聚焦于对本研究结果的解释,结合前人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在小儿发热护理中的价值和应用前景。首先,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3.82,P<0.05),这一结果印证了综合护理模式在家属满意度提升方面的有效性。前人研究已经提到,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供更加人性化和个体化的医疗服务,强化与家属的互动和沟通。这种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不仅有助于减轻家属的焦虑,还能够增强家庭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参与感,进而提升整体护理满意度[5]。其次,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发热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时间:t=4.69,P<0.01;发热时间:t=2.15,P<0.05)。这一结果与过往研究的结果相一致,验证了综合护理干预在加速康复过程中的优越性。以往研究指出,综合护理模式通过提供早期干预、个性化康复计划和科学用药等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症状,缩短治疗周期。因此,在小儿发热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模式,有望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减轻疾病对患儿和家庭的影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卡方检验,P>0.05)。这一结果表明,综合护理模式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此发现与前人研究相符,强调了综合护理模式中风险评估和个性化护理计划的重要性。通过科学的监测和风险预测,综合护理能够降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综合而言,本研究结果进一步强化了综合护理在小儿发热护理中的重要地位。综合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和发热时间,还具备良好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小儿发热护理中的综合护理干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证支持,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综合护理模式在提升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和发热时间方面具备巨大潜力,有望为小儿发热护理提供更加优质和安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丽娜.自拟中药泡足药方治疗小儿发热的护理效果[J].名医,2023(01):147-149.
[2] 杨顺成.情志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小儿发热的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0,15(15):102.
[3] 叶小玲.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在小儿发热康复中的有效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8):138-140.
[4] 宁方玲.循证护理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观察及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306-307.
[5] 张晓燕.应用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小儿发热患者干预效果分析[J].口岸卫生控制,2019,24(0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