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农联幼儿园 215600
摘要: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开展自主游戏活动的前提,深入、有效的良性互动是一种关系,更是一种能力。教师应把握师幼互动的形式与时机,因时因地、因人因景,以有效的支持、鼓励和引导为幼儿提供发展潜能的机遇。本文以幼儿自主游戏为例,就师幼互动中的“对话”策略展开探讨,以期能给孩子们更多的选择、表达、思考的机会,实现自主游戏从“好玩”向“玩好”的转变,玩得深刻而又有趣。
关键词:幼儿;自主游戏;师幼互动;对话
有人说,互动是一种机会,互动是一种火花,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智慧。事实上,在人际交往中互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样,在幼儿园,师幼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深入、有效的良性互动不仅是增进彼此间信任、理解的需要,更是教师能力的有力体现。其中,“对话”是师幼互动的最显现、最常用的策略之一。教师应遵循游戏特质,把握师幼互动的形式与时机,灵活开启对话,及时调整幼儿的游戏行为,利用智慧巧妙的帮助每个幼儿得到有效发展,更好的实现游戏教学目标。本文以幼儿自主游戏为例,就师幼互动中的“对话”策略展开探讨。
一、关注活动过程,选择直接参与法
当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重复某些低水平行为或是思维停滞不前导致游戏即将终止时,教师可以采取直接参与的方式,以“对话”启发幼儿继续游戏行为或推动幼儿更深入地开展游戏,发挥游戏应有的育人价值。
【案例描述】
娃娃家里,家佳扮演着爸爸,露露扮演着妈妈,给宝宝喂完约后,爸爸积极的抱着宝宝去旁边哄睡觉了,剩余一旁的妈妈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看着妈妈一脸不知所措的表情,我走了进去,指着一桌狼藉的饭菜说道:“呀,好多的菜呀,倒了多可惜!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冰箱吧,晚上还能吃呢。”妈妈恍然大悟道:“是呀,我把它放冰箱吧。这桌布也要洗洗呢。”
案例中,正是由于教师对游戏活动过程的关注与及时介入,才能使幼儿对游戏不产生厌倦感,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使游戏得以继续。当教师发现“妈妈”不知所措即将要终止游戏的时候,巧妙地借助语言以一句“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冰箱”直接参与了游戏,这样的介入不仅使游戏得以继续,同时也能积极启发引导幼儿,从而使幼儿产生了“桌布也要洗洗”的创意,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二、关注游戏节奏,选择“拐弯抹角”法
除了直接参与法以外,教师也可以旁敲侧击、含沙射影的方式间接地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让幼儿通过“自己的领悟”得出游戏经验。相比直接参与法,拐弯抹角的方法能有效避免教师生涩的介入而打扰到幼儿原有的游戏节奏,更能尊重幼儿的个体需求。
【案例描述】
沙水游戏中,小宋一个人沉浸式的投入在自己的作品中,一段时间后,只见他围着自己的作品转了一圈,生气的把手中的工具丢在一旁,闷闷不乐的环顾着四周,最后他把目光落在了沁沁小朋友做的“月饼”上。顺着小宋的目光望去,沁沁做的“月饼”已经初具成形,我拿起了几个小饰物顺势走到了沁沁身边:“哇,是月饼吗?真厉害呀!我喜欢吃桂花口味的。”说罢,便把手中的花瓣小饰物轻轻的插在“月饼”上,有了黄色花瓣的点缀,“月饼”一下子有了生气,沁沁兴奋极了,说要再做一次鲜花月饼。这时,在一旁静观的小宋好像一下子醒悟,拿起了水果、小羊以及花朵等小饰品,模仿着老师的样子轻轻地插在“蛋糕”上,他满意的欢呼起来:“今天是我生日,大家快来吃蛋糕呀!”其它小朋友闻声赶了过来,大家一起高高兴兴的玩起了切蛋糕的新游戏。
案列中,教师通过与沁沁小朋友的对话拐弯抹角的间接告诉了小宋,蛋糕需要很多工具进行辅助和点缀后才能做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当幼儿自己发现、领悟时,往往会催生其新的兴趣,对游戏的关注也会更加持久,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游戏经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关注游戏环境,选择“无心插柳”法
所谓“无心插柳”法 ,即教师通过不经意的行为实现与幼儿的非直接“对话”,在该对话策略下,教师退至幕后,借助“环境”帮助幼儿自主解决游戏困难,实现隐性对话,看似“无心”,实则“有心”。教师应在游戏前准备多种材料,充分预设幼儿的游戏行为,借助多元丰富的游戏环境实现与不同能力水平幼儿间的无声对话,实现隐形互动的对话效果。
【案例描述】
小金、小宋、小郭等六位小朋友不约而同地一起来到了建构区玩起了积木搭建游戏,他们商量着要搭建一座又高又大的洋房,于是兴奋的开始动起手来。当搭建到第三层时,小郭小心翼翼的将一块木条轻轻的放上去,可不一会儿,积木还是倒了,试了二次均失败告终。不耐烦的小金见状,便手拿一块木条无聊似的在搭建区的周边随意走动,一不留神便将手中的木条抛到了建构区的提示图谱边,当小金蹲下身子去捡木条时,却“意外”的发现了图谱,他大叫一声“我知道怎么搭啦,看我的!”三下五除二便将搭建好的高楼拆成了几根长木条,重新开始搭建高楼,边搭边说道:“要把大的积木放在下面,弯弯的积木
也不能放下面,这样才不会倒塌!”果然,这一回他们成功搭到了第三层、第四层,一旁的其它小朋友也欢呼起来。
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在活动前就已经预想到幼儿由于缺乏搭高楼的经验而可能发生的行为,于是将提示图谱提前放置在活动区的醒目位置,当幼儿在多次倒塌的错误行为面前,提示图谱的出现便能给其恰到好处的提示,成功搭起高楼,不仅推动了游戏的进展,也能帮助幼儿重拾信心,看似“无心插柳”的行为,实则就是一场通过环境实现的师幼隐性对话,极大的促进了幼儿游戏行为从“好玩”走向“玩好”。
四、关注思维过程,选择亮点点评法
除上述对话策略外,亮点点评法同样是富有智慧的对话,不仅要求教师语言亲切自然,有亲和力,同时需要教师能够基于儿童视角,从自主游戏前、自主游戏中、自主游戏后三个时段予以点评,找出幼儿有价值的操作亮点,从表面上看是指向个体的评价,实则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共性问题,这样的互动策略肯定了幼儿的自主探索,让精彩瞬间“亮”出来,同时也能通过合理的评价与鼓励,进一步刺激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实现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案例描述】
以一次建构游戏为例,孩子们正在利用积木材料自主玩着与警察相关的游戏,只见平平小朋友用积木搭建了一府拱桥,在桥头、桥上、桥尾摆放了各式各样的汽车,并在桥中间放置了一个守护出行的“警察叔叔”进行交通执勤,颇有创意,我及时肯定了他的创意,让其他幼儿向他学习,成功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游戏玩法上,于是,一个个富有故事情节的游戏画面逐渐呈现出来,新的玩法不断出炉,孩子们对游戏的变通和创新,使普通游戏玩出了新意,收获的竟是满满的惊喜。
在上述自主游戏过程中,教师及时捕捉幼儿亮点,因势利导,使点评成功推进了游戏进程、实现了一物多玩。幼儿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这样的评价正是要给幼儿创设探索新事物、尝试新发现的机会,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玩得深刻而又有趣。
综上所述,幼儿自主游戏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满足幼儿的天性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纪律的维持者,也是幼儿游戏的参与者、思维的助推者,站在幼儿的角度,建构师幼有效互动,以有效的支持、鼓励和引导,找准切入点,为幼儿提供发展潜能的机遇,使其在多元良好的对话环境中获得新的发展,实现更多的超越,推动幼儿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金圣悠.浅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7:47.
[2]田方.师幼互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4:8-11+106.
[3]杨定姜,刘新伢,曹能秀.准确定位教师角色,促进有效师幼互动[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