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职业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学生每个成长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具体思维动向,坚持实行爱的教育,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将真善美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宽厚知识、执着精神、健康身心,最终让学生成长为心智健全、人格完整、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大学生,全力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关键词:职业素养培养爱的教育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够聚焦。少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培养目标理解不够全面具体,比较浅显化,没有能够将学生职业素养和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要素缺少具体可量化的指标,从而导致出现听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现象。
(二)企业参与培养的积极性不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并且技术技能的掌握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大部分企业参与学校培养教育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即使企业接受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实习实践过程中往往是企业老师讲解和演示操作为主,学生主要是旁听和观摩,而现场进行实际动手操练的机会比较少,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任务执行能力等职业素养的作用不是很大。
(三)培养过程缺少企业参与。一是专业教材的编排过程中企业参与度不够,部分核心知识技能素养要求更新比较滞后,教学内容与最新的实际生产过程不能完全一致,学生学到的只是比较滞后于行业和生产实践。二是教学过程为学生职业发展的意识淡薄。少数高职院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仍以讲授为主,有些课程只是把场所搬到了实验实训室,但由于受到实习实训条件的制约,学生缺少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和练习,这实际上是灌输式教育的翻版,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四)学校实践教师队伍数量不足。部分高职院校过分追求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技能师资的培养力度不够,这样导致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比较缺乏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缺少在生产实践一线的工作体验,这样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中,效果必然会打折扣。
二、解决途径及具体实践过程
(一)构建职业素质提升课程体系及教材
通过构建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从职业心态、职业准则、职业能力三方面,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在职场发展中达到更高目标。学生通过专业的职业素质课程学习,具备敬业、务实的职业精神、主动的工作态度、优秀的职业素养,对职业素养形成充分认知,保障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
(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及教材
在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共建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针对以往课程偏重理论知识传授的模式下,提出“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材研发理念,联合校企合作企业(美和易思数字科技公司)研发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并由国家部属高校出版社出版发行,拥有独立的出版发行刊号。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立足当前,着眼将来,让学生快乐学习,学出成效。
(三)建立“人”字培养模型
1.学生培养理念
学生管理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推行爱的教育,在培养过程中以综合素质优秀大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为载体,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达到素质能力双优人才培养目的的学生管理模式。
2.学生培养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本、仅仅围绕学生心智成长这个中心,持续在能力、素质、专业、知识四个维度进行提升,以“冰山理论”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打造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通道,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正确价值观念、主动学习意识、专业知识达标、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大学生。
3.学生管理制度
为保障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提升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打造一个积极、开放、团结、共赢的学生组织,制订管理制度,在搭建学生干部成长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帮助学生干部快速成长。另外成立大学生技能特训班,特训班重在提升学生的专项技能,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树立明确的个人成长目标,让学生在浓厚学习成长的氛围下不断的挑战自己,成长突破。
4.学生成长目标设定-誓约
一方面不仅重视学生技能水平提升,更注重学生内在的塑造,心态的调整,目标的建立,在新生入校后,辅导员指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制定个人成长发展规划,旨在帮助学生成更好的成为自己,不断去强化学生的信念,引导学生及时调整的状态,唤醒学生的精神力量。
5.学生组织架构
搭建学生成长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力量,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成长为根本”的管理体制,在管理的基础上赋予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6.全员班委
让班级普通学生实现角色进阶,打破班级管理主要依赖于老师和班级干部的传统模式,通过班委职能划分,帮助班级每一个学生实现身份穿越,不断增强学生的存在感,价值感,增加学生感受能力和自我认知。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班级目标的建设者和贡献者。进而提升学生对班级、专业、学校、老师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研究桑雷(导师:顾建军);南京师范大学,博士(专业:教育领导与管理);2020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创新与实践——以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技术学院为例梁盈;《山西青年》;2023-03-01
3.校企合作五化融合共建信息技术专业群龚声武,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8年年会》;201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