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 四川省南充市 637000
摘要: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必要的,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的运动特点,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从而创建浓厚的运动氛围,在引导小学生加强体育练习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运动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课程;意志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
引言
运动教学是一个系统化和长期化的教学项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还要培养其运动理念,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进行运动,如此可以有效保持与提高运动锻炼水平。另外,体育教师在训练中要以成熟的目光审视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趣有益的锻炼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持续地进行锻炼。
1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1没有关注学生实际情况
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体质素质普遍存在差异,而在教学中,老师却要求他们整齐划一、统一动作。这会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上出现厌倦情绪,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消极情绪,导致不能有效地促进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1.2没有明显教学效果
在制定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时,没有站在小学生的视角,没有正确地剖析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兴趣、爱好和情感,只希望利用体育课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表面上看,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快速、便捷地学习到有关体育课的基本原理,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但是,就其实质来说,学生们的学习仅仅是表面功夫,对于日常的身体锻炼没有灵活的掌握技巧,这就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1]。
1.3学生教育培养不完善
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运动技能,强化学生身体素质,还要利用体育竞技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感受体育精神。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能否通过体育测试,不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育,这导致体育教学存在缺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策略
2.1创新课堂教学主体
体育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内容。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制约,长期以来对小学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缺乏足够的关注,使其出现了滞后现象,必须加大对小学体育课程的关注力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立场,以“以提升学生素养”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而在课程设置与组织形式上,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使他们能够在锻炼中思考,思考中实践,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所以,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2.2创建游戏教学模式
小学体育游戏能够将体育动作练习与游戏的趣味性充分结合,从而引导小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并且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游戏能够降低运动的疲惫感,增强小学生愉悦的运动情感体验。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们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从而常见良好的运动氛围。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设计一种奔跑类的体育游戏活动。小学体育教师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圆圈,全体小学生只能够在这个圆圈中活动,再把他们分为“捕鱼者与鱼”的角色,其中捕鱼者追鱼,并且重要碰到鱼,这就意味着捉到鱼了。因此,在小学体育游戏活动中,不管小学生扮演哪个角色都需要用力奔跑,在规定的范围内灵活地转变方向,注意转向跑与疾跑的安全性。小学体育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们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比如“地雷爆炸”的民间游戏,同样是将学生们分为追逐者与被追逐者,并且参与游戏的小学生也要全力奔跑[2]。
2.3适时激励学生
适时激励不仅要注重激励的方法,更要注重“适时”二字。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不吝夸奖,除了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称赞以外,还需要对其他表现一般或者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肯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意使用正确的措辞、语气,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老师身上感受到同样的认同;其次,激励应该做到“适时”。及时的激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恰当的激励反而会给予学生错误的信号,让学生产生过度的优越感,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准确的自我认知。故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从时机和数量上把握激励的“时”与“度”。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的性格、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性考量,充分发挥出激励的正向效力。
2.4加强分类训练
小学体育课程有别于其他科目教学,尤其突出多样化训练和分类指导。因而,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计划相应的体育锻炼基础活动项目和运动门类训练的多样化。简单统一的体育锻炼活动方式和体育授课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各项发展需要。在实际训练中,教师应当从简单的肢体训练开始多样化安排体育训练项目。面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样的技巧训练,增加其运动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体能,强化学生抗压能力。同时,类似的分类教育可以显著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
[3]。
2.5客观评价学生心理特征
小学体育学科标准规定,小学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强调建立各种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学习和锻炼。评估过程中,以教师评价引领评价,提倡小学生相互评价。课堂上,教师能有效地把握评价学生的课桌,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促进学生身心同步发展。举例来说,足球是许多小学生所喜爱的运动,但在足球战术方面,一些学生却没有兴趣。假如教师批评学生,学生就不愿参与体育活动。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评估小学生是否热爱人文活动,是否积极参与全班活动,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6开展分层教育
要想有效地提升小学体育课的效果,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实行层次分明的教育,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掌握情况,将其分为零基础、有基础、基础好的三个层次。对有较好学习基础的学生,则要以更高的学习内容为主。至于那些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则要从持球、运球、传球、投篮等最基本的知识入手。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进行相应的课程安排,使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4]。
2.7加强合作交流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第五个策略是加强合作,促进学生人际交往。教学过程的开展是一个群体行为,而体育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具备理论教学行为,还具备充分的教学实践。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好这一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增加团体学习模式,促进个体之间的协作。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身的社会性,增强群体适应能力。完善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在小学教育阶段,体育老师如何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时效性,成为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所以,在小学体育课上,除了加强对老师自身的基本知识、职业能力的培养外,还要积极探索更多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最大限度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贺妍颖.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3-4.
[2]李培勇,王娜娜,尹可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7(34):121-122.
[3]姜英花.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7):69-88.
[4]蒋金法.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8(31):73-74.
[5]张云改.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3(2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