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分析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4月至 2023年06月就诊于我院的急诊创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急救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及两组患者对急诊创伤护理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患者确诊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分别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护理中,采取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急救效率、缩短急救时间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无缝隙急救护理;急诊;创伤护理
创伤具有发病突然、伤者众多、病情笃重,并且常常涉及多个脏器、系统、部位,对诊治的时机有较高要求[1]。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份报告显示[2],全球因创伤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人数约为580万,占全球死亡和致残人数的2.8%。随着临床治疗需求的提升,对急诊科的护理质量也在逐步提高[3]。如何缩短创伤患者的救治时间,确保患者能够得到高时效、高质量的救治与护理,提高救治成功率,已成为急诊科医护人员重点关注的课题。因此,在本次研究中,选择在本院收治的急诊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情况,现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04月至 2023年06月就诊于我院的急诊创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急救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 女17例, 年龄处于16~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47±3.27)岁,其中交通事故 25例,工作意外受伤12例,坠楼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处于15~ 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4±3.32)岁,其中交通事故 26例,工作意外受伤13例,坠楼1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常规日常护理、急救护理、监测患者体征常数等。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急救护理。(1)建立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明确该模式下护理岗位与管理体制;紧急情况发生后,急救中心应立即对病人的伤情进行评估,并及时与急诊部门联系,详细报告病人的病情。急诊护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当班医生,并根据病人情况协调多个科室进行会诊和治疗。备有抢救室、抢救设备和抢救药品,并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2)启动现场应急预案,进行分诊,做好院前无缝衔接。护理人员按顺序对病人进行检查:呼吸道-呼吸频率-是否有明显出血-血压,脉搏-意识反应,根据检查结果判断病人的病情,护士根据病人受伤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3)急诊护理模式:保持呼吸道通畅,两脉通畅,密切监测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全职护理员根据医嘱调配药品,备齐抢救物资,完善抢救记录,协助医生对病人进行影像检查。(4)手术室和 ICU 创伤严重的病人:应送到 ICU 或手术室,以缩短抢救和手术时间。(5)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及现场抢救情况,及时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争取最佳的抢救时机。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及两组患者对急诊创伤护理的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抢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在患者确诊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分别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抢救时间
组别 | 例数 | 确诊时间 | 停留时间 | 急诊至手术时间 |
观察组 | 40 | 25.92±4.46 | 38.12±6.76 | 45.54±9.84 |
对照组 | 40 | 35.29±4.74 | 46.92±6.92 | 56.39±10.76 |
t | 9.858 | 5.952 | 4.504 | |
P | 0.023 | 0.026 | 0.018 |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护理满意度
组别 | 例数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满意度(%) X2 P |
观察组 | 40 | 34 | 6 | 0 100 4.793 0.006 |
对照组 | 40 | 20 | 10 | 10 75 |
3讨论
急诊创伤患者常出现创伤部位出血,继而出现出血性休克,若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因此,对此类患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并配合周到、细致的护理尤为重要[5]。常规护理重在缓解已经发生的伤情,而无缝隙急救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尽快使患者得到“早期确定性”救治,使急救过程实现同步化,抢救时间最小化,抢救过程最优化,以节约急救时间为目的,强调对患者从院外急救到院内抢救中各个环节的无缝隙链接,确保整个急救护理流程规范、连贯,使急诊护理工作有序、顺畅开展。将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创伤护理中,能够保证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救治,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显著意义。
综上所述,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急诊科对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娜娜,赵秦,张清,等. 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2022,33(19):2554-2556.
[2]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 地市级综合医院创伤中心建设管理专家共识(2020)[J].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20,6(4):193-201.
[3] 黄桂先,金秋华,吴宇,等. 风险程度指导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4):88-91.
[4] 刘冰,王晓梅,宋创业,等. 严重创伤性肝损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早期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 中华创伤杂志,2023,39(6):528-537.
[5] 许小华. 综合护理管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睡眠质量及疼痛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4):863-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