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6
/ 3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对策研究

于春光

抚顺市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省抚顺市

摘要: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单位财政管理透明程度,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1.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1.1相关概念

事业单位主要是指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由国家行政机关申请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组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自身没有收入来源,所需经费列入当年预算并从本级财政申请资金列支,主要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非物质生产活动和劳务服务。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新型的预算管理模式,其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突出强调财政预算支出的责任性和效率性,并要求在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中更加注重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的产出和结果。此外,有观点认为,预算绩效管理是将绩效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作用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措施提升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事业单位的预算一般包括属于定额的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预算及需要根据项目目标测算确定预算数的项目经费。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根据在职人员的数量与职称确定经费金额,属于具有相对明确用途的经费;而项目经费更适用于预算绩效管理,先明确项目需要实现的目标,再确定资金成本,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控资金的使用情况,最后对项目进行评价。由于项目环节复杂,涉及程序较多,周期较长,项目经费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本文对事业单位在项目经费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

1.2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流程

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的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跨年度的工作,需要提前一年开始编制预算。首先,事业单位相关人员要在上一个会计年度编制本年度的项目预算,填写项目概况、项目实施依据、项目测算过程、项目绩效表等基本信息,并且需要在本年度开始前明确本单位在本年度的工作量与工作情况。其次,要在本年度项目执行过程中完成既定目标,在年度中根据项目进度编制《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监控表》,并在预算公开中予以公开。最后,在下个会计年度,事业单位相关人员需要根据项目执行情况,进行项目绩效评价,并编写《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方案》等,还要在决算中进行公开,以此保证事业单位项目预算从始至终保持公开透明。

2.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2.1有助于相关人员转变绩效理念

传统的绩效理念只重视资金的投入和支出、不重视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资金需要达到的绩效指标等。而新型的预算绩效管理是结果型绩效理念,把绩效目标作为预算申请的前置条件,可以将预算执行与绩效评价挂钩,从而使绩效理念深度融入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因此,转变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可以使相关人员以绩效目标为基础,并根据想要实现的绩效目标,认真负责项目的落实。

2.2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公信力

预算绩效管理的透明公开有利于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预算绩效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实现预算绩效目标、完成预算绩效指标,将单位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落到实处,并将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公开,以此实现财政资金的透明公开、预算项目的全程监控,从而有效推动财政资金的聚力增效,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增强单位的执行力,提高单位的公信力。

3.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预算绩效管理的观念存在偏差

部分事业单位各阶层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足,存在认知偏差,使得预算绩效管理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首先,单位管理者对编制预算绩效管理不够重视。虽然在编制预算绩效报告任务下达后会向单位管理者进行汇报,但是管理者大多更注重资金的申请、使用过程及项目的工作进度,并未对项目执行过程中是否完成预定目标,以及预定的绩效指标是否达到等给予足够重视,也未有效统一预算绩效管理与单位的发展目标、战略运营目标,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其次,项目相关科室只关心资金的到位情况,使得编制预算绩效管理一拖再拖,最终编制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只能落在财务人员身上,但是术业有专攻,财务人员并不了解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导致项目绩效内容含糊、目标模糊、绩效指标不准确等。

3.2编制预算绩效报告的能力尚有不足

目前,预算绩效报告的编制一般是由单位财务人员负责,但是,财务人员对项目施工情况不够了解、对绩效指标的确定不够准确,使得编制预算绩效目标、预算绩效自评等报告存在难度。而上级部门也未对其进行专业培训,造成编制预算绩效相关报表报告在内容上存在不足。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下,事业单位需要编制预算执行方案、绩效目标申报表、项目监控表、绩效自评表、绩效自评报告、绩效评价实施方案等内容,但是其具体目标、指标、内容等是与项目执行相关的,需要使用项目有关的专业术语。但编制预算绩效报告的财务人员受自身能力、所学知识覆盖面等限制,在这方面的能力有限,其又与相关科室缺乏沟通,使得预算绩效报告缺乏专业性。这样一来,不仅会使项目实施之前的准备工作存在不足,无法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可执行标准,也会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目标不明确,无法准确反映资金、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阻碍项目的进展,更会使项目完成之后的绩效评价存在不足,影响预算、决算公开的质量。

3.3预算资金的执行力度较弱

预算项目的执行需要单位各个科室的配合,从预算批复、资金申请,到项目开工、工程项目实施、项目完工,再到最后支付工程款与项目绩效自我评价,整个流程中每一步骤都需要落实到位。另外,从申请预算、编制出预算方案开始,财政支出项目就已经明确绩效目标,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特殊状况,如今年雨水较多,河道清淤需要多次围堰,人工费用增加,导致需要增加预算资金。再如,根据签订的合同需要支付的工程款按照项目进度支付至合同约定的百分比,而剩余项目资金需要下一个年度支付,导致项目资金剩余等。因此,项目预算资金每波动一次,就要对原来的预算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导致预算资金的执行力度较弱。

3.4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完整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需要与政绩制度、奖惩机制、考核机制等相关配套体系和制度关联起来。若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没有与政绩挂钩,会导致单位管理层不重视;没有相关的奖惩机制,则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没有与考核机制关联,则会导致单位员工参与度不高。同时,预算绩效管理体制缺乏长效管理监督机制,也会导致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前紧后松、缺少系统规划等问题。另外,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不完善,会降低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影响事业单位对项目的把控程度。目前,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中包含的工作内容仅仅与预算相关,而没有将其与政绩制度、奖惩机制、考核机制等相关配套体系和制度关联起来,也没有将预算绩效管理与相关的工作领域进行联系,形成了一种“预算绩效管理只是单位财务科的责任”的不良现象。

4.优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4.1纠正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观念偏差

首先,单位管理者要重视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财政局等相关上级部门应组织相应的培训和讨论会,并下发正式文件给事业单位管理者,让管理者委派财务人员和项目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和讨论会,而不是直接将正式文件下发至财务科室。如果仅将正式文件下发给财务科室,财务科室只是跟单位管理者进行汇报,单位管理者将无法对参加培训和讨论会的人员进行指示;而如果将正式文件下发给单位管理者,则可以使管理者参与其中,以此加强单位管理者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让单位管理者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是项目落实的标准。其次,项目相关科室也要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是项目实施的标准,贯穿项目运行的整个过程。另外,在编制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报表时,其他科室要加强与财务科室的沟通,并安排项目参与者与财务科工作人员一起监督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的落实,以此保证预算绩效管理指标的准确性。最后,财务科室也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编制、执行和评价的各个环节。例如,在项目的准备过程中,应及时与项目参与者沟通,并明确项目目标、绩效指标等;在项目实施时,要与项目相关科室共同检查项目的落实是否紧扣目标;在项目完工后,主动与项目相关科室一起监控项目目标、绩效指标是否达到预期,并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编制项目绩效评价实施方案、项目绩效自评报告。

4.2提升编制预算绩效报告人员的能力

人才是单位的第一资源,也是做好预算编制的第一动力,因此,提升编制预算绩效报告人员的能力是推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路径。首先,上级部门应开展一些专业培训、讨论会和知识讲座,提高编制预算绩效报告人员的能力,提高其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保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编制预算绩效报告的人员应该了解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或者单位各科室通过实行轮岗制度,让单位全体职工了解每个科室的工作内容,尤其是让编制预算绩效报告的人员了解项目的重点等,并有针对性地设置项目目标和绩效指标,使预算绩效指标更科学、更合理、更准确,从而保证财政资金的高效配置。

4.3加大预算项目的执行力度

预算执行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预算的执行力度直接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结果,因此,在项目实施时,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方案落实。首先,根据预算法定原则,预算中没有安排的事项不能随意支出,预算中已经规划好的事项不能随意取消,对于因现实情况的变化,需要酌情调整预算方案的情况,要严格按照预算调整的审批程序。其次,需要制订规范、严谨的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减少预算调整的频次与幅度,严格把控预算调整的审批流程。最后,单位各科室要随时关注项目开展进度,并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及时检查项目关键点,若有偏离应及时纠正,从而保证项目的实施严格按照项目计划进行。同时,财务科室要按照项目进度按时进行资金申请与资金支付,以此保证项目的预算执行力度。

4.4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是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不是一个独立的体制,其涉及的层次、范围及管理指标是广泛而复杂的,需要与政绩、奖惩制度、考核机制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效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另外,在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时,需要建立长效管理监督机制,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的长效治理。例如,事业单位应在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中明确:绩效评价结果优良,则单位的年度考核适当加分;未完成绩效目标,则要压缩当年及以后的年度预算;超额完成目标,事业单位应受到表扬等。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单位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保障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执行,以此避免预算绩效管理体制形式化。

5.结束语

我国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主要目的是单位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既要重投入也要重管理、既要重支出也要重绩效,同时要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实现财政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事业单位应认真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并从单位实际出发,分析和解决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上的问题,以期使单位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从而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财政效用。

参考文献:

[1]陈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21(31)

[2]郑霖霖.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21)

[3]桂凤.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12)

[4]沈得晴.试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J].财经界,2021(31)

[5]张小琼.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探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2(09)

[6]方莞娟.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大众投资指南,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