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新疆 北屯 836000
摘要:水是万物之源,而饮用水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受水源污染、城市供水管网老化、“二次供水”设施运行不畅、加氯消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将下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影响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影响因素;改善对策
引言:
饮用水是指其感官、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都要达到卫生要求,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而饮用水不但能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12亿人生病,并且其中有九百万是由于饮用不卫生的水而人死亡。伴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以及对生活饮用水水质和水体本身的认知,有关饮用水源地水质的研究正处在一个持续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
一、影响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因素
(一)水源污染因素
水厂从水源中提取水,所以,水源水的质量对自来水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水厂现有的深层水净化技术及设备,可以达到水质达标的要求。但是,在我国也有许多处理方法比较简单的水厂,难以保证出水质量。
(二)给水管网因素
给水管网是城市给水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的目标就是要保证给水的通畅,可满足用户对水质的需求。在停水过程中,由于管道老化、破损、渗漏等原因,会使土壤中的微生物随水流而入,影响输水水质。首先,埋设在地下的管线,会受到地下水的污染或下水道的影响。若管道穿孔、闸门、接口等不能及时修复,则随着水压的降低或停机,大量的废水将被吸入管道,对管道造成污染。其次,管线发生爆炸渗漏,关闭阀门后产生负压,将污水抽进管线,管线修好后不能及时冲洗,形成污染。最后,客户端的贮(用)水设备与供水管道相连,在无隔离措施的情况下,因突然停水或其他原因,使外来水体流入配水管内,造成污染。对供水管道及设备的选择,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保证管道及设备与水接触部位的无毒。
(三)出厂水水质因素
如果出厂水的合格率较低,将会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产生直接的影响,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出厂水无氯或加氯量不足,在管网中会引起细菌等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进而影响管网水质,最终影响到向用户提供的水质。当水体中的自由CO2低于平衡值时,会形成碳酸钙沉淀;在平衡的基础上,形成抗酸性侵蚀的材料。当水pH值小于6.5,水中铁含量超过3mg/L,或管道为金属管时,会导致自氧型铁细菌大量繁殖,造成金属腐蚀,进而导致细菌、浊度、色度、铁等指标增高。另外,由于水质的不稳定性,也会导致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增殖,给供水系统带来生物污染[1]。
(四)二次供水设施因素
随着城市居民对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城市二次供水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居民生活用水中常发生臭味和红色寄生虫等问题。由于使用者的用水量少,而储水罐的体积又较大,使得水在储水罐中停留的时间长;水槽底部没有设置斜坡,容易造成微生物和有机物质的沉淀,水槽表面凹凸不平,容易造成苔藓等生物附着在水槽壁上。蓄水构筑物主要是水池和水箱,大部分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一些水池没有做好衬里,致使有害物质从水泥中析出。一些水池的内壁涂料使用水泥涂料、聚胺涂料及一般的环氧化脂涂料,各种涂层对水环境质量有不同的影响。另外,二次供水设施无人维护和管理,二次供水管理缺少可操作的行政法规和管理制度。
二、改善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对策
(一)控制源水与自来水的关系
源水水质达到标准,则根据水厂现有的技术及设备,能够产出合格的饮用水;若源水水质不达标,则难以保证出水水质。要想制得合格的自来水,首先要控制污染源,确保水源水质,然后通过对水环境的治理,来提高水环境质量。
(二)改造供水管道系统
首先应选择优质的供水管路,管路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不会产生有害物质的内壁。严格按照给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规范,做到设计合理、施工合理,当给水管道与其他排水管进行交叉的时候,要满足规范所要求的最小间隔,以避免对生活饮用水造成的污染。管道尽量呈环形排列,即便是呈树形排列,管道也不要过长,否则会在终端产生滞水。若管道延长过久,则需在管道运行过程中加氯,并定期清洗管道。其次,在完成管线施工或紧急抢修后,应对管线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对管网水流形态进行调查和控制,削减低流量段,清除死水段,定期对给水管线进行更换或刮管涂衬,要有规律地对管线进行清洗,清洗的时间要视当地的客观条件而定。另外,对水表、水阀和消火栓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对浸没水中的水表和水阀要及时清除;在用水泵给水泵增压的时候,要对备用水泵进行定期检查,避免因长时间不使用而引起的污染[2]。
(三)严格控制浊度超标
目前我国水源地污染较为严重,有些经过常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后的水,已不能满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这就需要在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基础上,增设臭氧、活性碳、生物活性碳、接触氧化、光氧化等预处理技术。同时,在纯水生产过程中,要强化对纯水生产工艺的整体质量管理,使药剂的添加更加合理,并使药剂的投入和使用达到自动化程度。在水质稳定性上,水厂的出厂水需要经过稳定处理,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是通过调整pH值,即在出厂前添加稳定剂,使pH值达到7~8.5,以改善水质
[3]。
(四)完善二次供水设施建设
改进水池的技术构造避免死水区的产生,使得水在维持一定流速的同时,呈现出一种推力型的流动状态;将灭火水池和生活水池分别建造,若建造在一起,则应进行分隔,其中的生活用水可以流入灭火系统,但是消防水不能直接进入家庭用水系统;家庭水池的容量不应太大,应占每日用水量的40%至60%;给水管道布置要合理,在给水管道上要有一个水位调节阀,尽可能不要有溢流管道;排气池内的排气管应采用圆顶式或下弯式。在材料上,水池通常是用水泥制成的,为了避免水泥中的有害物质的沉淀,需要进行衬里处理;水槽建议使用组合式不锈钢、搪瓷钢、热镀锌钢。二次供水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供水方式,要成立专业的管理部门,负责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材料的选择、施工的审核、监督,并与卫生防疫部门配合,加大对水质的监控力度,督促用户定期清洗和消毒水箱和水池。
(五)加强管网水质的测定
在管网采样点,按照要求安装连续的余氯仪、浊度仪和细菌检测仪,以便于掌握管网水质的动态变化。通过对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预测出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对各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从而对各项指标进行优化[4]。
(六)合理加氯
合理使用氯气的原则是确保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已经被彻底消灭,要尽可能地减少投加氯量,加氯点要尽可能地向后一道工序移动,要尽量在设备上实现多点加氯,为了保持管网的余氯,使出厂水余氯为氯胺状态,与出厂水充分搅拌,接触时间30min以上。同时,要加大水质监测力度,加大对出水的氯离子含量、管网中的余氯量等方面的监控力度,并提高加氯的自动化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饮用水水质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一个问题,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投入产出效益,还要考虑到实际的可能性。近年来,新国标在水质指数有较大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输水管道的选材、设备等方面的管理,以保证输水管道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秦雯娜,许华东,于贵全,等.兰陵县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防治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21(33):3.
[2]牟霞.生活饮用水质量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2021,030(004):192.
[3]杜秋霞.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的影响因素[J].2021.
[4]叶明敏.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现状及其措施的完善[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2(0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