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快城市化建设,这也使得城市中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教育环境以及医疗环境,并因此吸引了更多的人在城市中工作和扎根,城市的人口密度也明显地加大,交通也时常出现拥堵情况。为了改善城市的出行环境,各个地区开始倡导低碳出行,以公交作为优先发展对象是缓解城市出行压力的有效措施。并且在20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也应运而生,各个地区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标准体系建设体系,每天负责输送大量的通勤人群,提升了运营能力,提高了路网整体效益。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标准体系建设;应用措施
1城市轨道交通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1.1公众需求的大幅提升给标准体系建设带来巨大挑战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行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出行的舒适性,还要讲求出行速度和出行安全性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出行的多样化需求。在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出行从人们的“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并最终成为人们出行的习惯,体现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面对公众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的标准体系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公众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依赖性增大,并且公众对服务质量也有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安全问题也成为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在同样的城市轨道交通中要承载更多的乘客,安全问题当然是不可忽略的问题。
1.2规划客流预测不足给运营服务能力带来巨大挑战
客流量预测是提升运营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设计人员和规划人员都是以单条线路周边居民的基础需求作为设计和规划的标准和依据,但是这种客流预测方式明显与实际客流量相差甚大,并且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城市轨道管理部门在很多地区开通了新的线路,客流吸引的有效区域大大扩展,新开通的线路与既有线路之间存在交叉,从而增加了运营服务能力的压力,比如在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维修等方面的工作量明显地增加,这也成为制约运营能力有序升级的重要因素。
1.3网络化转型期的特征给标准体系建设体系带来巨大挑战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面临着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也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系,一方面城市轨道的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开始由中心区域向四周扩散,标准体系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管理人员因为工作量的增加难以做到统筹管理,更不用说实现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降低了协作的效率。在过去,城市轨道交通覆盖的范围有限,各个部门之间都有专门的人员分工负责各自的工作,所以这也就保证了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有序地进行,但是在网络化转型时期,各个部门人员在专业分工和内部管理上没有协调处理好各自的关系,导致工作交叉或者降低了服务质量。
2城市轨道交通标准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策略探究
2.1 顶层设计规划
从城市轨道交通的本质属性出发,结合新时代特点,未来技术创新与运营生产融合工作以“乘客至上、网络集约、数融智行、平战一体”为核心理念,开展顶层设计规划。“乘客至上”即以满足广大乘客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愿景作为城轨交通行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建立“乘客至上”的核心理念,是实现城轨企业由“关心车”向“关心人”意识形态转变的基础,才能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出行的幸福感、获得感;“网络集约”是实现乘客服务中心化、行车组织和设备管理网络化、维修维护集约化等功能,重构中心-站线2级运营模式,实现资源整合下的降本增效目标和与城市多种交通方式的融合发展;“数融智行”是智慧地铁建设要坚持“数字化、融合化、智能化”的核心理念,将新技术与城轨行业传统技术融合发展,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智能化运行组织和全时程智能服务支撑下的智慧出行;“平战一体”是建立统筹兼顾日常状况与应急状况协同运转的智慧地铁模式,是智慧地铁核心价值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目前,由于缺少结合新时代特点的顶层设计规划,导致地铁技术创新时尽管考虑了大量智能化要素,但在运营生产模式中仍以传统技术为主,缺少对新技术的应用规划,为技术创新和运营生产的融合带来了隔阂与不便。
2.2 新型创新体制机制建设
创新建立“政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研发体制,打通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应用、再到推广转化形成收益的全链条,重点要整合技术研发、产业孵化、数据建设、人才培养等全链条的创新资源,加快新型创新体制机制建设。
通过地铁的应用场景牵引,重点整合行业上下游优势企业,发挥科技创新与运营生产的互补优势,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积极孵化新技术、新装备高科技公司。积极开展“政用产学研”与国际交流合作,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加强与行业内顶尖院所、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研发;同时积极吸引、聚集国内外优秀学者、专家,在该研究领域内开展高水平研究,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及行业专家,保证研究研发活动的专业性、创新性和权威性。
目前技术创新主要由企业单方面推动,缺少行业内“政用产学研”的协同联动,对行业内资源整合利用能力低下,导致新技术发展出现偏差、落地难、落地后反馈改进更难等问题,新型创新机制要改变过去单一企业或单位单打独斗的局面,走向联合发展。
2.3 智慧地铁场景化建设
智慧地铁的建设要以真实场景构建为主导,以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仿真技术与现场管理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场景化的管理创新。
要坚持面向车站级、场段级、线路级和中心级4个层次的场景标准化建设,通过智慧车站、智慧车辆段、智慧综合管理平台的研发与建设,加快新技术、新装备应用推广研究,提升设备可靠性、信息传输精准性与实时性,保障应用效果的真实性与高效性,实现技术的迭代升级和管理的融合汇聚,逐步由单点示范向线路级应用转变。尽管目前智慧地铁场景化建设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仍存在建设标准不统一、场景划分不清晰等问题,以及新技术难以完全落地应用,提高了智慧地铁场景化建设的整体成本,影响建设效率。
2.4 城轨人才工程建设
伴随着技术创新的进程,未来城轨行业的人才梯队将呈现超越现有专业划分层面的新型人才架构体系,至少包括综合决策类、数据分析类、现场实操类、管理创新类4种骨干人才。
综合决策类人才主要是在现有调度指挥人才的基础上,提升其使用各类信息化平台的综合研判能力;数据分析类人才主要是在现有以客运、车辆、通信等单专业技术分析人才的基础上,提升其利用各类数据分析模型进行瞬时状态和未来趋势分析的能力;现场实操类人才主要是在现有车辆、设备、设施等单专业现场操作工的基础上,提升其利用各类穿戴式辅助增强设备的现场单专业或交叉专业故障处置能力;管理创新类人才主要是在各级管理人才的基础上,提升其在新技术、新设备赋能情况下,高效、准确地优化既有维修规程的能力。持续开展以上4类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是未来城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目前城轨人才培养主要以面向传统的运营体系为主,培养模式较为单一,人才特别是骨干人才发展路径单一,整个城轨人才工程建设体系仍需以智慧地铁发展为导向进行大幅度的变革。
3结束语
作为城市交通系统骨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自诞生以来,一直是当前先进技术集大成者,同时也历来是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乘客对服务需求品质的提升,如何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高效、高品质服务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标准体系建设者面临的现实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陆恺雯.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策略探究[J]. 电脑乐园, 2021(11):0067-0068.
[2]徐海光.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探究[J]. 2021.
[3]刘超, 丁波.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策略探究[J]. 中国储运,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