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第二小学 551300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关键阶段,科学素养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新力,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在此情况下通过科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并且培养科学素养可以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未来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实现个人的成长。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来探讨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实际中可以采取的培养策略,使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小学生;科学素养
农村地区通常面临教育资源的短缺,使得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出现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情况。再加上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家庭教育和社会背景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影响了学生对科学的接触和理解。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加强对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以此培养具备科学思维的学生,使农村小学生能够以科学的角度来进行知识的探索,并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元素,以此来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全面提升。
一、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帮助小学生拓展认知边界
对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拓展其认知边界,它意味着让学生在科学领域接触更广泛、更深入的知识,打破了狭窄的教育视野。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认识科学的前沿进展,他们能够建立起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科学理解。这种认知拓展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学习中保持持续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从而为日后更深入的学科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拓展认知边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二)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是应对现实生活和学业中各种复杂情境的必备技能,更是塑造未来科技人才的核心素养之一。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灵活运用,产生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从而在面对未知领域时不至于束手无策。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强调了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来解决具体问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在科学学科中的应用能力,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增强小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增强小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是指通过提升其科学思维,从而对知识学习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并从科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并以良好的科学素养来探索未知,从而引导小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好奇心与探知欲。通过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将具备更为全面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业中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中。并且拥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也将为学生打开更广泛的选择和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这对于农村小学生的发展直观重要,是为学生未来成功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举措。
二、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合理进行课程设计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中,课程设计与小学科学教育效果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实际的设计中,课程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自然环境和学生背景,以确保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小学科学教学课程应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材选择应多样化,包括与当地特色相关的内容,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的认知。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提问、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依托农村场地优势,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在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以依托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场地优势展开,通过将课程与当地的农业、环境等实际情境结合,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农村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学校周边就有丰富的活动资源,能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很好的资源,可以利用农村地区的田野、河流、山林等自然资源,进行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丰富科学教学内容
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中,应当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特点和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应加入与农村实际紧密相关的内容,如农业生产、地方特色的植物和动物、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开展农耕实践、观察农作物生长、了解本地特产的生态环境等活动,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感受科学知识与农村生活的融合,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提高科学素养。同时,结合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也能保持对自己文化传承的认同与热爱,实现全面发展。例如,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进行认知,在《种子的萌发》教学中,让学生选取一种自身生活中常见的种子进行观察,并对种子的生长进行记录,这种基于实际生活的科学教育方法不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科学知识,还增强了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并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促进了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注重科学实践活动
在对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中,教学内容应该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身边的自然环境,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原理。教学内容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来理解科学知识。在实际中应该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贯穿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整合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全面的科学素养,以此来有效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开辟农村科学教学活动基地,在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活动基地可以是农田、菜园、植物园,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科学实践的机会。通过在这些基地里亲自播种、培育、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实际动手,探索科学原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科学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全面提升了科学素养。这种实际动手的教育方法不仅使学生更加亲近自然,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为未来的科学学习和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农村科学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家庭教育引导,这都是提高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民族地区农村,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科学素养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观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有利于在科学素养的导向下在学习及生活中积极探索。因此需要对农村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不断挖掘其中的科学元素,使小学生在接触实践中逐渐形成科学素养,对事物产生科学认知。
参考文献
[1]黄倩媛.探究闽北山区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2020,(4):24-26.
[2]阙荣昌.浅析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J].考试周刊.2019,(60):114-115.
[3]梁芬.挖掘农村潜在资源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J].名师在线.2017,(12):174-175..
[4]徐素.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2016.
[5]黎艳.乡镇小学语文课堂中需真正的质疑精神[J].读天下:综合,2017,0(17):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