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干预——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实践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心理健康干预——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实践探析

朱杰

江苏省无锡214200

摘要: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在遇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情感纠葛、交际误解、处事挫折时,往往会形成一定的心理危机,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危机的千预和管理实践,成为教师致力于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结合典型个例,分析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和管理的现状,探索运用有效的实践对策,以期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危机,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和管理;实践对策

学生心理危机主要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难以有效应对当下的外部环境和形势而呈现的内在心理严重失衡的状态。当前,面对新高考新环境,现代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校园心理危机事件逐步增多,所以对学生的心理生活加强指导、干预和管理,尤为重要。

一、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未能及时干预心理危机

高中阶段的学习强度和升学压力比较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往往是诱发校园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但在工作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往往忽视关注学生的心理危机,如小乔父母过于看重成绩,孩子出现心理危机时,只觉得她懒。家长未认识到高中生仍处于亟须指引的成长阶段,他们的心理问题迫切需要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指导,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有些学校疏于管理,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未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致使有的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进而带来心理危机。

(二)未能发挥教师和家长榜样示范作用

当前,有些家长并未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和管理工作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辅导孩子时未能真正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造成了心理辅导和教育效果的偏差,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的全面素质教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有些教师不善于主动进修,不乐于拓展学习和充实知识储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不高,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扎实技能,从事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越来越变得低趣低效,得不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支持。

(三)缺乏规范的干预和管理机制

在解决学生心理危机问题上,学校缺乏全面、科学的干预和管理工作机制。首先,学校没有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导致干预效果不佳。其次,干预过程缺乏规范性,缺乏应急处置办法,学校、班主任和家长沟通不畅,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危机。此外,偏远地区心理教师匮乏,需要及时干预和管理。最后,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缺乏有效合作协调应对机制,导致焦虑、恐慌等问题无法及时处理。小乔的父母一味溺爱她,对其心理危机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和处理方式。

(四)缺失干预和管理效果的评估

在学校中,针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和管理后,常常缺乏事后跟踪和效果评估。一是干预和管理工作缺乏接续性、系统性,在开展心理疏导和干预活动结束后,未及时、耐心做好定期的心理测评、追踪观察、撰写心理工作总结报告,这往往容易使已取得的工作成果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殆尽,甚至可能带来心理危机的二次发生。二是干预和管理的效果评估模式相对陈旧滞后,不善于创新设计新颖活泼的评估新形式,致使工作效果并不显著,难以改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学评估工作局面。这些干预和管理的效果评估的缺失容易造成教学反馈和分析数据的失真,将大大抵消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加强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的实践对策

(一)研析学生学情,掌握心理状态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体意识逐新增强的时期,他们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可,但缺乏生活经验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危机。因此,教师需要全面分析学生学情,掌握他们的真实心理状态,及时、敏锐地发现问题苗头,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援助做好准备。

为了获取更多关于学生心理情况的一手资料,教师需要广开言路,科学利用调查、学习、访谈、电联等有效方式,适时与班主任、心理教师、学生家长、亲密同伴等多沟通交流,获得更多的关于学生心理情况的一手资料为研究分析影响学生心理危机提供素材保障。

(二)加强主题宣教,普及应对知识

在引导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应重视心理危机的有效防范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主调节和控制能力。具体措施包括:

1.通过宣传栏和期刊,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危机技巧。

2.加强常态化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沙龙活动,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和援助。

3.启发学生多与教师、家长和同伴沟通,学会认识自己并尝试应对方法。

4.心理协会发挥宣传、组织、联通、倾听和帮扶作用,利用朋辈关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

5.适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主题班会等心理相关活动,推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危机可造成的身心负面影响,增强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拉近家校之间的联系,让家长增长心理健康知识并学会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则。

(三)优设课程教学,营造趣味课堂

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紧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发挥心理健康学科的优势,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增添课程趣味性,引导学生深讨心理危机问题。

课堂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关键场所。教师需要发挥教学智慧,为学生创新和设计富有趣味的对话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跳楼者的自述和冥想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用音乐来宣誓生命,展现对生命的热爱。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围绕现实生活的问题开展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人际交往、生命价值和个体意义,帮助他们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观念。

(四)创建干预机制,协力防范危机

为了加强高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工作实践,必须建立健全的防范和干预机制,建立协调学校、教师、专业医疗机构等多方力量的管理工作体系。

为了有效应对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提升干预和管理工作实效,应注重利用有计划、分阶段的心理危机干预程序。

学校要对全体学生做好询问、面谈,实施全面排查,了解和完善学生的基本信息,实施测评普查,精准认识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做好建档工作。通过预先的排查和建档工作,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及时反馈上报情绪异常的学生,提供给学校分管领导做情况分析与安全研判,综合考虑并选定帮扶对象,制定帮扶对策。班主任、科任教和心理教师都是引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益导师。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适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帮扶和援助,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心人”,都愿意说“知心话”,都能有效宣泄内心的想法,缓解学业压力,减轻心理负担,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生经常面临着学业、生活和考试等多重压力,他们极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教师必须坚持开展高中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和管理,加强研析学情、广泛宣传教育、设计课程教学、建立干预机制、加强管理评估等,落实好各个实践环节,探索运用行之有效的对策,切实提升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管理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陈紫俊,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途径[J].新课程,2021(41):235.

[2]陈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J].互动软件,2021(8):1534.

[3]卢璐.发挥共青团优势,加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空中美语,2021(10):2795-2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