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妇幼保健院(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在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工作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治数量为30例,按照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分别纳入15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选择个性化护理,针对试验组与常规组的临床相关指标、抢救成功率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试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长、抢救时长、出诊时间短于常规组患者,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2)试验组(100.0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73.33%)的患者,其结果呈现为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个性化护理效果确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个性化护理;院前急诊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应心肌的血液流量突然中断或明显减少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本研究就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方式加以分析,讨论个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工作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治数量为30例,按照抽签法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分别纳入15例。试验组性别为男8例、性别为女7例。急性心肌梗死年龄低值取44岁、高值取85岁,年龄均值取(65.61±10.24)岁。常规组性别为男10例、性别为女5例。急性心肌梗死年龄低值取44岁、高值取84岁,年龄均值取(65.56±10.21)岁。就试验组与常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性别应用统计学软件予以对照,不可见2个组之间差异p>O.O5。
1.2方法
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选择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如剧烈胸痛、胸闷、恶心、呕吐、出冷汗等,快速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的急性事件,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2]。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识别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和既往病史,进行差异化的心电图分析和处理。评估患者的个人特征和疼痛程度,了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和需求,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疼痛缓解方法,如药物治疗、非药物方法等。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关注其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倾听、安慰和理解,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抚,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3]。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药物使用适应证,给予急性疼痛缓解药物,如硝酸甘油,急性缺血可能导致组织低氧,给予氧气可以改善氧供需平衡,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确保血氧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开放患者静脉通路,对患者自身病情予以评价,并向医院急诊接收人员进行汇报,做好院前、院内沟通,以提升交接效率[4]。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包括入院时长、抢救时长、出诊时间[5]。记录患者抢救成功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采取SPSS 21.0加以分析,计数资料(抢救成功率情况)通过X2检验方式统计,写作形式为n(%),计量资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长、抢救时长、出诊时间指标)通过t检验形式对比,写作形式为(x±S),组间检验结果呈现P<0.05,证实具有组间差异。
2结果
2.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长、抢救时长、出诊时间指标比较
试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长、抢救时长、出诊时间短于常规组患者,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见表1。
表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长、抢救时长、出诊时间指标比较
组别 | 例数(n) | 入院时长(s) | 抢救时长(min) | 出诊时间(min) |
试验组 | 15 | 117.24±29.31 | 15.24±3.81 | 16.28±4.07 |
常规组 | 15 | 187.49±46.87 | 23.1±5.77 | 27.22±6.8 |
t | 4.9218 | 4.4026 | 5.3464 | |
P | 0.0000 | 0.0001 | 0.0000 |
2.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情况比较
试验组抢救成功15例,占比100.00%;常规组抢救成功11例,占比73.33%,X2值为4.6153、P值为0.0316。试验组(100.0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73.33%)的患者,其结果呈现为P<0.05,具有显著差异。
3讨论
心肌梗死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引起的,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破裂后形成的血栓导致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会导致心肌细胞缺氧和营养不良,如果血流不能及时恢复,心肌组织就会发生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通常包括胸痛或不适,可向左臂、颈部、下颌、背部等传导,伴有呼吸困难、出冷汗、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症状,特别是在年龄较大或有糖尿病等疾病的情况下。本研究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结果显示,试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长、抢救时长、出诊时间短于常规组患者,试验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患者。通过个性化护理,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和干预措施,提高护理的准确性和效果,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参与度。个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参与和自我管理,从而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做出积极的贡献。
综合以上结果,个性化护理于急性心肌梗死干预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魏红霞,张美容,刘湘湘. 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救护效果与预后的影响[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2,27(3):282-284.
[2] 刘玉晖,赵红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4):60-62.
[3] 谢婷,杨霞,史秋,等. 责任制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3):90-92.
[4] 李银娜. 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开展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价值[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2):391-392.
[5] 郭虹宇. 急诊科院前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的改善作用[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