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二龙镇中心学校 637411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与心里健康融合也越来越了解。因此,在某些发达国家,对学生的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而在国内,人们对体育课程的理解仅限于“强身健体”的生理作用,而忽视了体育的健心作用。无论是从课程性质,还是从价值与目标来看,体育课程标准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了重视。这也说明,在体育教育中,不仅要注重体能训练,还要注重心理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初中体育课中,既能加快初中体育课的发展速度,又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孩子的道德、智力、身体、艺术和劳动的需求也在增长。因此,初中体育课成为了人们更加重视的课程,它不仅可以丰富学校的课堂内容,还可以提升孩子的身心健康程度,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初中体育课堂,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增强他们的抗逆性,减轻他们的学业压力,使他们更加积极乐观,健康快乐地成长。
1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1帮助学生培养顽强的意志
总的来说,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具备吃苦耐劳以及抗压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所以当乡村学生参加体育训练时,应该具备坚韧的意志,不怕吃苦,通过锻炼提升自身身体素质。而在这一过程中体育老师通过语言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良好思想品格,从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后当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难题时,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以不怕吃苦的性格特点克服困难。
1.2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在乡镇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自身的身心状况,从而对自己有明确的认知,根据身体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体育教学有助于自我教育,主要体现在训练过程中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之后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进行调整与改正,从而完善自身和提高能力。与此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会增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从而减少学习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1.3培养学生人际关系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本身就是一个有章可循并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学习活动。当学生参加体育训练时,必须要遵守其中的规则,服从老师管理,与同伴处好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力,明白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从而与同伴建立和谐的关系。除此之外,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个体或者是团体参加活动,在此过程中少不了相互接触与切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交友范围。当学生面临不同性格的同伴时,可以增加对不同群体的了解。而在团体活动中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并相互鼓励支持,增加自我认同感。
1.4稳定学生情绪
在初中阶段,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容易冲动甚至发怒,不仅对自身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他人的交往。但是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愉悦感,老师对学生进行语言引导,运用体育的规则,加强学生对情绪的控制,能够起到稳定学生情绪的作用。
2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2.1制订具体的教学规划
教学规划是教学工作开展和融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完善、科学的教学规划,可以顺利推进日常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能按照科学的规划和既定的目标开展,防止教学工作脱离原本的预期。在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过程中,通过教学规划的有效制订,可以使二者有效融合及发展,教育融合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达成应有的目标,使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首先,制订一定的标准,教育融合工作应按照相应的标准改编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实现相互融合。例如,在开展篮球、足球一类的集体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按照建立学生合作意识的标准制订活动规则,而不是以简单的比分为准。在体育活动中,只要学生积极合作,就可以作为学生成绩的判定。按照这样的标准,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活动就能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为先导,保证学生的个人能力在集体中得到发挥,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合作意识,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接收到体育活动带来的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有效参与体育活动,还能产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自信心,得到综合培养。其次,教学规划的制订应随着教学活动融合的不断深入作出相应调整,使教学规划始终符合教育融合需要,确保教育融合的有效性和发展潜力。
2.2提升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作为体育课堂的指导者,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了让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相结合,初中体育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储备,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课堂氛围充满正能量。我们应该定期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克服害羞和缺乏自信的问题。此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和帮助那些缺乏积极性的学生,让他们更加热爱运动。只有通过充分的心理准备和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课堂之中。
2.3丰富活动形式
体育活动是否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其是否感兴趣。如果感兴趣,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反之,如果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形式缺乏兴趣,则会导致学习主动性下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逐渐深入对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为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创设合适的环境,保证教育融合的实效性。首先,教师可以对体育课上的活动进行有效拓展,使体育活动不只是单一的个人运动或集体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原有的活动创造出多样化的体育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对体育学科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并逐渐了解体育教学的实际内容及相关要求,而不是一蹴而就地要求学生参与活动,在学生不了解的情况下开展大型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接触体育活动,首先接触简单的活动,继而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加大运动量,提升个人体育能力。要让学生在前置的体育游戏中建立自信心,从而积极完成之后的体育训练。其次,教师要做好活动形式的创新,消除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抵触心理,并在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的情况下做好体育教学的相关规划,使学生在充分接触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对心理教学内容产生认识,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预期效果。
结语
将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活动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去除他们的消极心理,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有助于构筑和谐、高效的体育训练环境,提升学生的锻炼效率,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霖.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中外交流,2021,000(049):236-237.
[2]陈曦蒙,宋振耀.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和心理需求的调查[J].中国保健营养,2021,27(011):308-309.
[3]李璐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海峡科学,2021,000(001):80-81.
[5]卢文艳.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C]//2021教学改革成果交流暨专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三).北京: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1:55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