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乡规划:规划转型的方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乡规划:规划转型的方向

周靖文

广东华远国土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城乡建设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迅速,但在城市化进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大环境下,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把生态、农业、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以解决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盲目开发等问题,防止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关键词: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乡规划;转型方向

一、引言

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过往不断加大各种资源向城市的倾斜力度,导致城乡二元化趋势日益严重。同时,高强度的开发和资源的浪费引发了大量环境问题,既激化了社会矛盾,又威胁到生态安全。为避免此类现象的产生和延续,必须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野下,探索我国城乡规划的转型,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手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具体就是,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通过规划手段,引导规范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合理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避免以破坏性的手段开发利用资源,规避因环境破坏导致的生态系统改变甚至引发自然灾害,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和长远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城乡规划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地位不高

在我国城乡规划发展过程中,虽有对生态环境方面的保护要求,但侧重点仍放在经济效益上,建设开发导致多数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如频繁发生的雾霾、沙尘暴、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而且城乡规划普遍追求城乡一体化的结果,为了乡村的发展能短时间内向城市靠拢,出现大量硬底化、大拆大建等现象,严重影响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城市发展中也因为资源的过度使用,大量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也导致了热岛效应、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不断加剧。

(二)自然资源日趋缺乏

随着经济发展造成的资源消耗以及浪费,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虽然中国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或有效资源并不充裕,甚至已经出现资源短缺等现象。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减少,资源缺乏的局面日趋紧张,并影响到了正常的城乡运作。若此类状况不加以缓解,将导致经济发展随着资源的枯竭而停滞。

(三)城乡空间控制力度不足

现行的城乡规划过分强调城市空间密度,导致城市内部系统过于臃肿,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大量的车辆的频繁使用,导致了严重的拥堵现象,并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当前,我国大多城市空间的发展模式仍以外扩型为主,以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增加了土地的无效浪费。由于缺乏针对性的规划,导致了自然环境遭受侵占,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三、城乡规划转型策略

(一)坚持特色乡村建设,加速乡村振兴步伐

当前我国的城乡规划,为了追求高速发展和标准化,对城乡建设经常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改造。不但破坏了乡村风貌的原真性,而且在开发过程中经常大拆大建,盲目追求与城乡规划改造的一致性,这样千村一面的改造方式对乡村地区的特色风貌造成了极大破坏。若要取得乡村建设的优异成果,就必须坚持特色乡村建设发展,避免千村一面的情况出现,通过乡村建设的特殊性和政策的便利性,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房所有权”等三权分置制度,充分挖掘乡村特色资源优势,吸引投资巩固一产或转型三产,加速乡村振兴进程,不断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步伐。

(二)合理优化建设空间,探寻生态循环发展

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应尽量保持其原有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色。现阶段城乡规划中涉及到的领域和内容繁冗复杂,在生态保护背景下,应对国土空间进行合理优化使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城乡外延型扩张,有效划定各类控制线,加强对建设的控制和约束,并根据当地优势和特色进行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同时,应该根据空间特点和气候分区,提高城乡的绿化率,逐步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减少硬底化的程度,改善城市内部小气候,优化城市调蓄空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城市循环发展提供充足的用水。而且,坚持“低碳发展”理念,助推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在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城市企业节能减排等方面都应制定相应管制规则,发挥环境正负面清单的引导作用。通过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调整建筑密度,明确区分建设用地用途,加强功能区化,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城市空间的有效性。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加公众参与的环节,鼓励公众参与到城乡规划的全过程中。在规划方向不断优化的同时,构建健全的保障机制和监督制度,保障城乡规划协调发展。

(三)全面开展生态修复与国土整治,优化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在城乡规划中,应充分利用生态修复和国土整治手段,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使用,并对其当地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典型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与延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和治理,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首要方针,也是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在城乡规划中引入自然资源的综合治理,有利于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具体地,可按照资源能否再生的特性分成两大类,即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当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充分反映出城市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应合理地节约和保护非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绿色清洁能源的开发和转变。在规划的过程中,明确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力度,通过对规划的实施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识别出潜在风险,作出缓解环境影响的相应措施,为规划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四)探索城市设计理念,实现城乡风貌的提升

注重城乡和自然景观之间的协调发展,增加城乡规划中的“生态斑块”,达到“引景入城”“融景入乡”的效果,使城乡区域的发展得到更长的持续性。在保证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城市设计手段,匹配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形态,以凸显区域特有的城市风貌和空间。在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通风廊道、日照间距及城市天际线等问题,严格遏制“屏风楼”“高低配”“筷子楼”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实现城市设计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乡特色风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是当今我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是党和国家的一块心病,城乡规划作为我国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全球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应在不断探索中寻求优化和改革。在国际竞争激烈、国家发展水平逐渐提升的今天,城乡的发展已经不再适用于以往粗犷的资源占用和盲目追求扩张的模式,这就对城乡规划的发展和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前提下实现城乡规划的转型发展,将国土开发和资源环境保护相结合,贯彻落实绿色发展观,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运转,才能改善城乡发展的现状,以资源最优化的利用带动城乡经济的持续发展,并能缓和城乡的社会矛盾及生态环境矛盾,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证城市和乡村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轶,欧阳国辉.优化空间布局和城乡规划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与经济发展——评《自贸试验区建设与中国经济创新转型发展》[J].国际贸易,2021(07):98.

[2]刘合林,聂晶鑫,罗梅,等.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刚性管控与柔性治理 ——基于领地空间与关系空间双重视角的再审视[J].中国土地科学.2021,35(11).

[3]丁乙宸,刘科伟,程永辉,等.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三区三线”划定研究——以延川县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