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助幼儿悦动于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观察,助幼儿悦动于室

马锦娟 

江苏省张家港市西溪幼儿园   215600

【摘要】室内体育运动是户外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它的灵活性、适宜性、多变性、安全性,对老师、幼儿、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场地材料的投放,也需要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合适的观察指导,让幼儿积极参与,不断达到幼儿最近发展区,幼儿在室内运动中向更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观察;室内体育运动;幼儿;能力

室内区域体育运动是户外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需要充分挖掘、利用活动室内的资源开展体育活动。如何在室内有限的空间里,让孩子们玩得尽兴,提高幼儿的运动兴趣,提升其基本动作技能,在开展室内运动的探讨和研究中,除了场地材料的投放,也需要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合适的观察指导,我们提供各种材料,并与幼儿共同创设出不同的难易程度的室内活动供幼儿选择,体现幼儿的能力差异,不断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室内运动中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小内容,多方法——观察前细察为先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教育为本,观察先行。”室内运动的开展,会有很多环境和材料的局限性,教师应根据幼儿运动的特点,前期细察提前获取室内场地有价值的信息,调整环境,调整材料,通过多种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幼儿活动提供保障。

1.安全内容不容小觑。幼儿是场地和运动材料的使用者,教师要提前细察场地与材料投放是否匹配,运动材料是否安全、取放是否方便,能否激发起幼儿的运动兴趣。比如球在室内,不管是拍球或玩球,还是往上抛等游戏,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运动力度和强度大的时候就会有安全上的隐患,于是玩法上,把泡沫积木区和球类结合起来,利用桌子长度,在桌子一端建构垒高,在另一端用球进行抛掷或者推滚,将情境游戏与运动巧妙地融合,充分利用其它游戏材料,有利于孩子与材料的互动、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增加了运动能力的挑战度。

2.材料内容玩法多样。幼儿在玩的时候需要什么材料?哪些材料更合适?材料的提供是否能引起幼儿运动的共鸣我们把观察重点放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及幼儿的运动兴趣上。及时调整幼儿的需求。比如不倒翁材料一段时间后对于幼儿的运动技能没有很大的提升,敲敲打打,运动量不足,于是就和孩子一起设计了“打倒打怪兽”,提供了飞射镖,沙包等辅助材料,让幼儿不仅可以近距离的击打,还可以远距离的投射,幼儿手臂肌肉的发展得到练习,而且怪兽被击中倒下去的环节更是令幼儿乐在其中。另外根据运动情节适当提供一些低结构材料和废旧用品的提供,能辅助幼儿创新玩法,丰富游戏情节,能不断激发孩子探索材料玩法的愿望。

前期观察是前提和保证,细察时要做到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对每个环节做出正确的判断,对接下来的活动有个预判,才能在室内运动中有效指导,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二、小介入,多指导——观察中巧引为妙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认为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教师虽然在前期已经为孩子的运动创设好了条件,但是教师的介入指导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幼儿在运动中各种能力、经验的发展及身体的锻炼。

1.需要式介入当孩子们玩室内钻爬区时不免会出现拥堵的现象,有安全隐患这时介入让一位幼儿扮演交警进行指挥:“前方出现拥堵,请大家绕道游玩。”融入了游戏情节,孩子们也很快就去寻找另外的路线。当看到幼儿练习某个技能总是失败时:“没关系,再试一下。”并辅助幼儿调整方法,再次尝试成功后,不吝啬鼓励“知道你行的。”幼儿就会增加自信,无畏挑战。当幼儿无兴趣、无进展、不专注,玩法单一时,老师更多可以稍微放手,适当增加材料,玩法在没有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可以多观察少介入,让幼儿自己探索,创新新玩法;当不愿参与活动时,我们要走到他的身边,可以拉着他的手鼓励他一起玩,把他带进这个运动情境中。

教师要随时观察到幼儿的运动能力,捕捉幼儿在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是共性的,还是个别的,做出判断,提供适时地帮助指导。

2.指导式介入

教师是幼儿运动过程的观察者和指导者,通过捕捉幼儿活动、语言、情绪等信息,发现幼儿的运动水平、运动态度和情绪等,适当介入,给予指导,能促进幼儿的快乐自主的运动。

肢体指导:即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幼儿进行练习。如室内投掷区,由于场地受限,孩子们无法进行奔跑和远距离投射,我提议两人抛接玩法,他们说接不到,不想玩。于是我你们抛,我来接,我特意放大了接的动作,孩子也在与我地互动中观察到了我的比较夸张的动作,开始尝试,果然,稳稳地接住了,无声的肢体语言指导比语言提示更能“影响”幼儿。

互动指导:即与幼儿语言、思维、行动上积极的碰撞。除了抛接沙包,还有很多玩法,我先把小时候玩的三人躲沙包游戏,沙包入坑等有趣的室内玩法与幼儿分享,孩子们也渐入佳境,想出了顶沙包、乌龟运粮的玩法,气氛一下子高涨起来。当有人想出一个玩法时,我就说:“哇,还可以这样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通过思维火花碰撞,幼儿也在与材料进行新的互动,进行新的动作练习,得到更多的发展。

三、小行为,多分析——观察后深思为需

开展室内运动时,通过观察主要看现象,但活动结束后,要注重观察后的研究、总结,通过深层次反思,让我们在设计室内运动场地、器材的选用、以及游戏情节的创设等方面都更加适宜幼儿,通过分析孩子的行为表现,让我们的观察指导、教育措施更加有针对性。

1.情境融入,让运动更有趣味。由于室内空间有限,玩法局限,通过观察后分析,运动是情景融入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设置情境小任务来吸引幼儿,比如解救小动物,寻找宝藏,规定动作的挑战等,能够根据任务情景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为小动物吃食中,规定幼儿在对应的圈圈内对前面的小动物进行投食;在钻爬桌椅中旁边有篮筐里的小动物需要他们解救出来带到指定的地方等。这样幼儿在运动过程中,技能的发展有层次性。不停的尝试与操作,是他们最直接的学习方式这种技能他们更容易掌握也记得更牢。

2.难度提升,让运动更有挑战。室内的材料有限,逐渐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时就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分析他们不愿意玩的原因,然后商量怎么增加游戏环节?怎么设置游戏障碍?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技能来挑战?慢慢地拓宽孩子的思路,比如椅子倾斜摆放,桌子间设置高低线,摆放障碍物等,增加了难度,同时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我们发现在走与爬的中,幼儿是乐于挑战有难度的路线很多难度技能在重复几次之后,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幼儿也能逐渐掌握了钻爬、攀登、平衡等多种技能。

在室内体锻中,教师不仅要在创设的环境、指导介入上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幼儿的行为表现,教师多分析多反思,及时调整,个别化的进行分析和指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传统中室内运动是“单调、随意、拥挤”,随着不断地开展和研究,我们打破了思维,逐渐改变对室内运动的内容和活动形式,让老师带着观察去思考,拓展思路,增加运动的有效性,发挥出室内运动带来的不同作用,使幼儿园的体育运动得到有效补充。通过前中后的观察,我们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运动兴趣,也拓宽了幼儿的运动经验,丰富了运动乐趣,更是在尊重幼儿个别差异的情况下,让幼儿的动作发展得到保证,自信、勇敢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实现愉悦幼儿身心、促进身体协调发展的早期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上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06

[2]徐丽冰.浅谈幼儿园室内运动空间有效利用的实践与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4):39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