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莘亭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承载的是读文识字、传承文化、涵养思想品德的重要作用,让小学生通过文字和文章的认识与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历史,从语文学习中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教育的初衷出发,探讨以语文为载体,涵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式路径,以期从素质教育中探索新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想品德;方式路径
当代少年儿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面临多元化的价值环境的选择时,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意识,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一项任务艰巨且复杂的任务和工程,需要立足小学语文教材,深入开展课堂改革,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系统开展思想品德涵养的方式路径。
一、精心开展课堂引入,让思想品德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渗透
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载体,学生与学生之间、与教师之间、与周围的环境、与所有的一切都要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交流,不论是有声的,还是心灵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交流方式。语文作为沟通的工具,在学生学习语文的引入中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开展语文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由于其年龄阶段的特殊性,课堂教学的引入极其重要,关系到学生能否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以便更好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借助学生生活学习中十分熟悉的场景和工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就可以播放桂林山水的真实视频、图片,并结合课文中具体的语句来进行对照分析,将课文以真实场景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展示,不仅脱离了单纯的文字来进行描述,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语文的形象力、想象力,更好来理解文字的魅力。再比如,近期杭州亚运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教师就可以将古文诗词与杭州亚运会的开幕式进行结合起来进行讲述,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更能深刻体会到祖国繁荣富强的自豪感,培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已普及课堂教学之中,但多媒体教学的设计仍然需要更加规范科学,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进行辅助性教学,避免过多采用而影响学生对主体课程引起的思想偏差。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来涵养思想品德。语文本身就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思想品德的涵养离不开生活这片沃土,特别是与生活、与大自然的接触。比如,在学习关于季节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熟悉文章后让学生融入大自然,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与魅力。“秋风扫落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曲径通幽”等等词语都能在大自然中找到真实场景,也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中感谢大自然的馈赠,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够在季节更替中让学生珍惜美好时光、加倍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灵感,提升学生文学创作境界和能力,也能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当然,更多的社会实践让语文知识与生活常识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积累素材、培养能力、实施德育的目的。
二、聚焦语文课程本身,让思想品德融入到学生学习语文之中
作为系统性的课程教育,小学语文在思想引导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教学主线就是要依靠课程本身,包括课程内容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与实践方式等,需要从每一个环节入手涵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首先,开展一篇语文课文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提升的过程,这也是小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在教师与教材的辅助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从主题到主要思想再到文章的细细品读,都是进行思想涵养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其次,在进行课程学习时,要进行一定的情境设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悟潜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比如,在学习《孔融让梨》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共同来演绎这一故事片段,同时以问题的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如果你们面对这样的场景该如何做呢?结合到具体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又该如何呢?”由课文本身引申到学生的自主思考,启发学生从实际的人物心理角度换位思考,把文章传递的价值观变成自我成长的价值指引。再比如学习《丑小鸭》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明白通过自身努力而实现的自身价值。《狼牙山五壮士》让学生明白当下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更要加倍努力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外,语文中的汉字认知过程也是文化的传承过程。汉字承载的是中华悠久优秀历史文化,从汉字的由来和演变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一个汉字就可能是一部历史。比如日常所接触到的“水”“火”两字,在学生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原始文字到现有文字的演变来表述所承载的故事,包括仓颉造字、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进而提升为社会进步、人类探索的高度。当然,语文中所包含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都是学生涵养思想品德的优秀素材,引导学生读、感悟、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纯洁学生思想,陶冶情操,提高觉悟,及早找准和确立人生的坐标,学会做人的道理,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把语文知识学深、学透、学活、学好。
三、发挥教师自身作用,让思想品德以看得见的榜样来引导
作为陪伴学生学习阶段时间较长的人物主体,教师自身的知识涵养与榜样作用在学生之间的影响不可小视,这就需要教师在业务水平和自身思想品德修养方面树立正确的方向,以身作则。为此,在工作中,语文教师要首先具备对事业的热爱,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品德,用自己饱满的工作热情来感染学生,让学生通过教师来喜欢上语文这门课程,这样才能对语文知识有更加深入的接触与了解。在实际的教学业务中,教师要具备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能力和水平,具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自然接受、乐在其中的涵养,这无疑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严格要求,同时也是教育自身的需要。
总之,语文本身就是用来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涵养思想品德的过程,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按照教育要求和学生自身的发展进行更好的思想品德涵养,需要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研究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持续健康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晓梅.探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式[J].国际教育论坛, 2021, 3(3):64-65.DOI:10.12238/jief.v3i3.4018.
[2]冯锦怡.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 2022(17):4.
[3]靳妞妞.小学语文教师以阅读落实素养目标的具体方式[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作文), 2021, 000(00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