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第四人民医院(康宁医院)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5月到2023年4月本院32例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纳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且分别实施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常规护理。对两组病耻感进行调查,并评估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ISMI)评分较常规组低,有差异性(P<0.05);常规组焦虑自测量表(SDS)评分高于实验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模式能减轻病耻感,消除焦虑情绪,值得推荐。
【关键词】病耻感;精神分裂症;心理状态;积极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症精神疾病。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与男性相似,但不同的是可能更容易出现情感症状,如抑郁、焦虑和情绪不稳定。此外,女性患者常常表现出社交退缩、孤独感及对外界刺激更敏感的特点[1]。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模式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措施,其强调关注个体的积极心理特征和能力,以促进其健康和全面发展。临床研究发现[2],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模式能达到培养积极的情感、增强心理韧性及鼓励自我成长的目的。基于此,现对本院2022年5月~2023年4月3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研究,探析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的作用,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32例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病例纳入时间范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实验组(n=16)年龄25~61岁,均值(38.14±9.34)岁;病程1~17个月,均值(10.29±1.27)个月。常规组(n=16)年龄最低26岁,最高60岁,平均(38.23±9.41)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6个月,平均(10.30±1.33)个月。将两组资料作对比发现,差异性小(P>0.05),与研究要求相符。
入组标准:①确诊为精神分裂症者;②女性且年龄>18岁者;③患者家属已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④研究和医院伦理要求相符合。
排除标准:①存在自杀倾向或行为者;②有药物或酒精依赖史者;③有血液病或传染性疾病者;④罹患其他类型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疾病宣教、情绪管理、用药管理、饮食管理、日常活动管理和心理护理等。
实验组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①培养积极情感:重点关注患者的情感状态,鼓励并赞美患者的积极情感体验。通过支持和倾听,帮助患者表达情感,并鼓励积极进行自我对话和思考。护理时可以使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如感恩练习、情感调节技巧等,帮助患者培养乐观、希望和满足感等积极情感。②强调个体的优点和强项:关注患者的个体资源和能力,鼓励患者发展自身的优点。通过肯定和正面反馈,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从而提高自尊和自信。同时,提供支持和机会,鼓励患者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和任务,以增强其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③增强意义和目标感:与患者共同探索个人价值观和目标,在治疗过程中帮助患者找到人生意义和目标感。通过与患者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目标,并为其提供相关的支持,增强其对康复、自我价值实现的意识和动力。④培养心理韧性:帮助患者发展应对压力和困难的能力,制定积极的应对策略。通过教授问题解决技巧、认知重构和情绪调节等方法,帮助患者增强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同时,鼓励患者寻求网络支持、参与社交互动,以强化心理弹性。⑤鼓励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支持患者发现、发展个人潜能,鼓励其追求自我成长及寻求生活的意义。提供教育和资源,帮助患者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并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满足感和成就感。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病耻感[3]:护理前后,通过ISMI对患者病耻感进行调查,该量表共有5个维度,分别为病耻抵抗、社交退缩、刻板印象、疏远和歧视体验,共29个条目,分别赋0~4分,共116分,得分和病耻感呈正比。②对比两组心理状态[4]:将SDS作为心理状态评估依据,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和重度(>69分)。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3.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为计量资料,以t验证,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耻感 两组护理后ISMI分值均较护理前低,且组间相比,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耻感对比(,分)
组别 | 护理前 | 护理后 |
常规组(n=16) | 11.68±2.48 | 9.25±1.69 |
实验组(n=16) | 11.70±2.51 | 6.81±1.36 |
t | 0.023 | 4.499 |
P | 0.982 | 0.000 |
注:相比于护理前,P<0.05
2.2 心理状态 护理前常规组SDS评分为(55.16±3.47)分,实验组为(55.20±3.38)分;护理后两组依次为(51.23±3.58)分、(48.16±2.07)分。护理后实验组SDS得分较常规组低,有明显差异(t=2.970,P=0.006)。
3讨论
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由于症状的出现及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诸多患者会感到病耻感。王杰莹[5]研究认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受病症的影响,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故对这类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意义重大。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护理模式关注个体的心理,致力于提升其心理健康,且能通过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干预措施来促进个体的康复和成长。
经对比两组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ISMI分值、SDS分值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表明和常规护理比,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在改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调节心理状态方面的作用更理想。分析原因是: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护理模式注重培养患者积极和乐观的心态。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提供支持,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增强对未来的信心。积极的心态可以促进患者主动应对病耻感和调整心理状态,提高面对困难的能力。②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护理模式强调患者的自我决定和自我管理。护理人员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过程,了解自身的需求和目标,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能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减少病耻感并增强其心理状态调节能力。③积极心理学护理注重社会支持和教育。通过提供与疾病相关的信息和资源,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理解自身的病情,降低病耻感并消除误解。同时,积极心理学护理也鼓励建立互助和支持性网络,使患者能够获得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总之,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模式切实可行,建议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方艳芳,李凤珍,廖君兰.观察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J].当代临床医刊,2022,35(02):74-75.
[2]蔡蔓蕻.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05):105-107.
[3]曹书改.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5):185-186.
[4]古俊蕊,王学军.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04):84-86.
[5]王杰莹.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幸福感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淮海医药,2020,38(05):536-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