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481199312210037
摘要:在“两级六类”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中,生态环境监测指标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中,《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方法标准”)作为一种规范,为制定《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风险控制标准》等相关标准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技术基础。近几年来,我国的方法标准发展很快,已经涵盖了水、空气、土壤和沉积物、固体废物、噪声和振动、核辐射等多个方面,所能检测到的物质超过400种。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与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的189项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的122项污染物,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控制的85项污染物,基本已具备了方法标准,个别还没有配套方法标准的都已列入了制修订计划。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方法标准体系已经基本满足了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以及其他生态环境监测管理的需求。
关键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适用性;
引言
在环保工作中,环境监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而标准物质的使用则贯穿了环境监测与检测活动的整个过程,从采样到分析,从方法开发到质量控制、校准确认等等,它是保证检测数据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基础,也是以检测数据为基础,进行环境质量分析、污染物变化趋势研判、机理研究等上层分析的重要基石。标准物质的管理、验证和使用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环境检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1环境监测工作的特点
环境监测的意义是将各类环境指标量化并为环境的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数据,同时也可以用来检验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果。开展长时间的环境监测,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合理配置和使用有关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特征表现在:监测资料的获取过程相对复杂;环境监测资料的内容具有多级性。所以,要获取有关资料,就必须要有各种技术手段,而且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要消耗有关部门大量的财力物力。环境监测工作十分繁杂,对数据的精度要求很高。环境监测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如生物、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环境成分是由土壤、大气、水源、地质等要素组成的,要想得到完整的资料,就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监测。环境监测是一项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工作。
2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①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因为不同区域的环境状况不同,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也不一样,所以,在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时候,需要通过环境监测来准确地获得这些信息,从而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基础,从而帮助该区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环境问题,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②提高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性,通过这一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处区域的总体环境情况,并通过环境质量评价的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我们所处区域的环境现状,并且通过环境质量评价的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并解决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环境监测,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更多的数据,确保我们的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更深入地推进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③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问题的产生,往往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空气污染,它的产生与工业排放废气、汽车数量的增加、森林植被的不断下降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环境监测,就能更好地了解环境的变化,从而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全面的分析,科学地规划城市的经济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
3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适用性评估目标和内容
方法标准在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风险控制标准以及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适用性,具体表现为:①方法标准的应用范围与质量、排放标准等的监测需要相符合;②目标污染物的内涵和表达方式与污染物的质量、排放标准等指标相吻合;③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等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④特殊行业的污水或废气中无显著干扰物质,新标准的应用原则上与现行标准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别。在方法论标准的适应性评价中,方法校核工作的内容、目的等都与方法论标准的制定、修订有很大的区别。
4目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不足之处
4.1现场采样问题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控制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它贯穿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对环境监测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现场取样和室内分析两个环节,而在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往往忽略了现场取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导致了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诸多缺陷。在现场采样环节中,存在着许多因素,导致了质量控制工作不能做好,比如,质量控制的体系不够健全,在采样工作中,外部影响因素很多,干扰很强,而且采样现场的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这些都使得在采样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不同的采样现场,工作人员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采样工作所需要的技术也各不相同,没有对环境的了解和分析,所得到的样品就不能代表实际情况。
4.2设备问题
环境监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种类繁多,由于野外工作条件恶劣,且仪器设备要经常往返于取样点与实验室之间,难以确保其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因此必须进行定期的维护与维护。
4.3监督管理问题
不同的监测项目所要求的监督职责也不相同,以空气质量监测为例,该监测活动是以项目监测为单位展开的,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分地区进行的,在空气监测工作进行过程中,监督工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安排,监督管理实际上也就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没有监督机构的约束,监测工作常常会出现差错,最终的监测结果与实际数据相差很大。
5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适用性评估的建议
一是对标准的适用性、检测对象与特征指标的相容性进行了评价。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或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并对控制项目所对应的目标物及内涵、标准限值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监测对象及监测的浓度范围。通过分析,确定了实施适应性评价所采用的方法和标准的应用范围与监督要求是否相适应,与监督对象是否具有一致性;对标准中的目标物检测限与检测下限进行了考察,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目标物的检测下限≤控制标准限值”等基本要求。二是对该方法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当量评价。第一,可以根据HJ168-2020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中的有关规定,来制定比较标准。第二,要将真实的样本归类。研究拟对产业中的主要生产工艺和原辅材料进行评估,明确在相关环境或产业中,因为原辅材料的使用或物质的转化,会导致在废水、废气等介质中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进而决定是否需要将不同的生产工艺或原辅材料区别开来,并对其进行分类,进行方法比对。第三,在此基础上,研究评价实验室数目、样本数目等基础条件,明确评价方法的比较流程和要求,构建一套以统计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并验证评价方法和评价方法在评价结果上的显著性。
结束语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对于国家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等重要的生态环境管理政策以及标准的落地执行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适用性评价技术方法与管理体系,从而更好的为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周羽化,张虞,雷晶,武亚凤.对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适用性评估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22,38(02):191-196.
[2]程丹丹.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的进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7):63-64.
[3]孔美华.浅析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J].智能城市,2020,6(11):129-130.
[4]吕兆丰.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J].产业创新研究,2020(06):48-49.
[5]牛雪莹.试论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