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1

如何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作用

王丽君

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第二小学  153200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他又说:“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者。”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孔子在古代就提出因材施教,正是基于每个学生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现代化国家的人才需要是多方面的,人的素质能力是多方面的,人的个性特点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学习的特点,也都有自己的长处。我班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大,有些学生做题能力强但表达能力差;有的学生记忆力好但逻辑思维能力差;有的学习甚至算是差生,各个方面都不好,但他们爱劳动;有的学生你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优点,但你又不能不管他。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同桌一帮一

    同桌之间是相处最多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就把班级学生按成绩一优一差,性格相投的学生分配到一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提醒弱势学生注意听讲,指导他们如何动手操作。如:在教学画角这节课时,先让学生看书自学画角过程,学完后,同桌再说一遍过程,再和老师一起画一个,最后让学生练习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可光靠我一个人,需要用很长时间才能逐一检查完,于是我让同桌互查,这样,优生检查了弱势学生画的是否标准,

  组织好讨论是成功开展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开展积极有效的讨论,须在一个完善的学习活动小组中进行。我在熟悉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按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他能力等给他们正确分层,并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成一个个互助小组。其中每个互助小组由一个优势学生、两个中层学生和一个弱势学生构成。在此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相互讨论,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让优势学生充当“小老师”角色,当然,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要听取他人的发言,都要准备个人的发言,把发言的优先权让给弱势学生,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都处于主动地位。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之间在水平上的矛盾通过共同活动、相互启发,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小老师”或中层学生能为弱势学生提供智力刺激,弱势学生能在不同的讨论中受到促进,变得积极并乐于动脑。

  特别是在练习课上,我更是经常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练习后,让学生自己纠正,及时反馈,开拓思路,自己分析错误原因。部分弱势学生在不能自主解决的情况下可以向互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请教。

  其次,根据批阅后得到的信息,教师抓住学生知识的薄弱点和教学漏失处的信息,拟订好讨论纲要。

再次,按小组组织学生讨论。可让出错的学生讲述错误原因,让答题正确的同学分析思路。相互质疑,订正错题。教师则随机加入各小组了解讨论结果。

  最后,对共同性问题组织集体讨论,适时对学生进行整体化、系统性的启发诱导,并辅以适度的知识拓宽、引申。

二、组建互助小组,照顾弱势学生  

在正视学生差异的前提下,照顾弱势学生无可厚非,发展优势学生也不容忽视。对于优势学生而言,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要求之上,可增设一些带有研究性与创造性的拓展,让他们自己阅读、自己思考,培养其独立解决、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更多地则是利用兴趣小组活动这个形式。

  兴趣小组活动是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和有效途径。我针对班上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充分照顾学生个人特长,围绕课堂教学进行活动。对某方面有爱好的学生,给予充分机会发展其特长。

  如班上渤同学,平时喜读书报,善于观察生活,因而日记、作文内容丰富,且语句优美。在老师的多次鼓励下,更激发了他写作的兴趣,并且为班中爱好写作的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于是我组织了这部分爱好写作的学生成立作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一起讨论如何作文,如何观察大自然,如何阅读好书好报,再组织一次又一次的讨论、评比。经过不断的参与,不断的竞争,结果这一小组的学生写作水平都有所提高,并养成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李世成同学也因长久的锻炼,变得能说会道,善言巧辩了,并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助手。

四、树立角色观念,建立自我答理制度。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间的个体作用,在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组合成一个个互助小组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处于不同的角色地位,我则帮助他们树立“小组活动积极参与者”的角色观念,使他们友好的合作。与此同时,我在班内建立了系列自我管理制度,作业扣分制、进步奖励制、纪律、卫生包干制,开展一系列自理班队活动,如:晨会、班会等。

  此外,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以宽容、博大的胸怀,真诚地关爱每位学生,以自己的博爱激励每位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以自己的博爱唤起每位学生不甘落后的信心。

因势利导的发挥好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将使我们的施教理念、施教行为迈向一个新的层次,将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全面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