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赋能劳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信息技术赋能劳动教育

沈悱

常州市金坛区西城实验小学春风分校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在基础教育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尤其在劳课中融入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劳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激发,都需要有多样化情景的交融,需要教师在表现和再现情境方面作出最大的努力,而信息技术的各种工具的出现适时支持了教师的这种努力。

关键词:劳动教育;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先进的信息技术正在被融入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领域之中它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极大地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单一以课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起了以教师传授和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新的现代教育体系。

信息技术在劳动教育当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讲,信息技术在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在对学生进行视频展示,以及动画演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因为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提高,互联网技术正不断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劳动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还有更多的思考。

一、劳动教育的主要学科特征分析

(一)从课程理念方面来看

劳动教育的课程理念,就是依托一定的项目载体,通过学生对劳动教育含义的理解,稳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程度。而在劳动教育的实践当中,不仅需要结合锻炼学生脑力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这两个主要方面,还要注重与信息技术能力相整合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和劳动教育的整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水平,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与劳动教育的整合,是劳动教育这门学科课程理念的现实要求。

(二)从学习内容方面来看

所谓劳动教育,可以将其简单的理解为一些劳动技能的教育。在学校的课堂教育活动当中,不可能将一切劳动技能教育都以实践的形式展开不论是出于对学生的安全问题、学生能力以及学校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考虑,要想使劳动教育在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完全以实践形式展开几乎不可能的。

(三)从学习方法方面来看

劳动教育这门学科,在初中教育的过程中,虽然在很多时候都无法以实践的方式展开。但是劳动教育这样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却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除了一些相对简单的技术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劳动教育的课堂上进行实践和探索之外,一些相对困难的技术教育,在现阶段的初中劳动教育课堂当中,是很难通过学生亲身动手实践这种方式来实行的。这样的学科要求,也是劳动教育这门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信息技术与劳动教育整合的优势所在

(一)具备充实课程学习资源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的主要依托就是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这一主要载体,学生可以获取海量的学习资源。很多学校在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依托互联网这一平台来进行教学资源挖掘和教学经验沟通。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除了能够向教师和家长寻求帮助之外,还能够通过互联网寻求更多的学习资源。这是信息技术与劳动教育整合的第一个优势所在。

(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独特性能

借助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能够使劳动教育课程更加具有现代气息,而且还能够大大提劳动教育的课堂效率,提升劳动教育的课堂质量。比如,对于雕刻、刺绣等需要进行实际演示的技术,在上课之前,教师完全可以先制作好相关的 PPT,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在讲解的过程当中,还能够适当穿插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视频。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越来越长,而且学生所能够了解到的相关知识也会更加丰富,不会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上

(三)具备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大优势

对于学生来说,要想融入现代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就必须要具备相应的现代技能,也就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比如,WPS 软件运用、表格制作等能力,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以及就业当中必须要具备的相关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而且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当,部分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还能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成为优秀的信息科技专业人才。

三、在信息化场域中落实劳动教育课程

劳动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培养热爱劳动的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二是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因此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融于情境创设之中

利用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习得更有动力。在劳动教育,对学生无法亲身体验的过程进行演示,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进行中国结的教学时,我并不急于讲解中国结基本结的编结方法,而是先用演示文稿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幅悬挂着中国结的场景,有悬挂于美国“唐人街”摊位上琳琅满目的中国结,有悬挂于海外华人豪华客厅中央的中国结,有悬挂于结婚殿堂醒目位置的中国结,有悬挂于各式汽车内的中国结

……看完画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我们中华儿女对中国结有着如此深厚的情缘,以此为下面的编中国结操作活动创设意境,使学生操作起来更加投入和认真。

(二)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学科传统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而且其灵活多变的使用形式,有助于课堂达到最优、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我在讲授《收纳大师》一课时,课前多方面收集整合教学资源,加工制作成演示文稿,课上播放微视频等生动的素材,同学们像看电影一样从听觉、视觉上激发了兴趣,解决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一人演示,无法照顾全体学生的弊端,使得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大大增强。课堂上适度融合信息技术可启发学生思维、扩充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元化教学互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老师可以把教学资源放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学习;也可以把学生在校学到的劳动技能和孩子在家进行的劳动实践,通过网络平台和家长一起进行记录和互动,将孩子校内校外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创设“时时可学、处处反馈”的学习情境。

(三)信息技术融于评价反馈之中

劳动教育评价是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对反馈学生表现,促进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对学生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时,采用制作综合活动课程专题网页的方式,建立相关项目的资源库,给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档案,制作相关的自我评价表格,然后将学生的每次活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开展网上交流以达到再学习的目的。

在对学生成果进行展示时,将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设计图片、书画作品、获奖证书、奖杯等成果经过拍照、扫描、资源整理后制作成演示文稿进行展示,或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进行成果展示汇报,以激励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热情。

“脚下有力,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我们应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资源,将劳动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有机融合,把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劳动技能,最终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全面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丁鹏飞. 劳动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方法途径探究[J].  2021.

[2]吕备, 姚瑶. 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及推进路径[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 38(3):4.

[3]马俊芳.信息技术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