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0
/ 2

浅谈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

李虹桥

渠县第三幼儿园    635200

摘要:本文首先从概念上介绍了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的表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接着阐述了在培养幼儿谦让行为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之后根据问题,介绍了三种培养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的相关策略,包括为幼儿创造教学情境、师生互动、讲解故事等,并进行总结。

关键词:分享意识、谦让行为、品德教育

一、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的表现

对于教师来事,品德教育是重中之重,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幼儿正处于个性塑造的黄金时期,而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谦让行为,能够帮助幼儿在今后的人生中,逐步塑造健全人格以及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养成分享意识是幼儿发生谦让行为的基础和前提,从概念上来看,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谦让行为密切相关,指幼儿能够将方便或者是好处,主动让给他人,而谦让行为属于一种典型的亲社会化行为,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社交,形成健康的心理。

对于幼儿来说,分享主要分为自发主动分享、被动分享以及在教师、家长的引导下进行分享。而被动分享、引导分享需要家长或者教师进行干预,幼儿被迫与其他幼儿分享玩具、食物等等,完成利他行为。而当幼儿逐渐理解分享意识后,能够主动地进行谦让,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逐渐养成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培养出分享意识、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二、培养幼儿谦让行为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很多时候,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或者争夺同一样物品而产生矛盾时,家长或老师会立刻进行调解,强迫幼儿进行分享、谦让,在此过程中有些家长会让幼儿按照“长幼有序”的思维,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可能存在不公平的问题,虽然解决了问题,但是幼儿可能会产生谦让行为是助长不公平的一种行为,甚至对幼儿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影响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除此以外,幼儿不能够全面地分析看待事物,所以在面对他人的谦让行为时,往往只有接受或拒绝两种选择,不能够对后续的回馈行为进行思考。所以,幼儿在接受他人谦让时,如果将他人的谦让行为认定是理所应当,而忽视了表达感谢,会让幼儿逐渐养成自私、冷漠的个性,不利于其融入社会。教师和家长应该及时进行引导、教育,告诉幼儿,当别人给予善意,进行谦让时,应该表达感谢,或者将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拿出来进行分享,对他人谦让的行为进行学习,及时地给予谦让者正向的反馈,从而在幼儿心中明白分享意识能够带来正向反馈,鼓励幼儿模仿他人的谦让行为。

三、培养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的相关策略

(一)为幼儿创造相关情境,尊重个体差异

教师和家长想要对幼儿进行谦让教育时,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性格等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具体来说,性格偏外向的幼儿,会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对话、交往,在此过程中更加可能进行分享、谦让,而性格偏内向的幼儿则可能表现较为安静,在活动时与同伴的互动较少,出现谦让的行为也较少。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在合作中逐步地引导幼儿进行分享、谦让,例如将玩具分享给同伴,并且告诉幼儿如何回应他人的谦让,形成正向回馈。

(二)师生互动,培养规则意识

随着幼儿的成长,幼儿会逐步在意他人给予的鼓励和评价。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多多留心幼儿的谦让行为,并且及时进行鼓励、表扬,让幼儿了解在这种情景下,互相谦让时一种正确的行为,从而养成分享的意识。同样的,教师和家长也需要带头做好榜样,有利于幼儿养成谦让的习惯。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导幼儿时,还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感和秩序感,让幼儿明白需要遵守相关的规则,不能够通过无理取闹的方式来破坏规则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鼓励幼儿通过遵守规则的方法,和同伴进行商量,逐步建立起分享的秩序,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故事讲解,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

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缺乏自身的思考、判断能力,但是有很强的模仿,但是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在给幼儿讲述经典故事时,引导幼儿思考主人公的思维、意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明白分享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明事理。

除了在课堂中教育幼儿进行分享,家长还可以在生活中教导幼儿, 例如告诉孩子将不喜欢的玩具分享给有需要的小朋友,在无形中帮助孩子主动地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得到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反映也更为真实,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幼儿个性,并根据幼儿的性格特色对幼儿后续进行教育,让幼儿从生活中学会分享,进而明白谦让行为的重要。例如,家长在和幼儿坐地铁时,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如果每个人都不谦让,那么地铁会是什么样呢?在日常中逐步让幼儿明白谦让行为的价值,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结

幼儿的品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家长和教师耐心地进行引导、教育。养成分享意识是幼儿品德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分享意识和谦让行为之间二者相辅相成,幼儿只有学会与他人分享,相互之间谦让,才能够明白分享、谦让的价值,逐步养成分享意识,进而帮助幼儿逐步完成亲社会行为,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总而言之,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携手为幼儿创造一个友好互助、和谐快乐的成长环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周玲.培养幼儿谦让行为之初体验[J].启迪:教育教学版,2018,000(005):P.61-62.

[2]孙怡.故事讲述与表演游戏结合对大班幼儿谦让行为干预的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3).

[3]扎尼群措.关于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分享和谦让教育误区解读的探讨[J].传奇故事, 2021(11):23-24.

[4]林秋芳.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J].启迪与智慧:成人版(上), 2021, 000(002):P.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