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新洲区仓埠中心卫生院 430413
【摘要】目的研究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到我院进行体检的2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采集血液标本6mL,平均分为两份,分别设置为溶血组和正常组,溶血组进行溶血处理,正常组进行任何处理,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 ①溶血组的AST、ALT、LDH、CHOL、K+相比正常组明显偏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溶血组的BUN、SCr、TG、GLU、UA相比正常组无太大差异(P>0.05)。结论 溶血会对临床检验项目结果产生影响,应针对有关情况采取措施预防。
【关键词】溶血;临床检验;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影响
血常规检验是进行临床疾病检验或体检当中常用的一项检验工作,但是血常规检验当中,如果对血液标本处置不当,则可能会导致出现溶血[1]。溶血是人体的红细胞破裂之后,血红蛋白溢出的一种表现,在进行生化检验的时候导致溶血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溶血出现后,也会对临床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详情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到我院进行体检的2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所有调查对象均为健康人群,其中包括112名男性和110名女性,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27岁,均(43.06±4.46)岁,最大体质量指数(BMI)为34.62kg/m2,最小BMI为21.06kg/m2,均(27.31±2.51)kg/m2。所有调查对象的资料经过临床验证,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方法
对所有调查对象均在晨起抽取及空腹静脉血6mL,将所得的血液标本平均分为2份,放置在分别贴有“常规标本”和“溶血标本”标签的两个抗凝试管中,常规标本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处理,溶血标本的制作步骤如下:(1)准备一个电泳槽、PH8.5的缓冲液、5%的Hb液、薄膜、小镊子、滤纸等;(2)将薄膜的毛面朝下,完全浸入PH8.5的缓冲液中,静置一段时间,让薄膜完全吸水并浸泡透;(3)将缓冲液和小镊子一起放入试管中,再将薄膜用小镊子轻轻按入缓冲液中,保持至少15~20分钟;(4)取出已浸透的薄膜,用滤纸吸去多余的水分,然后取被检者及正常人(比较用)的5%的Hb液,将液体逐滴滴在薄膜上,点样要均匀、细直;(5)将毛面朝下置于桥上,点样端在负极约1cm左右,通电150V,持续40~60min;(6)将电泳槽内取出的薄膜放入染色液内,不时翻动,染色约10min,然后将薄膜放入漂洗液内,直到薄膜底色变白为止;(7)将已干燥的标本置于透明液中浸泡15~20min,然后将薄膜贴于玻板上,自然阴干即可。对获得的常规标本和溶血标本均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深化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使用相配套的试剂,设计操作要严格的以说明书的流程开展,各项检验工作都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标本中的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肌酐(SCr)、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葡萄糖(GLU)、钾离子(K+)、总胆固醇(CHOL)、血尿酸(UA)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以IBM SPSS Statistscs 26.0开展统计学分析AST、LDH、ALT、ALP、SCr、TG、BUN、GLU、K+、CHOL、UA等资料满足正态分布原则,为计量资料[(x±s)],求“t”值、“P”值。最终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IBM SPSS Statistics 26.0统计学软件验证文中所有数据,以(x±s)表示的计量资料(AST、LDH、ALT、ALP、SCr、TG、BUN、GLU、K+、CHOL、UA)经t检验,并获得“t”值。均计算“P”值,并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有差异指标
溶血组的AST、ALT、LDH、CHOL、K+相比正常组明显偏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标本的各项有差异指标比较(±s)
项目 | n | AST(U/L) | ALT(U/L) | LDH(U/L) | CHOL(mmol/L) | K+(mmol/L) | ALP(U/L) |
溶血组 | 222 | 58.54±9.32 | 67.98±10.83 | 226.85±36.13 | 7.09±1.13 | 5.41±0.86 | 81.91±13.05 |
正常组 | 222 | 43.47±7.04 | 54.93±8.89 | 104.61±16.94 | 4.59±0.74 | 3.49±0.57 | 130.45±21.12 |
t | / | 19.2240 | 13.8773 | 45.6428 | 27.5768 | 27.7271 | -29.1313 |
P | / | <0.0001 | <0.0001 | <0.0001 | <0.0001 | <0.0001 | <0.0001 |
2.2无差异标本
溶血组的BUN、SCr、TG、GLU、UA相比正常组无太大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标本的各项无差异指标比较(±s)
项目 | n | TG(mmol/L) | Cr(mmol/L) | BUN(mmol/L) | GLU(mmol/L) | UA(mmol/L) |
溶血组 | 222 | 1.40±0.22 | 82.61±13.16 | 5.41±0.86 | 5.31±0.85 | 349.68±55.70 |
正常组 | 222 | 1.38±0.22 | 82.74±13.40 | 5.44±0.88 | 5.44±0.88 | 355.54±57.57 |
t | / | 0.9578 | -0.1031 | -0.3633 | -1.5832 | -1.0900 |
P | / | 0.3387 | 0.9179 | 0.7166 | 0.1141 | 0.2763 |
3.讨论
在生化检验中,溶血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溶血是由于红细胞破裂导致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使得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溶血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感染、免疫、药物等[2]。在生化检验中,溶血会影响测试结果。例如,溶血会导致血清中胆红素、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指标升高,而某些指标如钠、钾、钙等则会降低。这些影响可能会导致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治疗方案[3]。
通过本文的结果能够看出溶血现象,会干扰到生化检验的最终结果,所以为了避免在生化检验当中出现溶血这种情况,要采取有关的措施进行干预:(1)采集和处理样品。在采集血液样品时,应避免过度挤压和振荡样品,避免将红细胞压碎或破坏。同时,应该使用干净的采血器具,避免感染和污染。在样品采集后,应该尽快分离血清或血浆,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溶血;(2)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法。在生化检验中,应该选择能够检测到溶血的仪器和方法。例如,采用比色法测定时,可以根据血红蛋白的颜色干扰进行调整;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时,可以采用波长转换法等消除血红蛋白的影响;(3)纠正数据偏差。在生化检验中,如果发现样品存在溶血情况,可以采用校正系数等方法来修正数据偏差。但是这种方法并不完全准确,最好的方法还是减少溶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溶血会对临床检验项目结果产生影响,应针对有关情况采取措施预防。
【参考文献】
[1]石丽芳.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要点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07):98-100.
[2]蔡存会.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1):1307-1309.
[3]盛明.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8):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