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新疆建工集团第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本论文以高等院校多层综合教学楼及一些院系的多层教学楼的内部公共交往空间作为研究的对象,以高校大学生公共交往行为作为研究起点,运用环境行为学,心理学和其它相关建筑理论,力图对高层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多层教学楼 公共交往空间 空间环境
Multi-storey building interior public intercourse space research review
Name:chushuai Teacher:Zhengwenyi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eaching space demand and land, has built a number of high-level teaching building.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eaching building,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s set some space for public interaction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kind of trend,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 has become a high-rise teaching building traffic organization,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pace form, the importance of very prominent.
This thesis to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high-rise comprehensive teaching building and some departments of the teaching building of inner communally intercourse spac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o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public communic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research, using environmental behavior learn, psychology and other relevant architecture theories, trying to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teaching building space for public interaction.
KyeWords: Teaching building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 space environment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不断转变的大背景下,教学楼建筑作为高校校园中重要的建筑类型,其原有的空间状态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多样性需求,所以我们急需挖掘出新的设计理念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高校教学楼建筑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使用对象具有不同的意义,设计良好的建筑空间是学生们培育良好心态的理想场所。本文以空间多义性的设计理念为基础,通过分析高校教学楼中功能与空间的关系、行为与空间的关系、精神体验与空间的关系,营造出了可以实现学生的学习与交流等各种活动同时进行的空间,满足他们的行为、心理发展对空间的需求。同时,这种设计方法更注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使得建筑空间及环境的设计更注重趣味化和人性化。而且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高校教学楼建设中的技术支持也会让空间设计更加体贴入微。
1研究对象和范围
1.1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高等院校多层综合教学楼及一些院系的多层教学楼的内部公共交往空间。
1.2研究范围
与多层教学楼内部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有关的各个方面(包括多层教学楼内部公共交往空间的类型,影响因素,空间构成,组织模式,界面设计,环境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手法)和各个层面的问题(如相关的一些理论,与其他空间的关系,与建筑形态,造型细部的关系和其他需要考虑的相关问题)。
1.3研究目标
力图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与多层教学楼内部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有关的各个方面,提出设计时需统一考虑的若干问题,并尝试总结出相关的设计原则,以求对多层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的营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建筑空间的分类
建筑空间是一个复合型的、多义型的概念,建筑空间的存在形式和分类命名具有多重性。a、从空间趋势上分为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流动空间;b、从组合方式上分为加法构成空间,减法结构空间;c、从边界形态上分为封闭空间,开敞空间,中介空间;d、从结构特征上分类单一空间、复合空间。e、按使用性质可分为:个人空间、社会空间、公共空间。
3多层教学楼主楼内部公共交往空间的类型
3.1由教学功能空间演化为公共交往空间
原本是专属私有的教学空间因有开放的界面而演变成可供师生公共使用的领域,由封闭变的开敞,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和公共性。如与教学单元空间并列布置,由交通空间联系的公共交往空间,相当于在教学区部分将一些教室的位置转作为公共交往空间,往往较为方整,领域感较强,适合较为私密的交往。虽然会牺牲一些教学单元的面积,但这些空间在多层教学楼中有时是必不可少的。
3.2每层标准层内设置特定形状的空间作为公共交往空间
这种空间的公共交往特征更为明显,同时也参与空间和建筑形体的塑造,对建筑的形态构成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对于整齐划一的教学单元空间,特定形状的公共交往空间更易于标识其与众不同的空间用途,往往也可以打破规整平实的建筑造型。实例如天津工业大学教学主楼多层主体在每层端部转角处设置曲线形体的公共交往空间.
3.3结合交通空间设置的公共交往空间
(1).放大的走廊即所谓的“徘徊空间”。
可以是面向景观的单侧走廊,它毗邻教学空间,面向景观,学生和老师可以放松自己,恢复疲劳,或进行沉思。也可以是有展区,加宽的内走廊,内部视需要可布置座椅、绿化等。
(2).在走廊的尽端或其中部设置凹室作公共交往空间
里面可有座椅、绿化等设施,吸引人逗留,因半围合而产生领域感,可以产生相对私密的交往空间,可供两三个人进行小范围的私密性交谈,有较好的可达性。但也需要注意对教学空间的干扰问题。宜进行相应的遮挡与隔声处理。
(3).结合一些交通节点,如过厅、电梯厅等设工公共交往空间
可以供人在等候,经过时进行一些非正式和随意性的交流,利用这些偶然的交流机会有时可获取意想不到的信息。
3.4阳台
阳台是多层建筑中人接触自然的有效空间,其空间形态至少有一面开敞,面向室外的风景。人在阳台上有置身户外的感觉,可以远眺室外的风景,驻足谈心,适宜比较私密的情感和信息交流。师生在此可与自然接触,身心获得休息与放松。
4.共享空间的功能
4.1内部交通组织
开敞的共享空间可以作为整幢建筑的交通枢纽。交通系统的灵活设计,可以增加空间的复杂性,还可以和美学结合起来,如外露电梯和楼梯的活动景观会给人以刺激性的体验。
4.2全天候休息场所
共享空间一般采用自然采光的形式,例如开天窗或大面积的侧窗。良好的采光效果使得身处其中的人们虽在室内,却犹如身处室外庭院,同时可以不受外界风雨寒暑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其较大的空间规模容量与良好的可达性,开发性,共享性,便于师生休憩、交流。
4.3交往、休闲等功能综合体
共享空间的功能并不是单纯的,而是有其丰富内涵,功能上它可以是多个其它类型的服务空间的组合,包括展厅、休息厅、讨论区、小型集会等,它们往往穿插复合在共享空间之中。
4.4良好的景观功能
共享空间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水平的、垂直的空间交织在一起,相互流通、渗透,加上丰富的自然景观,构成建筑内部的视觉中心。例如富有韵律的层层回廊、横穿的天桥、出挑的平台、露明的电梯、形式各样的楼梯、顶棚的结构构架……,如果侧面有大玻璃,还能将室外的景色引入,使建筑内部具有良好的景观,从而改善建筑内部的空间环境质量。
5.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的主要影响因素
5.1教学楼本身的功能需求
在影响公共交往空间设计的因素中,人的需求和空间的功能及往往具有先导的作用,公共交往空间首先是满足师生不同层次的需求而存在的。作为设计者,一般是先考虑有某种功能上的需要,再着手设计能满足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空间。一般来说,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多层教学楼需要安排那些公共交往功能,选择需要的用途,规模和大小力求适度,位置分布合理。
5.2基地与建筑规模的限制
基地的限制与建筑容纳功能的多少,往往影响到内部公共交往空间类型的选择,也影响到多层教学楼内部空间的组织。公共交往空间也有多种设计和组合的可能性,往往能形成新颖的空间形态。
5.3出于空间自身考虑的一些影晌因素
空间自身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内部公共交往空间之间的相互结合与组合关系上,会影响内部公共交往空间的空间组织模式和空间的位置分布和安排。
5.4多层教学楼整体造型风格的要求
多层教学楼建筑设计就是选择建筑要素构成建筑空间,并采用艺术化手法,使之既满足使用功能的实用性,又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相关要求。建筑形态的操作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这些因素的影响必将落到建筑的空间与形态中才能得以实现,通过影响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组织而加以实现。内部公共交往空间也需要满足多层教学楼主体形态的要求,如建筑的空间形态,风格特征,立面造型的对比与协调等。
5.5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晌与作用
建筑的生成是各种因素相互制约作用的产物。在现实的设计中,针对具体的设计,占主导性的因素也各有不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客观的合理的需要为出发点,讲求人与自然的和协发展。力求对影响多层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的相关因素有个全面的考虑,而不应有所偏漏。选择和采用适当的公共交往空间模式和类型,创造丰富宜人的空间环境,满足师生不同层次的公共交往需求。
需求是目标、动力;技术是手段,可能;空间是成果、实现;艺术是情感、表现;手法是途径、技巧.设计正是诸多因素的综合,是一个运筹其间的系统工程。
结论
近些年,多层教学楼的设计与建设发展迅猛,今后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还将不断兴建一些高层教学楼。内部公共交往空间作为内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多层教学楼内部空间环境,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提升教学楼空间品质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创造符合人需要,有品位的公共交往空间是在多层教学楼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新的实践带来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进行一些理论的反思与总结。同时建筑学本身的发展,国内外各种新的思潮和理论都会对多层教学楼内部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理论产生相应的影响,本文的选题立论正是因此需要而产生的。
多层教学楼由于层数的增多,功能的多元聚集,产生了许多与底层教学楼不同的特点,尤其在垂直方向上,空间有很多变化和组合的可能性。空间与规模的增大也带来许多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需求和体量的变化也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空间形态组合。
参考文献:
[1] 外国教育丛书编辑组,《高等教育的现状和趋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 C·亚历山大著,《建筑模式语言》,王厅度、周序虹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3] 芦原义信著,《外部空间设计》,伊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4] 刘永德著,《建筑空间的形态结构涵义组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 [丹]杨·盖尔著,《交往与空间.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 爱德华·T·霍尔著,《隐匿的尺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7] 常怀生著,《建筑环境心理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8] (挪威)诺伯格,舒尔兹著,《场所精神》,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 窦以德著,《诺曼·福斯特》,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0] 刘顺校,周湘津编,《高层建筑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1] 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2] 屠兰芬.《室内绿化与内庭》.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