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祈福医院 广东广州 511495
摘要:目的:比对分析临床实践导师制度能否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护理能力。方法:2022年1月以后设置为观察期,以前设置为对照期,各选择30例护理专业实习生,分别接受临床实践导师制度带教和常规带教。比对两个时期实习生的考核结果及对带教实习的满意度。结果:观察期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期,P<0.05。观察组实习生对带教实习的总满意率达到96.67%,高于对照期的66.67%,P<0.05。结论:临床实践导师制度可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实习生的临床护理能力。
关键词:临床实践导师制度;护理专业;临床能力
0.引言
本研究旨在分析临床实践导师制度能否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现围绕研究过程及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本院2022年1月开始,在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带教工作方面,实行临床实践导师带教制度;从这一时段内选择30名在本院参与带教的护理专业学生,纳入观察组;本院2021年12月及以前,在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带教方面,实行常规带教制度,从中同样选择30名学生,纳入对照组。
学生入组标准:(1)医学院(包括专科院校及本科院校)护理专业应届带教实习生;(2)在校成绩优良、品行端正、思想意识正派,有“医者仁心”的学生。
排除标准:(1)因故未能在本院完成带教实习的学生;(2)实习期间未能严格遵守导师要求,完成各项作业的学生。
两个时期30名学生的基本资料如下:
(1)观察期。男女比3∶27,年龄区间20~23岁,平均(21.34±1.15)岁;其中,本科学历者14例,专科学历者16例。
(2)对照期。男女比2∶28,年龄区间19~23岁,平均(21.41±1.20)岁;其中,本科学历者13例,专科学历者17例。
两个时期内参与实习学生的基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研究方法简析
对照期内,针对参与实习的学生,采用常规方式带教,主要由负责带教的临床专业医护人员组织学生现场观摩、适当参与一线护理工作,向学生讲解工作注意事项,注重“传授经验”。观察期内,采用临床实践导师制度带教护理专业学生。带教要点如下:
(1)基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引导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自主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比如带教人员可以告知学生“与患者充分沟通”的重要性,也可以传授学生一些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但不应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即除了要求学生坚持底线原则之外,无需为学生设置“标准流程”,而是要求学生自主总结“能够在短时间内充分获悉患者情况”的沟通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参与临床护理带教实习的积极性可得到极大提升,过程会充满趣味性,可有效降低枯燥乏味性。
(2)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带教考核评价体系。评价护理专业学生带教实习期的表现时,应遵守客观、到位、一视同仁的原则,评价标准必须统一,不可因人而异。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直接面对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放低姿态,既能够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完成后续实习,又可以使这种态度对其日后发展造成更大的影响,从而实现终身受益的目标[1]。
1.3观察指标界定
(1)对比两个时期内30名护理专业实习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结果,分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两个环节,每个环节满分50分,得分越高表明学生成绩越好。
(2)按照下列标准比对两个时期实习生对临床带教工作的满意度。
①很满意。实习生认为在带教实习中,自身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实践技能,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日后参与临床护理工作有极大帮助,超出自身预期。
②满意。实习生认为带教实习过程基本达到自身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实习目标,但认为某些专业技能并未得到提升或提升效果不理想。
③不满意。实习生认为带教工作完全没有达到自身预期,自身能力提高程度极其有限。
总满意率计算时,应当排除不满意例数。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分析本研究相关数据,P<0.05表明比对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对比
观察期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期,P<0.05。
表 1 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对比(±s)
组别(n) | 理论知识 | 实践操作 |
观察组(30) | 47.34±1.52 | 46.25±1.27 |
对照组(30) | 41.17±1.15 | 39.45±1.01 |
t值 | 17.730 | 22.953 |
P值 | <0.001 | <0.001 |
2.2两组实习生对带教实习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实习生对带教实习的总满意率达到96.67%,高于对照期的66.67%,P<0.05。
表 2 两组实习生对带教实习满意度对比[n(%)]
组别(n) | 很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 |
观察组(30) | 10(33.33) | 19(63.33) | 1(3.33) | 29(96.67) |
对照组(30) | 6(20.00) | 14(46.67) | 10(33.33) | 20(66.67) |
x2 | - | - | - | 9.017 |
P值 | - | - | - | 0.003 |
3.综合讨论
临床护理是一项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工作,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却无法直接转化为临床护理技能。基于此,护理专业的学生若要提高临床护理能力,完成从“护理专业学生”向“临床专业护理人员”身份的转变,必须真正参与临床实践性护理带教,不断积累经验,通过考核后方具备上岗资格。总体来看,尽可能提高医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培养效率,使越来越多理论扎实、技能达标的学生早日投入临床工作,已经成为医学院及临床的共同目标。而若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有行之有效的临床带教制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实践导师制度可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实习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应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庞才双,侯清涛,吴婧,等. 以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管理体系构建[J]. 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4):1-3.
[2]杨潇,伍艳.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班主任制度在医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4):39-43.
作者简介:姓名:吴艳燕(1989.05--);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南,学历:本科;现有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