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长武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713600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经济变化举世瞩目,银行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如放开外资准入、利率市场化、LPR利率定价模式等,加上互联网数字金融的发展、区块链技术的运用都颠覆了银行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农商银行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参与者,肩负着普惠“三农”、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使命,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加上来自同业的竞争压力都对农商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金融改革持续深入,互联网金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其中不仅有业务上的竞争,同时还有人才的竞争。而随着农商银行工作压力的增加、考核的日益严苛,员工流失的现象也越来越显著,因此研究农商银行员工流失的原因,并给出降低员工流失的管理策略,对农商行的正常发展意义重大。
C农商银行是一家立足于当地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存贷款总额领先该县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实力位居C县同业之首,是当地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对C农商银行员工流失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发现2020-2022年期间C农商银行流失员工的数量逐渐增多,其员工流失呈现上升的态势。人员流失给银行带来诸多不良后果:一是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二是不利于经营管理;三是影响银行企业形象;四是降低员工凝聚力;五是引起客户的流失。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C农商银行行员工流失的原因,发现C农商银行银行员工流失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银行内部因素;二是社会因素;三是员工个人因素。
随着经营环境的突变和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了拓展业务、争夺市场,开始入股成立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纷纷将手伸入本来就已白热化的农村金融市场,这对相对弱势的农商银行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由于受经济环境及自身发展的限制,数量更多、分布更密集的农村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短板,成为制约农商银行发展的重要瓶颈。由于面临行业竞争的持续加剧,农商银行为力保农村金融市场份额,逐渐增加员工的工作量和考核力度,但是员工福利增幅有限,在外部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高薪酬影响下,银行员工流失率逐年升高。
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健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C农商银行作为一家县域型农村商业银行,在内外经营压力显著,员工流失问题影响严重且深远,深入研究员工流失问题对该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员工流失问题普遍存在各企业和各经济组织中,中外学术界都对此展开研究,经济组织间发展的不平衡和文化差异导致员工流失影响因素众多,尤其在农村商业银行领域员工流失问题比较突出,本文则是以C农商银行为研究对象,对C农商银行员工大量流失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出导致员工流失的原因,最后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银行是最主要的金融机构,此时互联网金融尚未兴起,银行业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因此竞争压力非常小,银行收益高,银行员工的社会地位较高,福利待遇好,人才向银行流动比率较大,而人才流出较少,该时期人员人才相对富裕。但是随着商业银行的大力发展传统银行的竞争压力大幅度增加,其利润增长降低,进而导致福利待遇下滑,这使得银行的人才流失问题开始凸显。不过那个阶段的银行人才竞争还主要是集中在各个银行之间,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银行之间的人才竞争转变为同互联网金融机构间的竞争。特别是原本属于银行业务的业务被取代,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利润大幅度降低,此时相比较与互联网金融企业,银行的待遇将不再具有竞争优势,因此银行不再受到金融人才的青睐,从而导致人才流失现象愈发严重。
C农商银行的前身是农信社,从这个角度看,农商行是老银行,但是转变为农商银行之后,算是新银行,因此旧有的经营思维使得其面临许多问题。首先就需要建立公司制的经营模式,使得具备现代银行的特征。不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其存在的问题越发突出,因此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还必须抓住新的业务,积极的吸引人才,实现银行真正的转型升级。
截止到2022年底,C农商银行共有在岗员工287人。从2020-2022年,C农商银行员工流失问题较为严重。而因C农商银行无单独人事招聘权(农商银行对员工招录工作需统一按照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统一招聘)且招聘条件逐步提高,2020-2022年这3年所招录的员工人数较往年无明显增加。流出人数的增加幅度高于招聘进入的员工人数,这使得C农商银行银行员工总数持续减少。
(1)流失人员的所属机构
从C农商银行流失员工的所属部门机构看,2020年到2022年总行各职能部门一共有6人流失;市场营销部的小微贷款中心有14人流失。其余84人都是各个支行网点的一线员工,具体到每个支行来看,JC支行14人,XL支行14人,QH支行13人,DZ支行11人,YM支行11人,这五个支行是员工流失人数最多的支行。通过对这些员工流失较多的支行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支行多在郊区或者乡镇,业务繁重,同时考核压力巨大。
(2)流失人员的岗位分布
从流失员工的岗位分布情况来看,中层员工共计流失5人,综合柜员共计流失66人,支机关管理岗共计流失6人,客户经理共计流失27人。从2020-2022年各个岗位的流失员工数量看,中层干部以及机关中心人员流失数量没有较大的变化。主要是还是一线柜员跟客户经理流失数量较大,而且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柜员跟客户经理以年轻员工为主,本身抗压能力不足。而且很多柜员因为学历、年龄等原因难以转岗,工作压力大,对银行满意度不高,而且柜员的薪酬待遇一般低于其他岗位的员工。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柜员及客户经理流失率往往高于其他岗位。
(3)流失人员的年龄结构
通过对离职员工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其中“35岁及以下”离职人员占比65.38%,一共有68人,35岁以上离职员工占比34.72%,一共36人。这反映出年轻员工的稳定性较差,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离职倾向。此外内退的员工年龄在45~47岁之间,其中女员工24人,都是柜员等非核心员工,经过调查这部分女员工内退一是因为年龄较大,二是想照顾家庭。加之延迟退休政策的预期影响,剩余的10名男员工内退之后大多数就进入了其他的工作单位,选择了再次就业或者自己创业。
(4)流失人员的学历结构
由于内退员工的年龄普遍较大,学历水平较低,在当前银行员工普遍高学历的背景下不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因此本小节主要是分析68名离职员工的学历结构。其中本科员工流失50人,占比73.53%。不过从离职率看,硕士研究生员工的离职率为50%,是所有学历中离职率最高的。这主要是因为高学历员工往往具有更高的预期,当C农商银行没有满足其预期时,其离职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高学历员工具备更好的择业条件和能力,这也造成高学历员工较高的离职率。
C农商银行员工流失导致的不良后果
员工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员工的流失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就C农商银行而言,其员工的流失给银行导致以下不良后果:
一、增加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从员工的招聘到培养,C农商银行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来培养企业新人,但员工离职之后,这些财力物力就会成为C农商银行的沉没成本,银行所有的付出将再难以挽回,同时员工的流失使得银行的岗位空缺,从银行的经营角度看,此时银行需要再招聘相应的员工,这就需要再次耗费大量财力物力。而且往往招聘的新员工由于业务不熟悉导致工作效率偏低,同时也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这对于银行来讲都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降低了银行绩效。
二、增加经营管理压力。就C农商银行而言,为了节约人力成本,会尽量的精简人员,因此各个岗位的人员都是必须的,一旦有人员流失,就会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特别是人员流失的数量非常巨大时,有些业务甚至难以开展。此外随着我国开放二胎政策的持续影响,银行中女员工请病假和产假的频次明显提高,此时如果再有人员流失问题严重问题出现,将会极大的增加银行网点的经营压力。针对这一情况,C农商银行的部分营业网点只能通过增加银行智能设备和减少柜台数量来减轻压力,但是这已经不利于银行日常的经营管理。
三、损害银行形象。银行形象是银行基于经营行为在客户心中获得的总体评价,客户评价的高低也决定了银行竞争力的高低。
C农商银行员工大量的流失将会引发客户对银行内部治理的质疑,从而降低对C农商银行整体形象的评价。首先,流失的人员中大部分是一线的柜员,而柜员的减少意味着客户需要更长的等待时间,长时间的等待就非常容易引起客户的不满。其次,员工人数的降低意味着目前在职员工工作量的增加,这就难以保证服务的质量,一旦服务的质量降低,客户也容易产生不满情绪,从而降低客户对银行的形象评价。
四、降低员工凝聚力。员工的流失存在群体性的现象,一个员工的离开,对C农商银行所造成的损失并非是单一员工的损失。这是因为长期的共同工作和相处使得员工之间具有很深的联系,部分员工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因此一个员工的离开,对部门其他员工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甚至于部分员工会选择一起离开,即便还有不少员工没有跟着离开,但是在一定时间之内,部门员工的流失必然降低了员工的凝聚力,他们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也会随之明显下降。
五、造成客户流失。在银行的日常工作中,客户和银行不仅是合作关系,同时由于客户关系基本上都是由前台综合柜员和客户经理在维系,特别是客户经理,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与客户往来较为密切,长时间的交往与自己客户之间逐渐形成更为亲密的朋友关系,这样来看客户经理就相当于掌握了大量银行资源。如果他们离职,而银行又没有做好后续的客户维护工作,这些客户就非常容易被带走,从而不利于银行的发展。其次部分员工的亲属本身就是银行的大客户,一旦此类员工流失,其客户基本也会流失。此外流失的员工中还有银行的管理层,他们由于多年的工作经历,掌握了部分银行机密,一旦此类员工进入到其他银行,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同时这类员工手中也掌握着大量的银行优质客户,因此也可能会引起银行客户的流失。
1
附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