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和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2

三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和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刘莉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  药学部    753000

【摘要】目的:分析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和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10例,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将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其中A组36例、B组37例、C组37例。A组使用奥美拉唑,B组使用泮托拉唑,C组使用埃索美拉唑。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和症状积分。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三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前三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C组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评分均低于A、B组,P<0.05。结论:在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中,三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埃索美拉唑对症状控制效果更为明显。

【关键词】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反流性食管炎

在消化类疾病当中,反流性食管炎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主要是由于胃部、食管连接部位的抗反流屏障功能失调,引起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内容物向食管中反流,造成食管黏膜组织损伤[1]。患者在发病后容易出现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症状,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首选质子泵抑制剂,而具体用药种类有很多,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等。不同药物在治疗效果及症状控制方面可能有所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比较[2]。基于此,本文选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10例,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分析三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10例,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将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其中A组36例、B组37例、C组37例。A组患者性别为男19例、女17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53岁,平均(35.17±3.16)岁;B组患者性别为男20例、女17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5岁,平均(35.23±3.12)岁;C组患者性别为男19例、女18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54岁,平均(35.21±3.15)岁。在上述指标中,两组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综合诊断,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均有明确的症状表现,研究内容已告知患者和家属并取得同意。

排除标准: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正在研究的药物过敏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2方法

A组使用奥美拉唑,口服,每次20mg,每日2次。B组使用泮托拉唑,口服,每次40mg,每日2次。C组使用埃索美拉唑,口服,每次40mg,每日2次。三组在各自用药同时,均联用莫沙必利,口服,每次5mg,每日3次。所有患者均治疗1个月。

1.3评价指标

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和症状积分。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效果明显:症状基本消失,消化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减轻,消化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未缓解或加重。症状评价选取指标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其中无症状0分、轻度症状1分、中度症状2分、重度症状3分。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获取数据加以处理。对计数资料使用数或率表示,使用x2检验;对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若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在治疗效果方面三组的对比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三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在治疗效果方面三组的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A组

36

15(41.67)

17(47.22)

4(11.11)

32(88.89)

B组

37

16(43.24)

18(48.65)

3(8.11)

34(91.89)

C组

37

17(45.95)

19(51.35)

1(2.70)

36(97.30)

2.2在症状方面三组的对比

在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前三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C组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评分均低于A、B组,P<0.05。

表2 在症状方面三组的对比(±s)

组别

例数

烧心

反酸

胸骨后灼痛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36

2.94±0.43

1.84±0.15

2.83±0.67

1.85±0.12

2.90±0.66

1.97±0.14

B组

37

2.91±0.44

1.77±0.13

2.85±0.66

1.80±0.13

2.88±0.62

1.98±0.15

C组

37

2.92±0.45

0.84±0.11

2.82±0.68

0.76±0.12

2.91±0.61

0.85±0.13

3讨论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较高,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胃酸清除率梗阻、胃压增高、胆汁反流、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等因素有关。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进入食道后,会损伤食管黏膜,进而引起胃灼热、胃酸反流、胸骨后烧灼痛等症状。该病最主要的反流物之一就是胃酸,如果食管长期暴露在酸中,病情会加重

[3]。所以,应使用有效的抑酸药物,减少胃酸分泌,进而缓解症状。当前临床上主要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此类疾病,对胃酸分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在各种常用药物中,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R异构体和S异构体的混合物。与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传统质子泵抑制剂相比,能发挥更强效持久的抑酸作用,进而使症状显著改善[4]。但三种药物均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功能,因此在治疗效果上较为相近。

综上所述,在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中,三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埃索美拉唑对症状控制效果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汪麟.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在98例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6):254-255.

[2]王群烨.观察并比较采用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9):71-72.

[3]胡生龙.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和埃索美拉唑三种质子泵抑制剂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成本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46(95):122-123.

[4]黄春东.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和埃索美拉唑三种质子泵抑制剂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成本效果[J].心理月刊,2020,23(1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