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心身科 833699
【摘要】目的 探究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心理护理及行为指导价值。方法 本次参与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将其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和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及行为指导干预),均36例。比较2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生活环境、学校生活、自我认知及正面情绪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增加心理护理以及行为指导的效果极佳,对于增强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有极大的用处,可提高青少年对自我、家庭、社会的认知,值得推广。
【关键词】青少年精神障碍;心理护理;行为指导;应用价值
精神障碍常发于青少年时期,刚接触社会的青少年心理素质往往不够成熟,遭受刺激即可能诱发精神疾病。需了解精神障碍的病因后再行治疗。[1]本次就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对象,探究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心理护理及行为指导价值。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次参与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将其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均36例。常规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12-20岁,平均年龄(16.0±2.0)岁。研究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13-19岁,平均年龄(15.9±1.9)岁。两组研究对象在上述资料上对比,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接受基础护理干预。包括入院指导、健康指导、疾病知识、用药指导等。
1.2.2研究组接受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具体如下: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多沟通,拉近关系,尽量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清楚治疗期间患者的内心变化,给予对症治疗,有助于患者更好的接受心理辅导。与患者交流时切忌刺激病人,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护理时尽量保持安静,避免刺激患者情绪,不可观看情节紧张、恐怖的影片,以免受刺激;行为指导,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三观,耐心的让患者慢慢接触现实生活。进行行为指导时,护理人员应先观察,后评估病人的行为,再慢慢进行调整。让病人意识到自身的心理状况,以便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多与人交往。帮助患者找到兴趣爱好,在心情压抑时,有正确的宣泄方式。多与社会接触可慢慢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2]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采用精神障碍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S)评估所有研究对象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从家庭生活、同伴交往、生活环境、学校生活、自我认知及正面情绪对比,分值均0-20分,分高为优。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软件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生活质量评分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生活环境、学校生活、自我认知及正面情绪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X±s,分)
组别 | 例数 | 家庭生活 | 同伴交往 | 生活环境 | 学校生活 | 自我认知 | 正面情绪 |
研究组 | 36 | 15.7±1.1 | 15.2±1.4 | 17.8±1.2 | 17.1±1.5 | 17.2±0.9 | 17.6±0.8 |
常规组 | 36 | 14.1±1.8 | 13.4±1.7 | 16.2±1.6 | 15.3±1.9 | 15.6±2.1 | 15.9±2.2 |
t | - | 4.551 | 4.904 | 4.800 | 4.461 | 4.709 | 4.357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3结论
青少年精神障碍的产生原因与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躯体疾病和自身代谢因素以及性格特征有关。精神类疾病大多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研究发现,精神病家族史病人的发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社会心理包括了升学压力、遭遇事故等因素,大喜大悲下可能使精神受刺激。精神刺激可引起心理反应、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刺激过大可造成大脑功能发生异常,从而诱发精神障碍;代谢、内分泌、营养缺乏等躯体疾病亦可使大脑功能紊乱导致精神障碍,身体在不良状态下也能诱发精神病;个体性格特征与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性格特征的个体易患不同的精神病,尤其是孤僻、敏感、易激动者患精神病症的几率较大。青少年精神障碍通常可选择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程度较轻的精神障碍,可先采用心理治疗,青少年处于不断变化的心智发育期,心理治疗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心理快速成熟,且能缓解青少年的精神症状。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较严重,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如奥氮平。还需定期检查青少年的各指标变化情况。精神障碍可能导致语言障碍,影响人际交往,长期患精神病症,会产生严重的躯体威胁。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病人可能会做出危害他人或社会安全的犯罪行为,由此可见,该病的严重性。因此,采用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极重要。
[3]本文对比分析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心理护理及行为指导价值。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生活环境、学校生活、自我认知及正面情绪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及行为指导在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护理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增加心理护理以及行为指导的效果极佳,对于增强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有极大的用处,可提高青少年对自我、家庭、社会的认知,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彦. 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心理护理与行为指导[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212-213.
[2] 宋晶群. 青少年强迫症患者行为干预及心理护理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6):204.
[3] 孙蓓,高静静.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护理干预研究[J]. 青岛医药卫生,2017,49(5):39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