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500106198312201628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发展趋势。只有达到绿色发展的目标,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农村作为当前主要的建设目标,也正迈向绿色发展方向。目前,水环境污染是农村主要面临的污染问题,结合相关的优化策略,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进行优化,全面提高农村水环境质量,是实现农村振兴的必然举措。但是,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比较复杂,除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重视外,具体的优化手段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实施。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与此同时,居民生活用水量在不断增加,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长期以来,我国污水治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污水治理工作远远没有跟上城市的步伐。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出了较高要求,各地职能部门也加大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1.1农村污水的收集不够彻底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化粪池污水、餐饮污水、洗漱用水等。随着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增加,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冲洗旱厕所产生的化粪池污水、生活餐饮污水、洗涤污水等生活污水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加剧。但由于前期规划中排水系统的匮乏,导致实际设备设施并不完善,存在明显的污水搜集不彻底情况。这些污水溢流入明沟、暗涵,甚至形成黑臭水体,严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污水渗流进土壤,更是严重威胁地下水的安全性,长此以往,农村生活环境将越发恶化。
1.2治理方式实用性差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具有地域性差异,需结合当地实际,主要涉及气候、资金、土地占用以及排放要求等因素,对治理方式加以优选。然而现在部分地区在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时存在照搬照抄、强制技术转移和应用的情况,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污水治理实用性相对较差。部分地区在农村污水治理过程中存在盲目追求“无动力”、“零”运行费用的问题,以至于治理方式选择不当,不仅达不到污水治理的环保要求,而且造成了资金浪费,甚至出现了二次污染问题引起村民的不满。有的治理模式未考虑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这就导致虽然建成了配套的管网和设施,但因村民习惯将生活污水用于庭院洒扫和菜地浇灌,或将厕所粪污用于农田施肥而收集不到污水的现象。同时,排污管线布设相关技术应用有所局限,通常采用末端截污的方式,无法做到雨污分流。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议
2.1增强农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增强农民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的优化。因为通过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能够从根源上减少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水环境。相关人员也应清楚,在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方面,并不能只依靠于国家的力量,还需要当地的居民能够参与其中。增强农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就是提高其参与度的最佳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强农民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发挥出村干部的作用,由村干部对农民进行宣传。因为大部分农民对当地村干部都是十分信赖的,这样能够减少农民对知识的排斥性,农民会更愿意接受;二是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从而宣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建议由环保部门或者其他公益性组织来组建这种活动,由专业人士对其进行宣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知识的权威性与说服性。在宣传的过程中,宣传人员一定要从村民的实际角度出发,告诉他们农村生活污水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而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会产生怎样的益处;三是结合线上宣传渠道,利用好多媒体这一有力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大部分农民手中都有了通讯工具。而且有许多农村都以村为单位建立了微信群,许多通知都会在群内进行发布。因此,可以成立线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讨论群”,让农民可以在群内探讨相关知识,自由交流。还可将这方面的专家邀请到群内,为农民答疑解惑。如此,构建全民共治的良好格局,提高农民减少生活污水污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2促进因地制宜的污水排放处理工艺
针对农村地区的地形地势、道路交通条件以及居民住宅建设布局等具体不同情况探索因地制宜的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方式,既解决当前村庄污水达标处理排放问题,又充分考虑今后污水处理回用的需要,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确定农村地区污水处理方式首先应考虑的因素。在多年的实践经验、工作总结当中可以发现,我国各地区的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存在差异,并且污水的水质、水量以及水体的环境容量都是各不相同的。例如污水脱氮除磷,在南北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城市污水总氮浓度差别很大,通过整齐划一的要求制度全面执行一级排放标准,其中问题过大。充分考虑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处理工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而一味选择时下时髦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很高的处理工艺,而应该着重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情况的污水处理经济适用技术
。针对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污水处理技术选择应特别注重简便易行、运行稳定、维护管理方便,利用当地技术和管理力量,能够满足正常运行需要的处理工艺。
2.3积极完善污水排放管网建设
我国农村地区的地理条件严重制约着农村污水排放管网的建设,在对管网的建设中,要积极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多进行实地勘察和走访,结合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环境治理要求统筹规划,制定完善的工程计划,避免二次工程造成的经济资源浪费。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应落实责任,全过程监督工程建造,验收部门可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审验收,质量达标后方可结束工程。
2.4多个层面共同蓄力,促进农村污水治理创建
对于污水治理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这一工程存在明显的复杂性特点,所以说,实现污水治理的创建应当避免“一蹴而就”,应当循序渐进,保证每一步的质量,这样才可以加快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速度,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不仅如此,在落实乡村振兴期间,还需要促进多层面的共同蓄力。例如,针对农村污水治理资金紧缺的情况,需要政府加大压力,实现多方融资,创新传统依照财政改进基础设施的形式。此外,还可以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源合作的形式,如BOT、TOT等。还可以在实际建设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先进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政府部门通过降低税收费用、减免土壤运用费用等,让更多新颖的技术得以引进,实现我国农村污水的全面治理。同时,各行政部门与当地的政府需要积极配合,加快我国农村项目的建设脚步。
2.5完善污水治理的基础设施
通过完善污水治理的基础设施,能够实现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的优化。因为只有基础设施得到完善,相关的处理手段与处理工艺才能够真正落实。但是由于不同农村的建设方式不同,其产生生活污水的渠道也会有所差异。这就需要结合具体的农村情况来采用更加合适的污水治理手段,并使用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如果基础设施不完善,会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得不够彻底,还有可能导致其他设施处于闲置状态。此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治理模式来确定所需设备设施。如在开展农村自建集中污水处理终端模式时,主要的基础设施就是村域收集管,如果缺乏此设施,污水将无法集中,更无法处理。又如农村的化粪池和排水管网等都属于基础设施,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能对其进行完善,并加大对其的监督管理力度。建议有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统一考核,促使其重视设施建设及监督管理工作,还应根据最终的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奖罚,让监督人员认识到考核并不只是一种形式。通过建立考核制度与奖罚制度,能够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工作常态化,从而形成明确的管理机制,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创建良好的条件。由专门的监督人员负责这项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基础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出现的问题来选择、引进更加先进的设备,使得设施的完善处于动态化,这不仅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目标的达成,还能为全面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提供基础保障。
结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村居实际,选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污水治理方案,将发挥更好的污染防治功效,再现绿水青山的秀丽画卷。
参考文献
[1]李姝杰,魏宏艳,邹思琪,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水资源保护措施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51(10):127-129.
[2]孟小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5):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