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的临床应用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的临床应用研究分析

尤博  

辽宁省肿瘤医院   沈阳辽宁  110801

摘要:从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的发展、应用及优缺点 3 个方面对中等长度导管的护理研究进行综述,为选择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工具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等长度导管;静脉治疗;静脉输液工具;静脉输注;临床应用

1 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概述

1.1 中等长度导管名称 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在

国外的 文 献 中 被 称 为 Midline catheter 或 简 称 Midline,也有研究者将中等长度导管简称为 PICs(外周静脉置管),因此称谓会与 PICCs 混淆,不推荐使用[5]。检索中文数据库,中等长度导管又被称为“中长导管”。

1.2 中等长度导管属性 中等长度导管长度通常为20 cm~2 5 cm,目前导管材料大多是聚氨酯或硅胶材料,一般是单腔或双腔,管腔外径为 2Fr 到 5Fr。

1.3 中等长度导管的发展历史 中等长度导管首次是 1 9 世纪 5 0 年代由 Deseret 医疗公司引进[8]。此装置由 Becton Dickinson 制造,用于需要进行 1 周以上静脉治疗的病人。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中等长度导管在不断地持续改进,在最近几年,中等长度导管

随着不断更新的设计已经发展到顶点。1、辅助设备的出现:包括用导丝鞘管辅助穿刺、特殊的塞丁格装置进行塞丁格技术穿刺及超声引导下中等长度导管穿刺,这些辅助装置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对血管脆弱或静脉难以定位病人的穿刺成功率。2、导管内瓣膜的出现:一些制造商生产出带瓣膜的导管,这些瓣膜位于导管的近端或远端,仅在有正向或负向压力存在的情况下瓣膜才会打开,如果没有压力,瓣膜处于关闭状态。瓣膜的存在能很好地预防血液进入导管或空气进入血液系统。

2 中等长度导管的应用

2.1 适合中等长度导管输注的药物和液体 20 11 年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S)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推荐[15]:所有能经外周浅静脉装置的药物和液体均适用于中等长度导管,不适合输注的药物和液体包括持续腐蚀性药物治疗、胃肠外营养、大

pH 值低于 5 或高于 9 的液体或药物以及渗透压于 6 00 mOsm/L 的液体。然而目前此标准禁忌的药物或液体也有研究者提出了质疑。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指南指出:中等长度导管更适合于进行外周肠外营养但要根据病人血管情况、溶液渗透压和 pH 值还指出针对居家需要 PPN 病人,由于外周浅静脉发生移位和渗出的风险要高,只有外周中等长度导管适合进行PPN。

2.2 中等长度导管的适应证

2.2.1 国外中等长度导管的适应证 中等长度导管发展至今,其适应证有了一定的研究和规范。Deutsch等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开展了一项由外科住院医师实施穿刺中等长度导管的前瞻性试验研究,针对置管困难的外科危重病人在超声引导下留置中等长度导管,认为中等长度导管在 SICU 是一种在 SICU成本效益高的能替代中心静脉导管的穿刺工具,成功置管能帮助早期拔除病人的中心静脉导管,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发生。

①Ⅳ级充血性心力衰竭:Ⅳ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可以带管出院回家,在社区心力衰竭专职护士监视下应用医生开具的呋塞米等药物治疗,这项举措减少了病人反复住院治疗的频率;②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治疗:蜂窝组织炎、关节感染、骨炎、胸腔感染及心内膜炎病人可以出院到社区,接受家庭专职护理团队进行抗生素治疗;③镇静与镇痛:镇静(吗啡)与镇痛(咪达唑仑)

药物可以用中等长度导管输注而无额外并发症发生,且能使病人回到家庭中继续治疗[2 0];④长期接受输液治疗的病人;⑤高度依赖监护中心的危重病人:对于危重病人往往需要多种静脉药物治疗,尽管留置可以提供 4 个或 5 个腔道的中心静脉导管,病人仍然需要用

一个或多个外周静脉通道输注镇静镇痛药、胰岛素或抗生素,外周静脉穿刺频繁地位置改变,增加了液体渗入到组织、血肿形成或高静脉血栓和感染发生率,在这种情况下置入中等长度导管对药物和液体输注是非常有价值的;⑥需要中到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居家病人。

2.2.2 我国中等长度导管的适应证 我国近几年亦有报道中等长度导管使用情况的文献,如将中等长度导管应用于过敏性紫癜患儿、神经内科病人、血液科肿瘤病人静脉输液治疗,均收到良好的效果,且导管穿刺简单,可以由护士单独操作,减轻了病人需要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同时降低了医疗成本。但国内未见进行合理设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等长度导管在

我国尚未广泛推广。

3.1 中等长度导管的优点 ①使用范围广:适应于所有外周浅静脉导管允许输注的药物和液体;②能保证一定的输液速度且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外周静脉导管:中等长度导管尖端位于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腋静脉,血液流速为 1 00 mL/min~15 0 mL/min,高于上臂浅静脉血液流速 20 mL/min~40 mL/min。较快的血液流速能快速稀释药液,减少药物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降低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2 4,2 5]:使用外径为 5Fr 的导管在输液泵输注下能达到 70 mL/min。

③减轻反复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与外周浅静脉输液装置相比,中等长度导管留置时间长,因此减少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8];④不需要 X 线确认:因为导管

尖端位于上臂大静脉而非中心静脉,因此置管后不需要进行 X 线确认;⑤当中心静脉通路不需要或没有临床指证时,可作为静脉治疗长期的替代装置。

3.2 中等长度导管的缺点 ①由于导管尖端的位置不会超过腋静脉,持续输注 1 0%以上葡萄糖溶液、发泡剂或腐蚀性药物不能使用,以避免发生外渗[1];②重力输注可能无法达到需要的输液速度,必要时需使用输液泵输注;③机械性静脉炎是常发生的并发症[8];④尽管使用超声引导技术,但因淋巴水肿、感染或静脉炎造成局部损伤的病人仍无法留置中等长度导管;⑤缺

乏专门训练有素的人员进行中等长度导管穿刺。

4 小结

随着中等长度导管相关技术的发展,中等长度导管在适应证范围内的病人静脉输液治疗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静脉输液前,需要对所有将进行静脉置管的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保选择对病人最好的置管方式。虽然 INS 对中等长度导管已做了相应的规范,限定了某些药物和液体的输注,但目前持续的研究表明基于病人血管情况、治疗期限和治疗场所,选择

这项低成本且适合在社区和家庭中使用的输液装置,并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关于中等长度导管的研究在国外已开展很多,但在国内开展尚少,中等长度导管的规范使用、适应证、维护、相关费用、导管改良等方面有待国内研究者继续探索,并加以推广,以期为病

人选择更加安全、舒适便捷且成本低、效益高的静脉输液装置。

参考文献:

1、周欣华,周燕.中等长度导管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体会[J]. 解放军护理杂志,2 00 9,2 6(15):5 8 5 9. 

2、杨莘,花蕾,邵文利,等.静脉输液护理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2 00 9:4 5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