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治尘,智慧监管,提高扬尘治理标准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科技治尘,智慧监管,提高扬尘治理标准化

张天峰

河南省建筑工程标准定额站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建筑工地智慧化提升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解决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一刀切”“简单化”问题,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要求,省控尘办积极探索差异化监管方式,颁布两个“标准”,加强工地扬尘监测平台建设,力图全面精准化科技控尘治污,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奋斗,坚持人民标准、努力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关键词:科技治尘;智慧监管;差异化标准

一、建筑施工扬尘来源及其危害分析

据《2022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126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比高达37.2%。其中,86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超标,55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超标。对于建筑施工而言,通常以中大型施工项目为主,且需要配套建设地下空间,因而需要采取“大开挖”的施工方式,极易产生扬尘。既影响城市的整洁美观度,还会对人体带来较大危害。出于对公众生命安全的考虑,落实绿色生态发展的要求,应当加大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力度,防止污染情况的持续恶化。

二、目前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所面临的挑战

(一)扬尘污染防治意识比较淡薄

建筑行业在改革开放及城市化建设初期,曾经历过自己的“高光时刻”,为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建筑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其粗放化的管理也遗留下诸多的污染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忽视扬尘污染的防治责任,使得扬尘污染防治意识降低,没有将其作为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

(二)扬尘污染防治体系尚不完善

在建筑施工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中,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施工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扬尘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加之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防治体系。此外,在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中,涉及到多个主体,包括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管理者、监管部门等。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和配套的机制,导致防治体系运行不畅。

(三)扬尘污染防治技术相对落后

建筑单位在施工中更看重自身的经营利益,即便是具备扬尘污染防治的措施,也仅采用比较落后的技术手段,受制于治理条件、技术保障、管理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 整体的治理情况不容乐观。

(四)扬尘污染监督力度亟待加强

随着各级政府对扬尘治理方面的重视,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近年来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改变了以往粗放管理的状态。但扬尘污染是一个动态化、常态化的管理过程,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和决心,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并且要给予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

三、建筑施工扬尘治理的标准化路径的选择

坚持科学环保目标,科学防控

1.坚定绿色理念,做好污染防控顶层设计

在建筑业的环保方面,更要认识到施工企业是污染治理的前线,要始终贯彻“预防第一,防治合力,建管并举、以管促建”,通过科学分类系统的管控,并利用现代智能技术建立实时在线监控,完善工程现场环境防控标准配套措施和“三个落实”(落实备案、落实视频监控、落实监管责任人),持续深入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建筑工地绿色效率。从而为实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为该目标做出环保行业应有的贡献。

2.强化意识培育,抓好标准建设细微环节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及新时代建筑行业标准化发展要求,必须要在思想意识上打好“提前量”,利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注重细节管理,使扬尘污染治理成为社会共识,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各个维度和环节。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向相关企业和人员宣传施工扬尘污染的危害性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相关人员对于扬尘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养。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标准和规范,明确各类施工活动中需要采取的措施,建立完善的工作手册,详细记录扬尘防治工作的流程和细节,确保执行的规范和一致性。

实施科技防尘策略,管理标准化

1.科技治尘,加快智慧化工地提升进程

大力开展“互联网+”扬尘监管新方法,并对非现场监控和实地巡查相融合的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为适应新形势下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寻求数字化、智能化监管手段。围绕施工现场“人、机、料、法”核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视频等技术,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扬尘等内容进行监控,进一步优化施工管理措施,从而实现住建、应急、环保等政府部门齐抓共管,企业、工程现场多方联动的可视化“智慧工地”,提高施工现场管理和政府部门的监管效能。

2.差异化管理,制定工地环保管理标准

近几年,国家在重污染天气的应对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各地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出现了“一刀切”和“简单化”等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我省率先采取措施,大胆创新,率先制定了《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及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差异化评价标准》和《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扬尘治理监控平台数据接入标准》,为实现扬尘控制差异化管理、分级管控、实时监测等方面提供依据对高标准、高自控水平的工地,给予“绿牌示范工地、企业”称号,并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减少巡查频次,做到少打扰、不打扰,重污染天气管控期间享有优先施工的权利。

创新监管模式,闭环管理

1.智慧监管,建设扬尘监控平台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的要求。新的省级建筑工地扬尘监测平台,即“四个一”的监测平台,带有储存数据的云数据中心。一个集人员、工地、设备、智能算法库一体的大数据监管平台,一套随时随地掌握各区域工地情况的移动端,以及一套智能的深度学习算法库,进而掌握省级施工工地扬尘污染的防控情况,从而实现平台之间数据的无缝对接,有效遏制施工扬尘对城市大气质量的影响,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2.闭环管理,构建监测大格局

根据省、市关于环保工作的要求,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了一个省级的综合指挥调度体系,支持跨部门、跨层级的指挥与调度,实现从场景触发、响应、研判、处置,直至结束的闭环全过程管理。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各个过程进行量化、精细化的过程跟踪,进一步找准问题,分析根源,精准发力,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精准化转变,从经验、直觉判断向大数据科学决策转变,不断巩固提升扬尘治理成效,助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践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四、结语

施工现场的扬尘问题是一个长期顽疾,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也要切实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控制。在扬尘污染的治理过程中,要大力宣传扬尘污染的危害,促使人们增强扬尘防治意识,而建筑企业也要建立健全扬尘污染的治理制度,并层层落实责任,保证扬尘治理的基础更加完备。与此同时,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致力于开发具有更高的除尘效率、更低的使用成本、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更简单的设备的制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从而使污染治理成为一种常态,真正地为企业减少治理的负担,建设一个具有居住环境良好、经济快速发展、自然生态和谐的美丽家园。

参考资料:

[1]张涛,金大建,李蒙,仲雯,王献周,林菁.施工扬尘污染监测与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23(01):63-72.

[2]丁承君,胡博,刘云帆,贾丽臻.基于物联网的建筑工地扬尘监测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22(02):101-104.

[3李冬,陈建华,张月帆,高健,张凯,竹双.道路扬尘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1(03):537-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