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伤与社会外伤伤员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战伤与社会外伤伤员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宋业灵

中国人民解放军95178部队   广西南宁   53000

【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战伤与社会外伤伤员表现出的心理特点的不同之处,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期可以解决损伤问题,改善伤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最终恢复健康。

【关键词】:战伤;社会外伤;心理特点;护理

1引言

战伤是在作战过程中,因为杀伤性武器造成的机体和心理损伤问题,可能是直接造成,也可能是间接造成。社会外伤是因为各类社会事件造成的生理和心理性损伤问题,比如自然灾害、公共疫情、战争与恐怖袭击等。因为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环境和条件不同,带来的心理影响也不同,需要的护理支持同样存在一定差异性。本次就对这两种损伤伤员的心理特点和护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2战伤与社会外伤伤员的心理类型现状

对两类伤员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心理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刚受伤时,表现出思念亲人或战友、考虑自己伤痛的情况,社会外伤相比战伤来说,后者更多;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希望治愈、希望减少伤残、有伤残思想准备、强烈要求尊重、强烈倒退与依赖这几项特点,其中社会外伤相对来说对于希望治愈的占比很高,高达90%,而战伤相对来说,其他几项的占比更高,特别是有伤残思想准备、强烈要求尊重、强烈倒退与依赖这三个方面。在恢复阶段,表现出乐观愉快配合治疗、考虑今后生活待遇的特点,其中社会外伤在前者的占比很高(超过70%),而战伤在后者的占比很高(超过65%),两类伤员表现出一定差异性。

3战伤与社会外伤伤员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

3.1创伤原因不同带来的影响

因为战伤和社会外伤的具体创伤原因并不相同,导致最终的心理特点中,战伤伤员表现出伤残思想准备、强烈要求尊重、强烈倒退与依赖这三个方面的占比较高。具体分析发现,战伤属于军人为了保卫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牺牲,因此强烈要求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理解,而这个过程可能因为过度发展而导致战伤伤员出现苛求、莽撞心理。比如调查发现,部分伤员坐车不买票,认为是伤员应有的尊重;买东西时不排队,认为军人应该有优待。也有部分伤员存在突出的倒退和依赖心理,比如在治疗过程中,个别伤员自觉自己在前线负伤,因此要求医护人员服侍自己生活,甚至吃药、进食都要求护理人员喂。

对于上述这些特点,在进行心理护理时,需要鼓励战伤伤员继续发挥英雄主义作风,弘扬革命英雄精神,在后方发扬模范作用,从而可以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依从性,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医院可以定期组织伤员座谈会,询问伤员对于病情恢复和护理支持的意见,主动了解他们的护理服务需求,并指导他们尊重医护人员,尊重后方上的工作者,可以配合工作开展。如果是社会外伤伤员,需要耐心细致的讲解病情,说明治疗方案和有效性、可靠性,并鼓励家属和朋友等提供家庭、社会支持,带给伤员抚慰,从而有效缓解焦虑心理;或者可以安排生理创伤较轻的伤员,作为志愿者帮助医护人员救治生理创伤较重的伤员,这样忙起来就可以帮助缓解负面心理情绪。

3.2伤情不同带来的影响

因为伤势情况存在一定区别,相对来说,社会外伤伤员更期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效果。而且伤情的严重程度不同,对于伤员的心理造成轻重不一的影响。重伤员中,彻底治愈的希望很低,比如需要截肢的伤员,最多可以达到残愈水平,轻伤和中等伤的治愈希望更大,所以战伤伤员更多的是希望减少伤残,而社会外伤伤员则更多地是希望治愈。

针对上述心理特点,为不同类型伤员提供不同的护理支持措施。对于轻、中度伤情的两类伤员,进行心理疏导,挂历他们积极面对病情,说明病情并不严重,只要配合医务人员工作,强化功能锻炼,可以尽早恢复健康。对于重度伤情的两类伤员,则需要帮助他们建立起治疗自信心,启发乐观和积极的情绪,可以介绍同样病情成功治疗和康复的伤员作为示范,解除他们的顾虑和担忧,建立起乐观的情绪状态迎接治疗。考虑社会外伤伤员一般都有亲属陪伴,因此可以邀请亲属辅助工作,做好心理陪护,发挥家庭支持作用;而战伤伤员基本上很少有亲属陪伴,因此相对来说有更重的恐惧、孤独等心理,此时要注意发挥医护人员的主动性,主动与伤员交流,耐心细致的提供护理服务,发挥社会支持作用;期间需要密切关注伤员的心理变化,在护理服务时与他们聊天,或者邀请战友看望,或者组织集体性的娱乐活动等,让他们置身于大集体重,感受到关爱,从而建立起治疗自信心。

3.3所担任社会角色不同带来的影响

战伤伤员的群体意识更加强烈,在刚入院治疗时,比较思念战友何部队时的生活,到了恢复期则有较重的心理负担,担心自己未来的生活。同时部队本身有特殊的使命,伤员面临较多的生死俊关,休戚与共的情况,也经历相关的集体生活,所以群体意识强烈,经常下意识地寻找战友,表现出互相帮助的情况,甚至形成非正式组织,关爱重伤员。而对于社会外伤伤员,在刚入院治疗时,更担心自己是否可以痊愈,到了恢复期的思想负担比较轻,整体情绪上比较乐观。

针对上述心理特点,医院需要将战伤伤员集中收治,这样便于伤员之间进行思想交流,也方便进行相互照顾;同时这样有利于进行集体心理护理,展开心理讲座等,向伤员讲解伤病知识,组织社会群体进行慰问等,尤其是伤员的领导,这样可以提升他们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减轻心理压力。同时,战伤伤员大部分负伤后都需要转业、复员安置,需要重新寻找工作和适应社会生活,担任的社会角色出现很大的转变。此时到了恢复期,很多伤员对此并不适应,针对未来的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去向、生活、工作、婚姻等存在疑惑和疑虑,因此有较大的心理负担,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激动的特点,因此对于治疗配合度不高,依从性较差,其中双目失明、面容受损等伤残比较严重的伤员更是如此,表现出持续的低沉情绪状态。对此,需要帮助伤员正视自己的伤残状态,重新塑造战胜伤残的信心,同时鼓励和指导伤员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宣传党对此种情况的优惠政策,以及借助现实成功案例进行引领和示范,可以产生良好效果。

对于社会外伤伤员,受伤前后的社会角色一般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所以在恢复期面临的实际问题较少,一般是治疗成本、耽误工作等方面,所以相对来说情绪比较稳定,可以有效配合治疗。这部分伤员在鼓励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之外,需要加强健康宣教,关注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尽快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4结语

战伤属于比较特殊的伤情,与一般社会外伤伤员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包括伤员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需求,均表现出伤情类别以及个性化特点。所以在进行治疗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为两类伤员提供不同的护理支持,强化心理疏导,加速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李之敏,王章焕,卢兰,等.战伤与社会外伤伤员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西部国防医药,1992,(0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