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铁门关市 841007
摘要:兵团精神是兵团院校内部治理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体系,以遵循观念—制度—行为的机制建构路径,理解兵团精神与兵团院校内部治理的深层次勾连。
关键词:兵团精神,内部治理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成果、以及进展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兵团精神的研究
国内学术界对兵团精神的研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通过在中国知网输入“兵团精神”,可以看出完全以兵团精神作为主要主题的文献525篇,学术期刊有373篇,其中核心期刊仅有9篇,学位论文仅有6篇,报纸类125篇。
(1)兵团精神主要内涵的表述方面。刘军、薛林月在《试析兵团精神的内图》中表明,周恩来总理在1965年给兵团的题词是兵团精神的主要内涵最初来源。而后经过当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的考虑,提出了“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屯垦戍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奋进”的兵团精神。又在1998年由兵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对兵团精神的内容作了进一步提炼,使兵团精神的基本内涵表述由原来较长的字符缩减成“屯垦戍边、艰苦奋斗、团结奉献、开拓进取”,可以看出此时的内涵表述已接近我们如今看到的样子,最后,兵团党委再次加以润色,确定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表述。至此,兵团精神的内涵表述得以确定。在《兵团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兵团精神课题研究组对兵团精神内涵表述进行了论述,这篇文献以时间和历届领导人对兵团精神的重视为阐述节点,告知了兵团精神从没有权威性和规范性的概念到如今兵团精神内涵的准确表述的形成过程,明确的表明了如今的兵团精神主要内涵表述是兵团党委在2002年确定下来的。从这些文献可以得出,兵团精神内涵表述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响应时代的号召下逐步凝练成如今我们口耳相传的兵团精神。
(2)兵团精神的形成条件方面。刘耀霞在《兵团精神的形成》中认为兵团精神的形成根基来源于兵团人面对的特殊的自然文化社会环境,源自于兵团人在新疆这篇土地上屯垦戍边实践中的伟大创造。由新华在《论新疆兵团精神的形成与内涵》上通过展现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不同时期兵团人的实践写照,表达出兵团精神的起源、形成和凝练,认为兵团精神的形成是根植于兵团军垦事业的实践。可见,通过这些学者的论述,可以展现出兵团精神是围绕着兵团人的实践,在特殊的生活环境下,对中国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的自觉传承下形成的一种精神。
(3)兵团精神的内涵解读方面。兵团精神内涵在经过长时间的总结下,形成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16字精神,学术界围绕这一内涵开始了具体的解读。例如由莫文斌主编的《兵团精神》一书认为“热爱祖国:兵团人的终生坚守与追求,无私奉献:兵团人的精神境界与品质,艰苦创业:兵团人的无悔选择与坚持,开拓进取:兵团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对于兵团精神内涵的解读方面,学者们是从兵团精神展现的兵团人的品质和对兵团精神自身展现的价值方面进行解读的,从中可以得出,热爱祖国是兵团精神最基础、最根本的价值遵循,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这三个基本内涵最终都指向于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4)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论述方面。经过阅读及整合、分析有关兵团精神的文献资料,笔者发现,学术界普遍认为“兵团精神”具有极大的时代价值。刘以雷、张宜琳在《守初心、担使命、激发新时代兵团精神的强大力量》中认为,兵团精神可以为新疆兵团事业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是兵团文化的核心,为兵团文化起着传承、引领、创造和支撑作用,对新疆发展进步产生积极影响。魏秋菊在《兵团高校大学生兵团精神教育研究》文中表示兵团精神能够产生巨大的物质和精神生产力。兵团精神对于构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谐新疆发挥重要作用。时代在进步,历史的车轮在前进,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一定还会展现出新的时代价值。
2.院校内部治理机制的研究
如周玮(2022)分析了院校治理机制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意义,同时阐述了院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路径。曹高丁等(2022)对院校内部治理机制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普遍存在权力的配置不均、运行失衡、监督缺位等问题,原因为制度困境问题,提出需要持续强化制度意识、理性构建制度体系、有效落实制度执行、健全完善制度反馈等措施。张衡宇等(2021)认为目前院校内部治理机制现代化建设性改革意见多、与教育实际环境匹配度较低的现状,应积极探索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通过优化重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健全校行企社等利益相关方治理机制、强化学术权力治学作用、推进基层民主管理等举措破解院校内部治理发展的瓶颈。刘小花(2019)以院校的治理能力为研究对象,提出当前我国院校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多元治理主体协同治理程度较低、以章程为核心的治理制度体系尚难凸显“法”的效力、治理运行机制效率低、监督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
3.兵团院校内部治理机制的研究
文献材料极少,仅有石河子大学校长代斌提出全面构建具有兵团特点的现代高校治理机制。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石河子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治理体系和组织架构建设,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及其下设机构的重要作用。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构建兵团、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争取兵团对学校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自主确定办学规模、层次和结构,自主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定期动态调整编制,自主设置内设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使用人才,自主管理使用学校资产和经费。健全纪检监察体系,建立学校党委巡察制度,完善学校自律机制,依法接受国家监管和社会监督。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优化学院和职能部门设置,探索大部制运行机制,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下放办学自主权,强化学院的主体作用;建立学校对学院的绩效考评体系,健全学院自我管理机制。
(二)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兵团精神的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国外学者并未进行对兵团精神研究,在这方面没有取得相关研究成果。
2.院校内部治理机制的研究
John Corson(1960)在《大学和学院治理》一书中最早提出大学治理,认为将现代治理理论引入大学治理之中具有实践意义。Boer等人(2006)对四个大学系统的治理采取更具差异性和分析性的观点,指出高等教育改革都是由财政驱动的,传统政府监督的有效性有限,大学治理应该更加商业化。Trakman(2008)评估英国、英联邦和美国大学治理模式的竞争趋势,指出改革模式要满足时代要求。Taylor(2013)制定了一种治理模式,其中大学治理由学术机构和管理机构共享,并由大学行政人员协调。传统上,学术界在其机构的内部指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许多高等教育系统中,学术自治已被更多自上而下的管理实践所取代。Ma 等人(2016)分析了德国大学的治理模式特征:分权、自我管理、主要责任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术自治模式。Kulsum(2020)通过分析学校中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内部治理的差异,以努力提高教育的质量。
(三)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承上所述,学术界关于兵团精神和院校内部治理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探索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机制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从根本上看,除兵团直属高校的石河子大学外,兵团特色的院校治理机制并没有得到关注。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的兵团,其精神在兵团自身院校践行传承没有得到拓展性研究。要弘扬兵团精神,激发其内生动力,散发其外在魅力,无疑需要我们因应时代需要,积极主动作为,支持与扶持一套与之匹配的繁荣发展机制。
二、研究重点、主要问题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围绕“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机制”这一论题,以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根本导向与内在规定,以融入机制的内涵及其行动路线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理念融入、制度融入、行为融入三个方面对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的机制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正是在这种基本思路之下,本研究可以具体为以下六个方面。
1.立论前提
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机制的相关概念探讨。本部分重点阐述研究的相关概念,即何为兵团精神,何为兵团院校内部治理,何为融入机制?本部分作为本文的立论前提,意在阐述核心概念的理论内涵及其实践指向是什么,具体到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的机制问题上,其基本分析框架是怎样的。
2.现实规定。
兵团院校内部治理机制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弘扬兵团精神的现实需要。本部分从现实必要性的角度,说明兵团院校要化解当前内部治理的挑战,离不开对兵团精神智慧的汲取。对于当前面临的挑战,可以集中概括为内部治理观念、制度、行为层面的挑战。而在这些挑战的应对过程中,兵团精神中不乏可以借鉴、传承、运用与转化的治理智慧。同时,弘扬兵团精神也离不开兵团院校的保障和内部治理的空间场域支撑。以上两个方面共同说明了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机制之必要性。
3.理念融入
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的思维观念。依据概念探讨所获得的融入机制的理论架构,本部分重点从理念融入,即整个融入机制运转的柔性凝结力量层面来讨论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的问题。首先探讨观念融入的基本前提,通过内部治理观念的历史形成与未来发展,确定观念融入的基本依据。其次探讨观念融入的主要内容,以形成兵团院校内部治理观念为指向,把兵团精神融入到兵团院校内部治理的指导原则、追求目标和价值取向之中。最后探讨观念融入的基本原则与主要路径。这些基本原则受到兵团院校内部治理观念本身的内在规定,具体包括方向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在遵循这些原则指导的基础上,要遵循一般的理念融入规律,切实构建
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观念的动力机制。
4.制度融入
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的整体制度融入机制的运转,离不开制度体系的支撑。本部分从制度融入的角度,即融入机制运转的刚性力量支撑层面来探讨兵团院校内部治理制度的问题,重点研究制度融入的基本前提——兵团院校内部治理制度形成与发展的要求,确定制度融入的主要内容——以形成兵团院校内部治理制度为基本目标,明确制度融入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合理性、合法性与现实性,搭建制度融入的框架体系——制度体系,切实保障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的制度。
(二)主要问题
1.兵团院校内部治理中马克思主义与兵团精神二者的融合研究
在兵团院校内部治理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根本意义上指导着兵团院校内部治理思想体系、理论框架与实践行动的形成;同时,兵团院校内部治理也离不开兵团精神的滋养,需要充分借鉴兵团精神的智慧。如何研判二者在兵团院校内部治理中各自的地位、功能与作用?如何恰切处理二者融合的关系?这是需要审慎研究的。因此,这是本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2.兵团院校内部治理的理论规定及其与兵团精神的关联性研究
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离不开对兵团精神中内部治理资源的细致梳理和理论分析。而梳理和分析传统内部治理智慧的前提在于,对兵团院校内部治理的形成过程、整体架构、内在逻辑、基本思路等进行准确把握基础上,理解兵团精神与兵团院校内部治理的深层次勾连。这是对融入机制进行研究的基础。因此,这是本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二。
三、技术方案
本研究主题为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机制,立足于兵团院校内部治理的理论与现实逻辑,探索如何有效地把兵团精神融入其中。研究总体上遵循理论探讨——现实分析——理念融入——制度融入——行为融入这一研究思路展开。这一思路的核心是一个一般理论建构的基本逻辑。论文首先在对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明确中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机制的理论规定;其次,立足于新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状况,重新审视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明确融入的现实规定性;最后,遵循“融入机制”的一般理论框架及其现实规定,分别从融入机制运行的柔性力量、刚性保障、行为实践入手,阐明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的基本理念、制度设计与行为要求,最终建立起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可操作化的机制。
四、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创新成果
(一)研究方法的创新
本研究注重多学科方法的运用,坚持将研究视野拓展至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政治学、文化学与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使制度研究、行为研究等多种研究紧密结合,系统构建兵团精神与兵团院校内部治理的“观念—制度—行为”三维一体融入框架,保障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机制的系统化、规范性与可操作性。
(二)学术观点的创新
本研究认为,兵团精神是兵团院校内部治理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体系,兵团院校对此需要从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将兵团精神内在逻辑的分析与内部治理现实的考察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应当积极主动作为,以自觉的思维方式、制度建构与实践行动,把兵团精神自觉地融入到自身内部治理之中。当然,在推进兵团精神融入兵团院校内部治理机制建构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观念—制度—行为的机制建构路径,使得机制运转获得柔性凝结力量、刚性保障力量与持续行动力量。
五、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23年版。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3]邓飞、李付亮、罗迈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理论探索与实践》黄河水利出版社2020年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5]刘进、张力玮:《“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国别比较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6]董方:《兵团精神三维探赜》,《边疆经济与文化》2023年第3期。
[7]柯伟:《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的多维度思考》,《边疆经济与文化》2023年第2期。
[8]潘媛:《民办高校内部治理问题及优化研究——以A高校为例》四川师范大学2022年。
[9]韩霜静:《新疆高校大学生兵团精神培育与践行研究》喀什大学2022年。
[10]樊雨:《集体记忆视角下的胡杨精神传播研究》塔里木大学2022年。
[11]陈思琪:《人民军队培育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22年。
姓名:苑国伟(1990.11--);性别:男,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省菏泽人,学历:本科,毕业于国家开放大学;单位: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现有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智能制造,高职教育
姓名:张月娇(1988.10--);性别:女,民族:汉族 籍贯:河南驻马店人,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单位: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现有职称:讲师;研究方向:
教育管理
姓名:杨国璧(1999.02--);性别:男,民族:汉族 籍贯:甘肃省平凉人,学历:本科,毕业于安阳工学院;单位: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 ;现有职称:无;研究方向:机械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