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和平镇吴山中心幼儿园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作为教师需要通过观察解读看见幼儿的游戏行为,看懂幼儿的游戏。自我园成为安吉游戏实践园以来,游戏解读能力的掌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一次次的调查、游戏观摩中,发现老师们的解读能力存在以下问题,如大部分教师,特别青年教师普遍缺少对游戏分析解读的有效方法。还有教师在分析解读仅停留在表述幼儿活动本身,缺乏层层挖掘的深度。
关键词:问题、游戏解读
一、观察:问题剖析式,革新教师解读理念
1.问题收集,方向聚焦。
学期初,我们针对研修主题向教师收集相关的“疑难杂症”,梳理如下。
由此,在反思回顾、自省共识的过程中,教师逐渐明确对于游戏解读,应努力站在幼儿的立场理解他们的游戏行为,倾听幼儿的声音,尝试科学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及其原因,以此在游戏中不断了解幼儿、走进幼儿。
2.按需分组,聚焦“如何写”。
针对梳理后的问题清单,根据教师优势,我们成立个性定制的三大社团分为小组式学习。形成“分层引领”学习模式。首先,从日常的观察记录入手,旨在促进教师关于分析的理论和指标的了解。
3.“草根专家”,聚焦“如何做”。
了解“如何写”之后,下一步就是学习“如何做”的方法。而设置“草根专家”也是意在通过发挥我园“草根专家”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二、体验:实践体验式,打破教师解读模式
在体验这一阶段,我们初步筛选出急需解决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头脑风暴,通过设计“问题思维导图”,引出要讨论的问题、主要问题中的诸多小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等,来呈现整个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鼓励教师转变旧有的解读模式。
1.解读支架的转变:“解读线索图”
通过借助“解读线索图”,我们从6个维度分解大问题,再分别细化到具体表现,帮助教师弄清楚、理明白。
如:我们选择了大家讨论最多的“如何借助解读支架,更清晰、有条理的体现儿童的游戏行为”这一问题,引导各组教师围绕解读线索图设计“问题思维导图”,在观看游戏视频后现场研讨并分享。
2.解读方法的转变:游戏分享交流会
“游戏分享”是在我们收集的问题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由此,我们组织游戏分享交流会,鼓励教师们在过程中要时刻带有“问题意识”。
3.解读路径的转变:“草根专家”助力提升
思维导图能根据教师的不同观察目的、视角,灵活地调整格式,促进教师的不断反思。
如:结合同一段视频,以社团为单位,共同绘制游戏解读思维导图,在分享交流后,“草根专家”加入助力,与教师深入交流不同思维导图所带来的解读角度和学习内容的价值点,为幼儿游戏的深度进行支持。
三、反思:复盘回顾式,丰富教师解读经验
这一阶段,我们在集思广益中拓展解读游戏的路径,将研讨后的有效经验运用到新的教育现场,从而生成新的研讨问题,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教研过程。
1.观摩研讨,草根专家答疑解惑。(教育现场的复盘回顾)
如:在自主游戏观摩中,我们借助草根专家的力量,重点围绕现场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及游戏倾听的有效性、合理性展开,在教研现场以“答疑”的方式进行复盘回看,解决教师的真实困惑。
2.亲身体验,经验积累。(游戏体验的复盘回顾)
“实践出真知,体验需力行。”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认知,又进一步以全新的认识去指导新的实践。
如:在体验式教研中,教师们化身孩子,在真实户外情景中真操作、真游戏、真体验。游戏后分组研讨,并以游戏案例的方式复盘分享,在共同解读和研讨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解读经验。
3.倾听故事交流,共享智慧。(教育行为的复盘回顾)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表征方式,不同年龄的幼儿都有不同的表征特点,而幼儿对自己游戏经验的表征和反思是需要教师去倾听和发现的。
通过组织倾听故事交流会,1-5年的青年教师进行分享,分享后,台下的其他教师结合自身情况给出建议,让“年轻”与“经验”力量碰撞,同时复盘回看自身倾听过程中的做法,教师们在互动对话中对倾听故事的理解也将不断调整与优化。
四、行动:实战操练式,转化教师学习成果
在这一阶段,我们通过实战训练、实践体验、成果展示等转化性学习方式,将教师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智慧,引导教师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实践,形成学习、实践、发展的良性互动,以此进一步推动教师在自主游戏中的解读能力。
1.视频案例回溯游戏现场,做有思考的解读者
现场解读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分析解读,发现了孩子的游戏,感受了观察、解读和支持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要性,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幼儿游戏观察解读的深入思考。
2.游戏案例解锁童心密码,做有深度的推进者
在撰写游戏案例的过程中,教师们努力还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分析解读记录幼儿成长的痕迹。与此同时,教师们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相互评价交流,以便后续更好地开展幼儿游戏观察解读。
3.倾听故事走近孩子世界,做有温度的倾听者
从教师们撰写的倾听故事中
,我们发现:她们逐渐变成一个忠实的听众,不再是简单记录幼儿的话语,而是会为他们的小点子感到惊奇,为他们的尝试失败提供指导,而教师也在潜移默化中越来越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意义。
五、成效
1.搭建“研究支架”: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研修过程中,教师们始终围绕实践中的问题,逐渐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本学年,教师获奖有了突破性的成绩。游戏案例获奖达到10余次,课题、论文均获奖,得到上县公开课的机会有10余人次,省市县文章刊物发表5人次,其他赛事获奖的获奖人次增加,这些都是我园本学年教师获奖上突破性的成绩,足以说明我园教师专业素养与水平在不断持续发展。
2.搭建“经验支架”:看见幼儿深度学习
我们筛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教师游戏案例,和老师们一起共读共研。引导教师带着问题去读,领悟游戏分析解读的思路框架以及支持推进幼儿游戏的方法策略,学习语言文字表述的方法。梳理优化后,最终形成高质量、可借鉴的游戏解读案例库。
3.搭建“互动支架”:重视师幼情感交流
举行倾听经验分享会,让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倾听故事进行交流。引导教师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更注重幼儿的声音和主体性,关注幼儿的想法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