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思政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6
/ 2

设计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思政设计

席胤清  刘伟 宋星豫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江苏省  丹阳市  212300

摘要:设计史课程主要研究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设计风格和流派,设计理念和思潮、设计与文化社会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培养德艺双馨的设计人才,推动设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课程设计以中国传统艺术的设计元素为切入点,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自觉传承中华文脉,辨析中华传统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辅,从工匠精神、民族精神、团队精神三大主要维度切入,融入紧跟国家政策、时政热点,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课程案例。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为时代发展使命感,培养合作团结观念。

关键词:艺术设计;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设计史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对现代设计主要思想、风格、流派、典型作品代表设计师等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与文化、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对现代的本质、范围、手段、发展、意义等有更深入的认识。设计史是一门关乎设计基础的系科平台课程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领域,扩大自己对该课程更深层次的探索。把设计史的理论知识融通到设计实践中,使学生尽快树立自己的设计观点,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促进其对专业设计的深度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代发展密切联系。创造出合理化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

1课程的导入

设计史课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壁画、年画、砖雕、石刻、刺绣、皮影、剪纸等中国传统艺术的设计元素,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融入到主题设计中,让学生首先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自觉传承中华文脉,摒弃一味的模仿风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对于培养当代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利用例如唐代瓷器饱受伊斯兰国家喜爱而远销海外所涉及到陶瓷之路的概念,引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通过辨析传统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开拓设计思路,结合现代社会需要,更好的讲传统设计的精髓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产品之中,让民族设计走向世界。

2课程的创新设计

教学方面:研究了教学设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领域,扩大自己对该课程更深层次的探索。力求把设计史的理论知识融通到设计实践中,使学生尽快树立自己的设计观点,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促进对专业设计的深度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代发展密切联系,创造出合理化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教学设计上,将整个课程按照设计史发展脉络整合成十个大章节,研究总结出“一核心双主线三维度”课程思政设计方法路径,开展模块式教学,利用“理论讲授—案例融入—课堂研讨”的教学形式将每个思政案例融入到与之价值导向相契合的教学设计模型中。

思政方面:根据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及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特点,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辅,从工匠精神、民族精神、团队精神三大主要维度切入,研究了紧跟国家政策、时政热点,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课程案例,以此增加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为时代发展使命感、培养合作团结观念等为主要内容,以挖掘课程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强化学生思想品德、爱国爱家、社会责任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3课程的实施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艺术设计史为脉络,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与传承,结合外国设计中对中国文化的评价与借鉴,坚定学生学好专业的信心,引导学生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例如在“中国古代各领域设计中唐代的手工艺品设计”内容中,通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唐代手工艺品以及这些手工艺品对外国手工艺品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而体会到曾经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魅力,再到“陶瓷之路”话题的引出,让学生体验爱国主义、中国立场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厚植民族自豪情感,帮助学生开拓设计思维,在未来的设计中能够利用到传统文化元素。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等方面的内容。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这一理念与“新艺术运动”专题中“安东尼奥·高迪与圣家族大教堂”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表达出的价值导向不谋而合,高迪在接手烂尾工程以后表现出的不敷衍并尽心尽力、精益求精对待工作的态度,引发学生对职业精神的思考,从而引入学生也是一种职业,好好学习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督促学生认真对待作业和考试。继而引申到未来他们作为职业设计师更要有职业精神,树立敬业、精益的职业道德意识形态,对每一个设计方案、客户负责。

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小组式教学从形式上让学生置身于团队之中,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协作实践、小组协作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团队的力量。明白团队精神强调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合作与齐心协力,它要求发挥团队的优势,其核心在于大家在工作中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效应,带来“1+1>2”的绩效。例如在课程中期安排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打破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为将知识节点分散的多点网络式教学,以教促学,确保每个知识节点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发性知识扩散。该课程是面相与大一新生的第一学期系科平台课程,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互助能够帮助学生之间快速建立友好联系,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加强服务精神建设,意识到相互之间属于命运共同体,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意识形态基础。

4课后拓展

1.通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设计史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曾经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强化对传统“工匠精神”的价值理解和认同。

2.通过让学生体验爱国主义、中国立场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降低学生崇洋媚外的偏颇想法,帮助学生开拓设计思维,坚定学习设计专业和从事设计职业的信心。

3.在宏观背景下将本案例提升到爱国主义、中国立场、时代担当的高度,进一步使学生树立起牢固的民族意识和职业信心,激发学生关注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动力,坚守初心,激励学生在未来能够为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舞台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军.对中国艺术设计专业跨学科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J].艺术教育,2010(01):41.

2曾万隆.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特色创新研究与实践——以构成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3(17):51-53.

3宋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以“民间美术”公共艺术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6):84-87+96.

 姓名:席胤清(1994.03.)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江苏省淮安人,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现有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设计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号:2021SJB1203 项目名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