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新疆 830001
摘要:艾捷克是一种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弓拉弦鸣乐器,其在新疆维吾尔族民族音乐演奏中使用非常广泛,而随着民族音乐的发展,维吾尔族艾捷克也在不断的改良改善。本文就改良艾捷克的特征、实际应用、相关作品分类及风格特点进行了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新疆;改良;艾捷克;作品
艾捷克是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乐器,而20世纪50年代这一乐器得以改良,改良之后其演奏空间以及曲目的广阔性、丰富性得到了提升。改良艾捷克是维吾尔族结合自身文化特征,并吸收外来乐器之后的结果,但其在吸收外来乐器的过程中,艾捷克依然秉承着本民族音乐的风格。
1艾捷克简述
伊朗是艾捷克的最早起源地,之后这一乐器逐渐传入到东亚地区,在传入到新疆维吾尔族时又增加了共鸣弦,形成了原先的艾捷克,艾捷克在传到近代后又摒弃共鸣,但主奏弦的根数却有所增加。艾捷克主要可分为刀郎艾捷克、塔吉克艾捷克、哈密艾捷克以及改良艾捷克。
2改良艾捷克的特征与实际应用
2.1特征
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的大改良后,还有很多音乐家尝试再次改进和完善改良艾捷克,但在改良过程中均保留了传统艾捷克的音色,改良艾捷克最大的特征是音域得到了扩展,改善了声音小的致命缺点,音量增大了至少两三倍,黯淡的音响效果也变得响亮。改良不久各族音乐家又按照小提琴改革造出了高音、中音、低音以及倍低音艾捷克。之后的艾捷克也有了更多的类型,使得各类维吾尔族表演形式得到了改善,每一种艾捷克都有适合其音色特点的表演定位,虽然音量增加,但艾捷克均保留了传统艾捷克的古老音色;改良后的艾捷克音域扩展到了三个半至四个八度,其调音也转换为五度调音法,且改良后的艾捷克左手技法成功结合了中外弓弦乐器技法,拥有了可以处理高难度作品的技术。
2.2实际应用
艾捷克改良不仅仅是增多了种类,也使得这一乐器的实际应用范围得以扩展。传统艾捷克主要是用以歌曲伴奏,独奏表演很少,更谈不上重奏以及合作表演,而在改良后其应用不再单一,可实现独奏表演、协助表演、重奏以及合奏表演。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适用于以上表演形式的作品,这些作品源自于维吾尔族木卡姆中的阿布切希曼、小赛力克部分的迈尔胡里,也可能是按照传统音乐风格进行创作的作品。
而改良之后艾捷克各形式的表演也被维吾尔族人民所逐渐的接受,并在民间艺人中获得了迅速传播,这又促进了艾捷克的改良完善,作品来源也更加丰富,为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推力。在上世纪80年代改良艾捷克的表演呈现出更绚丽的一面,国内各类比赛以及大型演出为改良艾捷克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平台,并呈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如《莱丽古丽》、《新疆之春》、《丝路情》等,这些作品的出现推动了改良艾捷克音乐的发展,且其在体现民族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呈现出较强烈的时代性,所以也深受各族民众的青睐,并为传统音乐更好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在21世纪之后,各艺术院校的师生将《小提琴二重奏曲》、《小步舞曲》、《G大调小步舞曲》等国内外优秀弓弦乐器作品也纳入到艾捷克表演中,使得艾捷克音乐表演更加多元化,这一做法使得民族音乐表演者的艺术视野得到了开阔,并实现了艾捷克演奏技法的拓展,使其艺术表现力以及表现内涵更加丰富。
3改良艾捷克的作品分类及其风格特点
3.1作品分类
改良艾捷克的作品可以大致分为六类。
一是维吾尔族传统器乐类的作品,如《艾介木木卡姆太孜间奏曲》、《乌夏克木卡姆太孜间奏曲》、《伊拉克木卡姆太孜间奏曲与尾声》、《切比亚特木卡姆朱拉与间奏曲》,这些作品任何维吾尔族乐器均可进行演奏,但却是根据改良艾捷克的技法特点进行编配的。
二是民歌改编类作品。多是在伊犁、吐鲁番、和田等地流传的民歌歌唱旋律基础上进行改变,如《米拉吉汗》、《百灵鸟唱歌》、《莱丽古丽》,这些作品本身便是新疆民歌,但在经过艾捷克反复演奏后形成了相应的作品。
三是民族音乐素材改编作品。多是改编于塔吉克、乌兹别克等民间器乐曲以及民歌旋律,经过二次创造所编排的作品。如《古丽布特》、《哈努孜》等,这些作品本是民间器乐曲,而在反复演奏过程中,表演者结合改良艾捷克特点及当代音乐审美需求进行了改编。
四是当代作曲家创作作品。多是在经过专业训练或接受西方作曲理论者创造出的,如《漠风》、《驼铃之声》,这些作品的素材来源于维吾尔族民间音乐,但也会参照西方作曲的技法和曲式结构,这也使得作品在具备民族性的同时,也具备了时代性以及国际性。
五是各民族作曲家作品。此类作品数量少但在改良艾克斯作品中的地位却非常重要,很多各民族作曲家深入学习挖掘维吾尔族传统以及民间音乐,最后根据改良艾捷克特点创造出了优秀的音乐作品,且获得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如《家乡的传奇》、《新疆之春》等。
六是移植中外经典作品。改良艾捷克的演奏技法广泛借鉴了马头琴、二胡、小提琴等,其功能的包容性,兼容性更强,这也使得很多国内外经典作品能得以演奏,像《野蜂飞舞》、《二泉映月》《查尔达什舞曲》等作品均能通过改良艾捷克进行演奏。
3.2风格特点
南部新疆风格的艾捷克作品调式音列具有多样性,七声、八声、九声音阶等均存在,且大量存在上下游移音与四分中立音,而其中的卡木姆片段非常的细腻且典雅,民歌又豪放古朴。东部新疆风格的艾捷克作品和草原民族音乐风格非常接近,相关作品体现着五声性或六声性的风格特点,且与汉族、蒙古族传统音乐中也有很多相似的元素。北部新疆风格的艾捷克作品乐调具有多样性,五、六、七、八声性并存,这是因为这一地区生活着不同方向的维吾尔族人,此外,伊犁地区还居住着俄罗斯、乌兹别克等其他民族,使得不同风格的音乐在此地交流融合,形成了具有综合性特征的音乐文化。
结语
总之,改良后的艾捷克在多方面得到了完善,这一乐器在发展过程中不但保留了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的特点,还呈现出创造性、时代性、包容性特点,同时改良艾捷克的发展也促进了传统音乐文化创新,并为民间音乐进一步发展为供了范式。
参考文献
[1]谢尔娜·牙克甫.民族乐器艾捷克风格特征及作品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2):103-104.
[2]古丽扎尔·哈力克.艾捷克的改良及其发展前景探析[J].艺术评鉴,2020(19):19-21.
[3]潘有睿.维吾尔族乐器艾捷克的声学测量与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