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通门县耕葵粉蚧发生和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谢通门县耕葵粉蚧发生和防治技术

德吉央宗

西藏日喀则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推广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857000

摘要:通过调查谢通门县青稞作物耕葵粉蚧发生特点,研究分析耕葵粉蚧生理习性和危害方式,结合防治田间化学农药药效试验结果,提出了防控技术措施。

关键词:耕葵粉蚧;危害;青稞;防治技术

前言

耕葵粉蚧是一种地下害虫,主要危害青稞、小麦、及禾本科杂草。雌成虫及若虫在近地面的叶鞘内及根茎部刺吸寄主的汁液,为害作物根系。轻者使植株的根系减少,茎叶发黄,生长不良,严重时使植株短小细弱,下部叶片干枯或根茎部变粗,使作物不能结实,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青稞耕葵粉蚧近几年在我区山南市、拉萨市部分县区时有发生。在日喀则市的谢通门县青稞种植区,2021年首次发现害虫耕葵粉蚧,之后几年发展蔓延迅速,在其他的部分县区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其发生面积越来越大,谢通门县、桑珠孜区常年发生面积已经达1000余亩。为了控制其为害, 我们于2021年6月-8月对青稞耕葵粉蚧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细致的跟踪调查,掌握了该虫发生为害的第—手材料,对防治工作积累了经验。本论文以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谢通门县发生危害特点和防治经验,为今后全区防控措施提出科学依据。

1.发生特点

耕葵粉蚧在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1年发生3代,主要以第二代若虫在6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群居于作物苗根部吸食根部汁液,造成根部营养运输系统受阻甚至瘫痪,根系变细萎缩,逐渐变黑腐烂,上部植株生长迟缓:由地下转入地上之后多危害青稞叶鞘,中下部叶片枯黄,出现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严重的会干枯死亡;第三代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危害,随着青稞进入成株生长时期,对青稞耕葵粉蚧的抵抗力大大提高,造成的危害不大。2023年7月中旬,调查青稞受害田块后发现,一般受害株率10%左右,高者达50%以上,最高达93%。除为害青稞外,该害虫为害小麦和禾本科作物和杂草,不寄生双子叶植物。第二代对青稞危害最重,该虫主要以若虫及雌成虫寄生在近地面的叶鞘内及根茎部附着聚集,刺吸寄主植物的汁液,轻者使受为害植株的茎叶发黄,下部叶片干枯,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细弱,似缺水缺肥状;重者使根茎部变粗畸形,甚至全株萎蔫死亡,不能抽穗;归结出第二代的1龄若虫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2.形态特征

青稞耕葵粉蚧雌成虫红褐色,披白色蜡粉,体长3.1-4.2mm,宽1.4-2.1mm,长椭圆形,较扁平,两侧缘近似于赢平行,眼椭圆形发达而突出,触角8节,足发达。雄成虫较小,体长1.4-1.45mm,宽0.25-0.3mm,身体纤弱,通体深黄褐色,3对单眼紫褐色,触角10节,口器已退化,共3对足,胸足较发达,前翅白色透明,长约0.8mm,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卵长0.5mm,长椭圆形,初呈橘黄色,孵化前浅褐色。卵产在卵囊中,卵囊白色棉絮状,由雌虫分泌的蜡丝构成,一般长5-10mm,宽2-3mm不等,每个卵囊中一般有卵100粒以上。若虫共有两龄,一龄若虫体长0.61mm,尚无蜡粉;二龄若虫体长0.89mm,宽0.53mm,体表出现白色蜡粉,触角7节。蛹体长1.1-1.2mm,长扁圆形,也是黄褐色,触角、足、翅都可明显观察到。所结的茧长椭圆形,乳白色。

3.生活习性

青稞耕葵粉蚧在西藏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第二代为害为主,一般发生于6月中旬至8月上旬,主要为害春播青稞幼苗。第一代耕葵粉蚧发生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主要为害小麦和田间的禾本科杂草。由于小麦群体较大,根系较为发达,植株接近成熟期,一般不表现明显的危害。6月中旬末,春青稞出苗后,第二代卵开始孵化为若虫,若虫先在卵囊中活动1-2天,而后迁移到青稞的主根茎部,固定取食。受害植株茎叶发黄,矮小细弱,由于若虫群集在根基部的罅隙和凹处取食,所以根部通常出现许多小黑点,根系腐烂,产量降低;或聚集在近地面的叶鞘内为害,使根茎部变粗,基部叶片干枯,严重时全株枯萎死亡,不能结穗造成减产。1龄若虫活泼,身体微小,体壁柔软无防护,还没有分泌蜡粉保护层,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2龄若虫和成虫开始分泌白色蜡粉,在地下或进入植株下部的叶鞘中为害,通常单株有虫3-8只躲在蜡粉中,粘附在植株上吸食为害。第三代耕葵粉蚧主要为害青稞和高粱的成株,使部分叶片出现黄色条纹,但这时植株已进入成熟期,对产量的影股响不大。9月的中下旬至10月雌若虫老熟后的成虫开始做卵囊,把卵产在卵囊内越冬,一直到来年春天4月再次孵化为害。

4.防治措施

4.1化学防控

根据我们在谢通门县仁钦则乡夏麦村的田间农药试验,认为防治耕葵粉蚧可选用辛硫磷、叫停、高效氯氰菊酯等农药。其中辛硫磷亩用辛硫磷1.5kg和拌细沙撒施,效果最佳;其次为选用叫停等具有内吸传导作用的农药,用量为30ml/亩;也可以选用马拉硫磷,按照30ml/亩用量进行防治具有一定的防效。

4.2选用相对抗虫的作物青稞品种

根据田间试验和发生区作物发生程度和面积,认为青稞喜马拉22号对耕葵粉蚧的抗性较好,对该害虫具有天然抵抗力。

4.3适时播种农作物

选择最合理适期播种,对避免发生耕葵粉蚧有一定好处,过早播种,给第一代耕葵粉蚧提供食物,过晚则作物本身的抵抗能能力较弱,容易引起虫害。

4.4合理轮作倒茬

在青稞耕葵粉蚧发生严重地块不宜采用一直种植麦类作物,可将受害较重的青稞地块改种豆类、油菜等双子叶作物,以破坏该虫的适生环境,减少虫源。

4.5及时中耕除草

开展田间锄草,尤其要注意清除禾本科杂草。翻耕灭茬,消灭虫源青稞收割后,种植小麦前虽通常进行机械翻耕,但许多根茬仍留在田间,为青稞耕葵粉蚧提供了越冬的场所,故青稞收获后深耕灭茬,并将根茬带出田外作集中烧毁处理,可消灭大量虫源。

4.5加强肥水管理

精耕细作,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复合肥等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抗虫能力,而且土壤墒情好对害虫也有抑制作用。

4.6进行一次冬灌

有利于减轻其发生和为害该虫越冬卵越冬时,浇大水提高土壤湿度,覆盖在土壤表层下的卵囊,易吸水受霉菌感染,从而发霉腐烂,影响存活率,可减少虫源。

5主要结论

耕葵粉蚧2龄以后的若虫身体被一层白色的蜡质层覆盖,直接喷施药剂被蜡质层阻挡,药液无法渗入其体内,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掌握防控方法,抓住2龄若虫之前,采用喷青稞根基部或直接进行灌根,适用药剂有高效氯氰菊酯或40%辛硫磷乳油等内吸性杀虫剂,使用时应按适用比例对水。或者第二年春播时,虫发区域用辛硫磷3-4斤拌细土喷洒,防治此虫。

参考文献:

[1]许素丽,玉米耕葵粉蚧的发生和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0(8):89.

[2]张志玲,南月县玉米田耕葵粉蚧发生及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2(11):33.

[3]王磊,武社梅,陈瑞鸽等,玉米耕葵粉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种业导刊,2015(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