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他,唯爱与尊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教育无他,唯爱与尊重

朱冕

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小学校区)

  摘要:爱与尊重,才是为师者所需要的根本品质和精神内核。一个具有了关爱之心、尊重之心的教育工作者,才能让学生获得无穷的前进动力。

关键词:教育 爱 尊重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习近平主席在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报告提出:“我们要将党的教育政策完全贯彻下去,将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落实到实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爱”和“尊敬”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的基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对老师的尊敬和赞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在第1节课中设置了“爱与尊重”,使同学们认识到了“尊敬”的含义,了解别人,尊敬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而爱又是一种精神,没有了爱,就不会有教育。班主任是学生的指导者,要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播种爱心,培育爱心。“大爱”是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了这样的大爱,就必须要有一种独特的“教育爱”,才能真正地发挥出自己的职责,才能真正地回到立德树人的初衷。班主任的大爱心怀,是一种对教育目标的丰富内涵的总结,它反映了一种崇高的人道精神、一种崇高的慈善情怀、一种纯真的育人品德以及一种生活的修养品质。

一、爱与尊重筑教育之根基

坚持爱和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1]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说,要当好教师,要有学问,要有智慧,要有智慧;具备学习,为人处世,为人处世的能力;教书育人的智力,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引。[2]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要有一颗坚实的知识功底,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要有勤勉的教学态度,要有科学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上,要用真挚的感情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做到“润物细无声”。[3]用真心和爱心来温暖并打动每一名同学,用一种赞赏的目光来看待每一名同学,更要向他们灌输仁爱的理念,让他们逐步拥有自强、自信、独立、自尊的个性魅力。让每个同学都能享受到成功和成长的快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都有自己的尊严。每一个小孩,就像每一个大人,都应该受到尊敬。师者敬师,乃人之常情,而师者亦当敬师,乃为人之根本之道德。爱幼是天性,尊重孩子则是教育孩子。在这个舞台上,没有等级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同时,他们也期待着教师对他们的了解与尊敬,期待教师对他们的认可与鼓励。如果教师能放下身段,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就会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如此一来,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更亲近了。

二、爱与尊重,完善学生之人格

正向的教育是很多家长所追求的教育方式,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正向的教育是什么。正向教育中,注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然后教育学生如何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学会爱与被爱,完善学生的人格。

在笔者的执教过程中,遇到过很多成绩优异的、善良可爱的孩子,他们都在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对一位孩子印象尤其深刻。这位孩子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生,因为他的成绩中等,在同学们之中也并不是非常受欢迎。在后来的相处过程中,笔者不断地找他谈心,找他聊天,指导他如何看待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慢慢地观察发现,这位孩子在和同学们的相处过程中礼貌、谦逊、情绪稳定,心思也非常细腻,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身边的同学。通过这位孩子的变化,笔者看到了真正的爱与尊重,这才是教育最本真的样子。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我们同样要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同学,学会尊重同学,这才是他日后人生路上的财富。

三、爱与尊重,明确教师之要求

爱学生,就是要让班主任一直把爱心当作自己立德的核心内容,用崇高的境界、高雅的情趣和宽阔的胸襟,对每一个同学都进行广泛的、无私奉献的爱,并且要用大爱之心为人、为人做事、为人育人,努力让自己变得充满慈爱之心,充满纯洁的爱意,富有人格魅力。

可是老师该如何做才能给予学生一份真诚的爱心和尊重,从而也让自己的身体能释放出一种吸引着学生的魅力呢?

首先,要甘当“人之梯”,以“人之心”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无论从事哪一种工作,都应该清楚自己所承担的职责,要有很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笔者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常常提到“做教师最怕的就是生病”。每当觉得自己不舒服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的职责,于是仍然会站在讲台上。在老师的榜样作用下,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得很好,班级的卫生,纪律,学习情况都突飞猛进。正因如此,才能在第一线继续努力。做老师要有默默付出的觉悟,如“春蚕”吐故纳新,如“蜡烛”燃成灰,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孩子。

其次,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每一次接触都有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因此,老师要对学生有足够的理解,要对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材施教,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关爱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教育影片,这部影片将校长和马修老师为代表的两种教育方式相对比。一种是以校长为代表的保守行为主义,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少年不可救药,只有通过以惩罚为主要手段来管教这些问题学生。在保守主义眼中,犯错必须接受惩罚,这是他们唯一的准则。另一种教育是以马修老师为代表的人本主义,他用足够的包容和耐心去对待这些孩子,用像父亲一样的仁爱和宽容去唤醒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天真和善良,用自己的知识和感受去挖掘孩子们的天赋和潜能。教育的结果不言而喻,马修拯救了这些苦难的孩子。一个教师的付出,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马修离开学校的那一天,独自一人提着行李箱,走在小道上,孩子们被反锁在教室,他们打开窗户,用马修教他们的歌声和被叠成飞机的信纸与他告别。马修被漫天飞舞的纸飞机包围,孩子们用天籁的歌声表达这对马修的爱,表达着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着孩子们的善良,表达着孩子们最初的梦想,那一刻,感人至深。马修老师虽然温柔,但是却传递出一种坚韧的力量,这种力量传播着爱和希望,让学生得以从心底里信赖他。他用音乐来唤醒这些孩子的自信和善意,用爱温暖着这些幼小的心灵,使他们走向心灵的春天。

此外,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成为学生的密友,为其树立信心。在教学中,老师要当好学生的精神守护者,要让他们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去理解他们的内心。擅长站在同学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与同学们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例如,在闲暇之余,多与同学们交流,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深入学生之中,用宽容和理解填平和学生之间的“代沟”,才能让学生产生“自己人效应”。他们才会敢于走进你,乐于走进你。老师对学生了解的越多,才能更大程度的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虽然教师的工作很辛苦,也很繁琐,但是,当你的内心充满爱时,你的眼睛就会闪闪发光。尊重和爱护学生,聆听他们的声音,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的性格;对学生的错误能容忍,与他们沟通。首先是学生的好朋友,然后是学生的好老师,最终实现教育的目标。我们都应以尊敬、以温柔、以爱为己任,用自己的真情打动学生,获得认同,都能收到一架带着学生祝愿和期待的纸飞机。

参考文献:

[1]辜伟节.班主任:大爱情怀之师的育人美德[J].中小学班主任,2023(05):1.

[2]王晓阳,李彩艳.用爱与尊重为幸福教育导航——办好人民满意教育[J].人民论坛,2019(06):26-27.

[3]林作碧.爱与尊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钥匙[J].新教育,2020(2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