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
摘要:本文通过对供应链协同的理论基础、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供应链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和优化策略。研究表明,供应链协同可以通过提升信息技术、流程优化、建立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估体系等手段实现,同时供应链协同可以提升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关键词:供应链协同、实现路径、优化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以及国内的产业转移,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征日益明显,企业要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竞争优势,除了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外,还必须与其他同时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联合成为供应链战略联盟,来实现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的融合。通过供应链协同,可以整合供应商到最终顾客的通路,应用计划及控制物料的整合方法,以供应链所有成员的利益为导向,达到成员之间一致性的共同规划及管理(Ellram,1990)。基于协调发展的供应链联盟的协同,不仅能使供应链具有稳定性,帮助节点企业实现高效率的资源调配,不断的满足市场与个体的需求,也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并产生交易成本优势(Ki-Hyun和Sang-Man Kim,2018)。因此,研究供应链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与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供应链协同的理论基础
供应链协同是指企业之间通过协同规划、协同执行、协同运作等手段,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协调同步, 各环节无缝对接(邹辉霞,2007)。其理论基础包括协同学、供应链管理、组织行为学等多个领域。
协同学主要研究系统自组织行为的规律和特征。协同学在供应链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涉及了大量的协同活动和策略,协同不同组织、部门和个体之间合作,建立更加灵活、高效和创新的供应链网络,有助于提高整体供应链的响应能力和竞争优势。协同学在供应链协同中的主要应用包括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信息共享与可视化、运营规划协同、风险管理协同、技术工具的协同应用等。
供应链管理主要研究企业间协同运作的机制和效率。供应链管理理论在供应链协同中的应用涉及到物流、库存管理、合作伙伴关系、信息技术支持、需求预测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对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协调同步运作和无缝对接实施动态管理, 帮助组织实现整体效率和价值最大化。
组织行为学则主要关注人的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供应链协同涉及多个组织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库存管理和产品交付。组织行为学在供应链协同中的主要应用包括沟通和协调、领导和权力结构、团队建设和合作、冲突管理、绩效评估和激励。
三、供应链协同的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
目前,供应链协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响应速度慢等。
1.信息不对称。供应链中的各方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来做出明智的决策,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协同工作的顺利进行。
2.技术不兼容。不同环节使用的技术系统不兼容,导致数据集成困难,降低了供应链的协同效率。而技术集成问题可能导致整合困难,阻碍供应链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性和数据共享。
3.预测不准确。需求预测和计划不准确可能导致库存积压或者缺货,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协同运作。如库存水平的预测不准确可能导致库存过剩或不足,增加了资金占用、运营成本和风险;而对需求预测不准确可能导致供应链规划和协同出现困难,特别是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
4.沟通不畅。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缺乏透明度,导致信息流通不畅,难以及时获取关键数据和决策支持,难以准确把握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影响协同决策和优化。
5.供应商关系管理问题。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管理不善,缺乏合作精神,可能导致合作资源的浪费和协同效率的降低。对供应商的管理可能存在问题,如质量控制、交付时间、价格变化等,这可能会对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造成影响。
供应链协同是指不同环节的供应链成员之间合作、协调和信息共享,以共同实现更高效的供应链运作。影响供应链协同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供应链协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和物流管理系统等,使得供应链成员能够实时共享信息、协调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从而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率。
2.合作文化。供应链协同需要各个环节的成员建立合作文化,愿意分享信息、资源和风险,相互信任并达成共识。这种文化氛围有助于形成紧密的伙伴关系,推动供应链协同的实施和发展。
3.沟通与协调能力。供应链协同需要各个成员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解决问题,协调各方资源,以应对市场变化和突发事件。
4.供应链设计与结构。供应链的设计和结构直接影响协同效率,例如供应链成员的选择、定位、布局和业务流程的优化等都会对协同产生影响。
5.需求预测与规划能力。准确的需求预测和规划能力对供应链协同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供应链成员有效安排生产计划、库存管理和物流配送,减少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供应链协同的实施和发展,只有全面考虑并加以合理应对,才能够有效地提升供应链的协同效率,实现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四、供应链协同的实现路径与策略
根据对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有效推动供应链协同合作,除了需要制定清晰的目标和战略外,还需要综合考虑业务流程,在信息共享、沟通协调、技术整合、预测规划、透明度和供应商关系管理等方面加以改善和优化。
1.建立信息技术平台。通过建立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信息平台,促进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沟通,包括ERP系统、物流管理软件、协同平台等,以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提高响应速度和降低成本。
2.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跨部门和跨组织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流程,确保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及时、有效地交换信息和协同工作。
3.加强信息共享。信息共享被视为供应链协同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共享销售预测、库存数据、生产计划等信息,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协同运作,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
4.预测分析与需求规划。利用先进的预测分析工具和技术,结合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进行精准的需求规划。这可以帮助减少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5.优化流程。对供应链流程进行全面审视和优化,消除瓶颈和非价值添加环节。通过对操作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实现流程的简化和高效化,以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灵活性,提高客户满意度。对于流程优化,应注重流程设计和改进,加强流程执行和监督力度,提高操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6.建立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估体系。有效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是支持供应链协同的关键。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共享收益,提高协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建立全面的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有助于激励供应链中的各方积极参与协同合作,共同实现供应链目标。对于激励机制建设,应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共享收益。
通过以上途径的综合运用,企业可以逐步实现供应链协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升整体供应链的效率、灵活性和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Ellram L M,Cooper M C.Supply Chain Management,Partnership,and the Shipper-Third Party Relationship[J].1990,1(2):1-10.
[2]Ki-Hyun Um, Sang-Man Kim. The effects of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on performance and transaction cost advantage: The moderation and nonlinear effects of governance mechanis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8.
[3]邹辉霞. 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与方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王静. 跨界共融的产业链与供应链双联动协调发展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21(6):31-43.
[5] 张立平,朱静. 新框架下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发展探讨[J]. 商业经济研究,2020(4):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