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萝卜夏吃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冬吃萝卜夏吃姜

李艳慧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冬吃萝卜夏吃姜, 不用先生开药方。”这是一则老少咸宜、妇孺皆知的谚语。从字面上看,就是冬天吃萝卜夏天吃生姜,前半句一个“冬”字,后半句一个“夏”字,一“冬”一“夏”就泛指一年四季。正确理解应为一年四季常吃萝卜和姜,就可以不用医生开药方。到底生姜和萝卜有多么神奇的功效呢?常吃生姜和萝卜就能让人常年不上病!要弄清其中的道理,就必须对这两样食物所包含的科学知识进行了解。

眼下正是深冬季节,我们就从萝卜开始。

首先,介绍一下萝卜的基本情况。萝卜是十字花科的蔬菜品种,具有药食兼用的功效。 萝卜是十字花科萝卜属二年或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100厘米,直根肉质,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外皮绿色、白色或红色,茎有分枝,无毛,稍具粉霜。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白色或粉红色,果梗长1-1.5厘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史学研究萝卜的原始种起源于欧、亚温暖海岸的野萝卜,萝卜是世界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远在4500年前,萝卜已成为埃及的重要食品。中国各地普遍栽培。萝卜根作蔬菜食用;种子、鲜根、枯根、叶皆入药,种子消食化痰,鲜根止渴、助消化,枯根利二便,叶治初痢,并预防痢疾,种子榨油工业用及食用。

其次,介绍一下萝卜的营养价值,萝卜在中国民间素有“小人参”的美称。一到冬天,便成了家家户户饭桌上的常客,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萝卜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

萝卜含有能诱导人体自身产生干扰素的多种微量元素;白萝卜富含维生素C,而维生素C为抗氧化剂,能抑制黑色素合成,阻止脂肪氧化,防止脂肪沉积。萝卜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维生素C和叶酸,食入人体后可洁净血液和皮肤,同时还能降低胆固醇,有利于血管弹性的维持。

再次,介绍一下萝卜的要用价值和功效。中医认为,萝卜性凉,昧辛甘,无毒,入肺、胃经,能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肺痨咯血、呕吐反酸等。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还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热懈毒、利便。

萝卜可增强肌体免疫力,并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防癌、抗癌有重要意义。萝卜中的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常吃萝卜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石症等疾病。

《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本草再新》等经典中医经典对萝卜都有记载。

这里给大家摘录几个包含萝卜(籽、根、叶)的经典药方:

1.治疗呕吐:取白萝卜叶100克,将其捣烂取汁,开水温服。可治疗伤寒或者伤食引起的呕吐。

    2.腹胀、胃痛:取20-30克干萝卜叶,切碎,以沸水适量,浸泡加盖15分钟,当茶饮,主治伤食积滞引起的胸隔痛满、打呃、呕吐酸水等症。该品为消导下泻之品,气虚血弱者忌服或少用。

3.白萝卜煮水还有一定的止咳消炎作用,对于一些慢性咽炎的病人可以用白萝卜煮水,因为它含有丰富的锌元素,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还有化痰止咳、消炎理气的作用。

对于白萝卜煮水的禁忌,因为白萝卜具有行气的作用,所以一些气虚的人或者是近期食用人参者,都不建议服用白萝卜煮水,同时一些腹泻的患者,也要减少白萝卜煮水的饮用,因为白萝卜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容易加重腹泻的症状。

说了萝卜再说说生姜,但因为目前在冬季,在这里就不作过多的介绍了。

在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有这样的论述“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

大体意思表现:一方面,以五月为代表的夏季,阳气蒸蒸,向上向外散发,故天气表现得十分炎热。但与此同时,在里的阳热反而虚少,因而容易生冷生寒,故地下表现得相当阴冷。相应于人就是“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心烦口渴,却容易腹泻。

冬天的情况正好相反,阳气向里向内,处于收藏状态,在外的阳气虚少,在里的阳气积多,因而表现为天寒地热,对应于人,则为“阳气在里,胃中烦热”。简而言之,夏季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吃生姜可以温胃健脾;冬季阳气在里,胃中烦热,吃萝卜可以清解积热。

另一方面,由于夏季炎热,人们往往贪凉饮冷。而过食寒凉、吹空调过冷过久,都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表现为恶风怕冷、疲乏无力、腹疼腹泻、食欲不振、口中黏腻等。这时喝一点生姜汤,可起到散寒祛暑、开胃止泻的作用,而生姜还可作为调味品,调节味道,去除鱼腥等,也可搭配多种食材煲汤等,多样的烹饪方法,也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冬季人们习惯进补,相对活动较少,因而体内易生痰热。此时进食萝卜,具有清热化痰,消积除胀的作用。总之,“冬吃萝卜夏吃姜”是简便有效的养生保健诀窍。

附:科普养生药方

祖传六代根治黄病的良药——秘制七味治黄丸

我曾祖母传下一个由她的父亲、我的外高祖配制的治疗黄病的七味良药组成的药方,传到我这已经是第五代了,治疗黄病,只要对症,一般患者,一个疗程(半个月)基本是都能痊愈;重患者,一个疗程,病情明显减轻,两个疗程(一个月),基本治愈;三个疗程,巩固疗效,永不复发。

1.适合症状:

我家祖传的治疗黄病的药方,适合因过度惊吓、营养不良及失血过多、久病治愈后,半个月以上面色仍未恢复的患者。这里所言的失血过多,既包括女性月经失血,又包括产妇失血,而且失血量远远超过正常量级。

2.基本药物及用量

我家这个祖传五代根治黄病的药方,其用药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六味药材或者食材,具体如下:陈豆秆灰、陈小麦壳、黑帆、大枣、黑砂糖、(生、公)腊猪油、土蜂蜜。上述药材或者食材,每一味200克。

3.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先将精选好的陈豆秆灰、陈小麦壳、黑帆、大枣、黑砂糖、(生、公)腊猪油等六味药材或者食材,按照用量等份称好,然后,放进大石臼里,用力捣碎。在此特别提醒注意的是:①豆秆一定药储存三年或者以上;②麦壳也要求是存放三年以上的小麦,而不是小麦加工面粉后剩下的麸皮;③腊猪油,要求是农历腊月宰杀的公猪身上没经加工熬制的生猪油,而且还必须是公猪。

4.秘制方法:将上述六味捣碎的药材或者食材,用蜂蜜和成面团,然后,制成我们平常食用的油炸丸子大小的丸子状,储存在陶制的容器里,加盖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储藏。

5.服用方法:每天晚饭后,将药丸再团城豌豆或者黄豆大小的颗粒状,用温开水冲服。如果一次服用困难,也可分两次或者三次冲服。连服半个月为一个疗程。

6.禁忌:服药期间,不仅忌食              辛辣、生冷的食物,而且不可有剧烈的动作,早晚餐以有营养的素食为主,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肥腻、油炸的食物。

7.本药方是我们家代代相传的,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农村不仅普遍存在缺医少药的现象,而且很多地方生活十分困难,岂止仅此,在我们中原地区,无休止的战乱及匪患侵扰,广大农民群众常常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不少人患上黄病,轻则三两个月,重者半年有余,上述原因引起的黄病,只要按照医嘱服用,基本上都治愈了,只不过长期黄病患者,需要在第二个疗程治愈后,间隔十天,再服用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尽管在20世纪50年代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稳步提供,黄病患者逐步减少,我家这个祖传治疗黄病的秘方,仍有妥善保存的必要。不仅可供不可预期的非常时期之需,而且还可作为不可多得的传统医药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中华老字号,进行更好地保存。(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李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