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应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应用策略

姓名:李春亚

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单位邮编:472100

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和作业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降低,甚至产生厌恶和恐惧的情绪。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育部提出了双减教育的政策,即减轻学生的课内负担和课外负担,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设计和实施符合双减要求的数学作业,成为了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原则和策略,以期为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双减教育;数学授课;实践性作业

引言: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原则和策略,以适应双减教育的要求。实践性作业应该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提出以单元为整体、以问题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的三种设计策略,并说明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重要设计原则之一,在这一原则下,作业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符合趣味性原则的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使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相契合。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数学谜题、数学故事、数学竞赛等方式,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或利用数学模型、数学工具、数学软件等方式,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和操作性;也可以利用数学文化、数学历史等方式,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和人文性[1]

(二)探索性原则

探索性原则在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在这一原则下,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设计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例如,可设计多种解题方法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或比较不同的解题策略,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的优劣。同时,也可以设计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和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有创造性和发散性的作业,让学生在给定的条件或范围内,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新的数学问题或解法。

(三)应用性原则

应用性原则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设计具有应用性和实用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一原则要求作业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方法。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设计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鼓励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数学特征。

二、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以单元为整体,设计系统性的实践性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教师可以以单元为整体,设计系统性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先确定单元主题和核心问题,即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单元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随后,教师即可根据单元主题和核心问题,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性作业,涵盖不同的学习领域和能力域,例如观察、调查、实验、讨论、展示、创作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和拓展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单元性作业还需要设置合理的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教师可以根据实践性作业的目的和特点,明确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水平,例如内容、形式、时间、分数等。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作业的要求和目标,展开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除此之外,有效的作业指导和反馈也非常重要。教师应在单元作业模块中提供相关的资料、方法、示例等,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难,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成果。通过此类方式,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

(二)以问题为导向,设计问题情境化的实践性作业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兴趣或社会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为提高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效果,教师需要保证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问题情境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实践性作业的问题情境还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沟通,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情感态度。通过贯彻这些要点,教师可以设计有效的实践性作业情境,大幅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以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情境化实践作业:小明和小红在一起做数学作业,他们遇到了一个混合运算的题目:8×5+6÷2-4。小明认为应该先算加法和减法,再算乘法和除法,所以他得到的答案是28。小红认为应该先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所以她得到的答案是38。你认为他们谁是对的?为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解释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括号标出正确的计算步骤。

(三)以活动为载体,设计活动多样化的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需求和特点,以及数学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应该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活动本身是一种有效的数学作业形式,它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发现数学的规律,解决数学的问题,展示数学的成果。因此,教师需要将活动整合到实践性作业中,以此提高设计效果。教师可以设计操作性活动实践作业,即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材料、工具或仪器,来观察、比较、测量、记录、分析数学对象或现象,从而获得数学知识或技能。例如,让学生用尺子、圆规、剪刀等工具,来画图、剪纸、拼图,从而学习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关系。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探究性活动实践作业。这种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归纳总结、验证推理、得出结论,来探究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或方法,从而培养数学的思维和逻辑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设计游戏性活动实践作业。如让学生通过玩魔方等方式,来训练数学的观察、思维、策略等技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创造性活动实践作业也可以为贯彻双减要求提供支持。例如,让学生设计、制作、展示与数学有关的小玩具,以此展现数学的美感和价值。教师还可以通过绘画、音乐、诗歌等方式,来表达、呈现、欣赏数学知识点,实现创造性实践目标。

总结:

本文从双减教育的视角,分析了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意义和特点,提出了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原则,以及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实践性作业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欣.动手实验,让小学数学课堂具有生命活力[J].大学,2022(S1):88-90.

[2]王隆英.小学数学理想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2):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