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实验中学 044000
一、教材分析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一节完全由学生探究的实验课,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不能直接利用物理公式算出物理量,而是需要转化才能测定一个物理量。这既能加深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让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它是突出新的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因此对于实验活动的安排就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接触了质量和体积的相关知识,并能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三、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
能正确使用量筒;通过测量盐水和小石块密度的探究过程,掌握测量密度的原理,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
2.科学思维:
通过模型法、组合法和排水法等科学方法间接测量物质密度,培养学生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测量物质密度实验操作,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分别测量盐水和不规则形状小石块的密度,能够通过实验学会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基本实验技能;经历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评估等测量类实验探究过程。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对于测量物质密度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利用适当工具测量身边物体如肥皂、蜡块等密度,激发学生对于密度测量的兴趣,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认识到密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团结分享的精神。在测量密度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密度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物质种类不同,密度一般不同。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经常通过测量密度来鉴定牛奶、酒的品质、鉴别首饰、矿石等物质,可见对物质密度的测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师:一个长方体铝块,如何测量它的密度呢?
生:由于我们没有直接测量密度的仪器,所以需要利用公式p=m/v,进行间接测量。先用天平测出的这个长方体铝块的质量。对于规则固体,我们可以用可以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它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这个铝块的密度了。
师追问:那如果是这样一杯盐水,如何测量它的密度呢?
生:同样我们需要测量质量和体积。
师:盐水的质量可以借用烧杯帮助测量,那盐水的体积如何测量呢?
(二)量筒的使用
教师介绍新的测量工具——量筒。播放使用量筒的视频。
提问:我们在使用量筒度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1:同温度计的读数方法一样,当我们在使用量筒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生2:当如果测量的液体是水、酒精等,视线要与凹液面最底部相平。
生3:如果液面是凸形,如水银,那么视线要与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三)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今天的任务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怎么测量它的密度呢?
分析:在测量之前,要先明确实验的原理和所需的实验器材。这个实验的原理是p=m/v,所以我们需要用天平和砝码测量小石块的质量,那小石块的体积怎么测量呢?
引导:同学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小故事吗?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个故事这对你有什么启示吗?我想同学们肯定都想到了办法,看看你和老师想的一样吗?
生:1.先向量筒中倒入足以淹没小石块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2.将小石块用细线系好,缓缓浸入水中,小石块占据了部分水的位置,所以水面会上升,记录此时水面到达的刻度V2。3.那么小石块的体积等于被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即V石=V2-V1。
师:像这样的方法,我们叫排液法。
所以完成这个实验,我们还需要筒、水和细线。
根据测量内容,我们来一起设计实验记录。记录小石块的质量m,水的体积V1,水和小石块的体积V2,小石块的体积V,最后要记录待测量,小石块的密度p。
(四)测量蜡块的密度
追问:请同学们接着思考,我们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测量蜡块的密度吗?
生:不行,因为蜡块会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排开水的体积只是浸没在水里的蜡块的体积。
分析:我们可以事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体积为V1。然后用一根细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读出此时量筒到达的刻度值V2,V2-V1就是蜡块的体积,这种方法通常叫压入法。
生:可不可以借助一个重物完成测量呢。将一个重物用细线拴好,手提细线,让重物吊在在水中,此时量筒的刻度值记为V1,然后将蜡块拴在重物上方,将他们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2,得到蜡块的体积为V2-V1。
师:思路非常好,这种方法我们叫配重法。
接下来我们测量液体的密度。一杯盐水因溶入不同质量的盐而密度不同。
(五)测量盐水的密度
这是老师配置的一杯盐水,它的密度如何测量呢?
实验原理仍然是p=m/v,所以我们需要的实验器材是:装有盐水的烧杯、天平、砝码和量筒。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的实验方案。
一小组展示:先利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把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读出量筒此时的体积V,再用天平测出剩余烧杯和盐水的质量为m剩,m总-m剩为量筒中盐水质量,带入密度公式计算。
二小组展示:m
杯为空杯子的质量,倒入部分盐水,m总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则m总-m杯为盐水的质量,再把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体积为V,带入密度计算公式。
同学们设计的方案很好,在这个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测量顺序的不同,不会对测量的结果构成影响。但是在有些液体密度的测量中,测量顺序却可能对测量的结果构成影响。
例如酸奶,能不能用这两种方法测量它的密度呢?
这位同学非常细心,那么,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才能避免酸奶挂在容器内壁上带来的测量差异呢?
这位同学设计的方案太棒了!在这个方案中,酸奶并没有全部倒出,这样就避免了挂壁带来的测量差异。
我们给这种方法起的名字,叫减液法,这种方法用于酸奶、蜂蜜这样的粘稠液体的测量,是很有效的。
同学们,完成这个实验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呢?请把实验记录表格画在在学习任务单上。
【播放视频】请同学们认真看。
现在我们知道了测量盐水密度和测量酸奶密度的不同之处。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合理设置实验方案,是重要的物理方法。今天我们学会了在实验室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小石块、蜡块)和液体(盐水、酸奶)的密度。其实,科学家们在做某些研究时,更需要要精确测量物质的密度。
(六)物理文化拓展
视频介绍英国的物理学家瑞利在实验室测量氮气的密度研究过程。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明确了实验原理。完成了对不规则固体(小石块、蜡块)和液体(盐水、酸奶)的密度测量,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科学有效的设计实验方案,才能减小实验误差。
今天的作业是:基础性作业:完成“学生资源”中的课后练习。拓展性作业:给你一架天平、一只小烧杯、适量的水,你能不能利用这些器材测量纯牛奶的密度?请开动你的脑筋,设计实验方案,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使学生从思维、行为、心理等方面动起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或适时的点评者。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有了较好的掌握。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实验环节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