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00部队医院妇儿科 732750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举平台固定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该固定方法的优势,比较其与其他固定方法的差异,并总结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效果。本文还简要介绍了小儿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其他固定方法,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小儿静脉输液固定技术的视角。
关键词:高举平台固定法;小儿静脉输液;优势
1 引言
小儿静脉输液在儿科医疗中是一项常见而重要的治疗手段,导管的固定方法直接关系到治疗的顺利进行以及患儿的舒适度。高举平台固定法作为一种先进的固定手段,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因此,对高举平台固定法进行一定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举平台固定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优势
2.1 有效避免导管直接接触皮肤
儿童的皮肤相比成年人更为娇嫩,对于外界刺激更为敏感。避免导管直接接触皮肤有助于减轻儿童可能感受到的不适,包括摩擦、疼痛和瘙痒感,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整体舒适度和接受治疗的意愿非常重要。此外,有些儿童可能对导管材料或粘合剂过敏,直接接触皮肤可能引起过敏反应。通过高举平台法,导管与皮肤之间引起过敏的风险可以显著降低,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在儿童输液过程当中,部分儿童会存在因为导管置入而留下创口的现象。通过避免导管直接接触皮肤,可以减少导管周围的创伤,有助于伤口更快、更顺利地愈合。
2.2 有效增大固定面积
首先,小儿患者的皮肤相对较薄嫩,过分集中的压力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受到损伤。通过采用平面黏贴方式,可以将固定点的压力分散到更大的面积,降低了单一点承受的力量。这有助于减轻对皮肤的局部刺激,预防因为固定点过于狭小而引起的皮肤损伤或红肿。其次,固定点面积的增大有助于分散导管与皮肤之间的接触力,从而减轻局部疼痛感。对于小儿患者来说,减少疼痛感能够提高他们对治疗过程的接受度,有助于降低焦虑感和痛苦。此外,固定面积的增大也可以降低固定点对皮肤的整体压迫感。小儿患者通常对外部刺激更为敏感,大面积的固定可以减轻对局部皮肤的压迫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更重要的是,长时间的固定可能导致压迫性损伤,即压疮的形成。通过增大固定面积,可以减少局部皮肤对压力的敏感性,降低了发生压疮的风险,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时间留置导管的小儿患者而言尤为重要[1]。
2.3 有效防止导管位移
防止导管位移是在小儿静脉输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考虑到儿童通常较为活跃和好动。避免导管直接接触皮肤,采用高举平台法可以提供更为可靠的导管固定。胶布作为支撑点的扩散面积较大,有效减少导管受到外力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导管在儿童运动过程中被扯动或脱落的风险。另一方面,儿童天生好动,常常难以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直接接触皮肤的导管易于在运动中产生摩擦,导致不适感或疼痛。通过高举平台法,有效减少了导管与皮肤之间的直接摩擦,降低了儿童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感受到的不适,提高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导管位移不仅增加了导管脱落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误操作,例如导管未正确插入或导管被扯动时输液速度过快等。通过确保导管牢固固定,可以降低这些误操作的风险,保障输液过程的安全性。此外,导管位移会存在导致导管与血管腔壁脱离的风险,进而影响输液的顺利进行。通过避免导管直接接触皮肤,胶布提供了额外的支撑,减少了导管在输液过程中的位移,从而有助于降低导管失效的风险。
3 小儿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固定方法
3.1 胶布固定法
胶布固定法适用于各个年龄层次的小儿患者,从新生儿到青少年都可以采用,要选择不同规格和型号的医用胶布,以适应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输液需求。胶布固定法通常应用于输液管接触皮肤的部位,如手腕、前臂等。选择固定部位时需要考虑患儿的年龄、皮肤条件以及输液的具体要求。由于一些患儿可能对胶布中的材料过敏,使用前应事先了解患儿的过敏史。在固定过程中,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及时更换固定方式并进行护理。不同的患儿对胶布的适应性不同,因此在选择胶布时需注意选择对患儿皮肤刺激较小、透气性好的产品。为避免过长时间的固定导致皮肤不适,应定期更换胶布,具体的更换频率可根据患儿的输液时长、输液液体的性质等因素来决定。
3.2 绷带固定法
绷带固定法可以应用于患儿的四肢,如手臂、小腿等。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对输液管进行较大范围固定的情况。除四肢外,也可以选择固定在身体其他部位,如胸部、腹部等,根据具体的输液部位和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点。由于绷带的灵活性,绷带固定法适用于多种输液场景,特别是对于需要较大范围活动的患儿。例如,固定在四肢时,患儿依然可以较为自由地活动。注意在选择绷带的时候要选择适当宽度和长度的绷带,以确保固定的牢固性和患儿的舒适度。
同时注意绷带的材质,应选择对患儿皮肤刺激较小的产品,以防止过敏或皮肤损伤。
3.3 高举平台固定法
高举平台法的原理在于将静脉导管紧密固定在胶布上,而胶布又未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这通过增大固定面积、平面黏贴方式以及固定牢固的设计来实现。这一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保证导管牢固固定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导管与患者皮肤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减轻对患者皮肤的摩擦、刺激,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2]。在使用胶布时,需要确保患者不对其产生过敏反应,尤其是小儿患者的皮肤更为敏感。其次,尽管需要保证固定牢固,但也要避免胶布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或导致其他不适。胶布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失去粘性,因此需要定期更换,以保持固定效果。此外,持续观察导管周围的皮肤状况,注意是否有红肿、疼痛、渗血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和处理。在进行高举平台固定法时,医护人员应遵循卫生操作规范,以确保整个过程的无菌性,减少感染的风险。
4 高举平台固定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具体应用
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高举平台法涉及一系列具体步骤,以确保导管的安全、稳定固定和患者的舒适度。
第一,在给儿童静脉输液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根据小儿患者的年龄、体重和具体需求,选择适当规格和长度的导管,确保导管的材质符合医疗要求,且无损坏;同时选用与导管相匹配的胶布,确保胶布无过敏反应,黏性足够强,能够提供稳定且牢固的固定。检查输液设备,包括输液袋、输液管、滴速器等,保证设备的完整性且处于有效期内,检查设备是否符合所需输液的规格和要求。
第二,在小儿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穿刺成功之后,将一片带棉垫的一次性输液贴(取一个中间规格为1 cm x 1 cm的棉垫)粘贴在静脉留置针的针梗与皮肤相接触的地方,用一只手拿着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垂放,捏住导管的凸起将敷贴塑型后,慢慢地将整块敷贴抚平并且挤压牢固,再用医用胶带将留置针延长管和肝素帽向上弯成U形固定,具体方法就是在距肝素帽口2 cm的地方,用胶布绕着肝素帽0.5cm左右,以这个中点向外逐步平整和固定在小儿的皮肤上[3]。将肝素帽提起来形成定型的贴剂,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第三,在固定好输液管之后,护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导管插入点,确保导管附近没有血肿、渗血或红肿。同时根据医疗机构的相关政策和程序,定期更换固定导管的胶布,以确保固定的持久性和导管的稳定性。注意更换胶布时的无菌操作,以防止感染风险。
5 结语
在小儿静脉输液中,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高举平台固定法作为一种创新的固定手段,在有效避免导管直接接触皮肤、增大固定面积、防止导管位移等方面表现出色。然而,不同的固定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通过对比和总结,医疗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固定方法的优缺点,为小儿静脉输液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固定方案。
参考文献:
[1]崔文艳.高举平台法在固定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04):138-139.
[2]杨奕妙,魏道华,林小敏.高举平台法在留置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0):163-165.
[3]张海燕,王青,刘阳等.高举平台法固定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