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2

输血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

梁珍

眉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眉山  620010

我们在电视上都看到过这样的片段:一个大出血病人被送到医院,医院工作人员与家属沟通病人急需输血,家属便自告奋勇挽起袖子豪迈的说“抽我的血!”下一幕就转到一个病房里躺着两个人,一个献血者,一个受血者,中间连着一根输血管。可是这样输血就安全吗?当然不行!

输血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患者安全有效的输入健康人的血液的过程,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通过输注不同的血液成分可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和凝血功能、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机体免疫等。然而输血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挽救患者生命,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也可能带给患者一些其他危害,所以科学、安全、有效的输血尤为重要。

血液制品的来源

患者在医院输入的血液并不是医院直接采集的,而是由专门的采血机构采集、检测,并根据需要配送到各个医院的输血科。我们走在大街上有时会看到外面写着“无偿献血”的献血车或者献血屋,那是血液中心招募献血者。献血之前工作人员会对献血者进行简单的健康问询,再进行采血,每个人每一次献全血量200ml-400ml。这样采集的血液成为全血,全血被送回血液中心之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如ABO、Rh血型鉴定、ALT、感染标志物等等项目的检测。在确定血液安全的情况下,再将全血分离成各种血液成分,如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等。

各成分血的适应症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并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可用于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导致贫血,需要输注红细胞来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改善贫血症状;手术或创伤导致失血过多,需要输注红细胞来补充失血量,维持血液循环;慢性疾病如尿毒症、风湿性关节炎等,可能导致贫血,需要输注红细胞来改善贫血症状。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主要负责止血和凝血。血小板适应症包括: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出血倾向增加,需要输注血小板来提高血小板数量,减少出血风险;某些疾病如尿毒症、肝硬化的患者,血小板功能异常,需要输注血小板来改善止血功能;手术前需要输注血小板来提高血小板数量,减少手术中出血的风险。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主要负责运输营养物质、维持电解质平衡等。血浆适应症包括:大量失血导致血容量不足,需要输注血浆来补充血容量,维持血液循环;肝病患者可能出现凝血因子合成障碍,需要输注血浆来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肾病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需要输注血浆来补充白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造血干细胞是血液系统中的重要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种血细胞的能力。造血干细胞适应症包括: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需要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血友病等,需要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需要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治疗。

冷沉淀:补充VIII因子、XIII因子、vWF、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结合蛋白。主要适用于纤维蛋白原缺乏引起的出血,也可用于无特异性浓缩制剂使用时的Ⅷ因子缺乏症、ⅩⅢ因子缺乏症、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异常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也可用于大量输血、DIC(伴纤维蛋白原水平<1.0g/L时)以及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尿毒症出血。

医院的输血流程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及相关检查结果,如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量,纤维蛋白量、APTT、PT,血小板数量,血栓弹力图等,确定患者是否的确需要输血,输注哪类血液品种、输血量等。再向患方说明输血的必要性及输血治疗方案,输血可能造成的输血不良反应等,经患方同意后医患双方签订《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再向输血科提出输血申请,并由临床科室采集患者血液标本用于患者ABO及Rh(D)血型鉴定、意外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输血科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及患者标本,核对无误后取相同血型的的血液进行受血者与供血者交叉配血,配血相合才可发血。输血科进行受血者和供血者体外交叉配血试验是保证输血安全相当重要的环节。临床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取回血液后,要进行再次核对,信息准确无误后才可进行输注。输血速度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所输血液品种及病人实际情况而定,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并做好输血记录。若病人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医护人员需要做相应处理,严重时需立刻停止输血并进行抢救等。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患者输入血液或血液制品过程中或在接受输血后,患者发生了原有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这是无法预知,也不可避免的。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比如一些患者可能对血液中的某些蛋白质过敏,可能会出现皮疹、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过敏反应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热反应,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短期内患者发生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8℃-41℃),皮肤潮红等症状。此外,输血不良反应还包括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

输血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在发现不良反应的症状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断开输血连接。并且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和程度评估。这有助于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措施。根据不同的不良反应类型,医务人员可能会给予患者相应的支持治疗。例如,对于过敏反应,可能会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或类固醇。对于溶血反应,可能会给予输注血友病抗血浆以减少溶血。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这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处理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应及时报告和记录输血不良反应事件。这对后续的风险评估、管理和改善输血质量非常重要。同时,预防输血不良反应也是关键。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正确的血型和所需血液成分的配对,避免输血过程中的错误。此外,患者提供准确的医疗信息也是关键,包括过敏史和既往输血反应等,以便医务人员能更好地评估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输血安全是一直以来时医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因此从血液的采集、制备、相关项目的检测,到血液的运输、配血、发血,再到临床采集标本、取血、输血等等过程都要认真仔细核对。最大限度内保证输血安全,让每一位需要输血的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重获健康。让我们共同关注输血安全,为患者的康复之路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