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山东省 淄博市 256414
摘要: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回顾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要素,包括场地布局、体制机制、设备设施等,对已建设的公共实训基地和与之相关的高职院校进行案例分析,并对其人才培养模式和效果进行评估,提出了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策略。策略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结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人才素质和产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 乡村振兴;公共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
1引言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旨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脱贫致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乡村人才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责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相对较弱,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对接程度有待提高。公共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提供真实场景的实践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2 研究问题
2.1 体系化制度不完善,需建立健全系统化的机制体制
多主体育人的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合作的模式多数是通过契约的方式来实现,但现存的法规对合作中的契约履行缺乏“钢性”规定,对双方依法履行而未履行的责任缺少严格的、可操作的法定责罚,使目前的法律法规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保障作用,需建立完善、系统化的机制体制。
2.2 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设备存在差距,需满足公共实训基地的基本属性
由于企业生产线更新换代较快等多重因素,政府耗资采购的实训设备很快就处于落后或淘汰的边缘,人工智能作为新兴专业更是如此。各区域之间、各实训基地之间存在着资源无法共享、重复建设、使用率低等诸多弊端。未来公共实训基地需满足生产性、公益性和先进性等属性。
2.3 培训对象无法达到企业用工标准,需校企共同制定实训内容和方案
基地师资以职业院校教师居多,而专业教师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对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核心技术缺乏了解。实训课程与企业生产流程标准不统一,衔接不紧密。需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师资库,开发实训内容和实训标准,无缝对接企业岗位需求。
2.4 实训场地布局不合理,需科学设计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方案
实训场地布局的不合理会导致实训效果低下和学生学习体验差,需要科学设计实训基地的实训室建设方案。该方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和实训活动特点,合理布局实训室,确保功能分区合理,活动空间充足。
3 人才培养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牵涉到课程建设,与普通实训基地相比,以专业群为核心的一体化建设能够扩展实训平台建设,平台建设的使用与推广对学校、政府、平台、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平台建设到乡村企业中,建设到学生实习实训项目里,从而拓展实训平台建设,使之服务于农村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院校、企业、政府四方受益。
3.1建立一套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营、监管的机制体制
成立专门的实训基地管理机构,负责规划、管理和运营实训基地,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人员招聘、培训和考核机制,确保实训基地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包括教育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等,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根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建立一整套人工智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行、监管和考核机制。
3.2制定一套“两级架构、三项功能”的实训室建设方案
人工智能公共实训基地按照“三区域二架构”模式搭建,遵循学员认知规律规划为人工智能技术展示区、人工智能技术实训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区。实训基地功能及规模采用二级架构,第一层级为“区”,规划建设三个功能区,第二层级为“室”,规划建设19个实训室。
3.3校企共同制定实训内容和设备方案
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和制定实训内容和方案;根据企业用工标准和实际需求,调整实训内容和方案,确保培训对象能够达到企业的用工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实训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对实训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确保与企业生产设备保持同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采购适用的实训设备,并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设备共享和互利共赢;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4 总结
本文探讨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人才培养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策略。通过建立健全的机制体制、满足公共实训基地的基本属性、校企共同制定实训内容和方案、科学设计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方案等策略,可以有效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策略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结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6参考文献
[1]王永富,龚翠英.协同育人视角下服务区域经济的高职物流实训基地研究与实践—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22,41(03):152-155+160.
[2]沈丹,易俗,贺志涵.高职院校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富时代,2021(04):217-218.
[3]王云清.新型职业农民产教融合培育模式的建构与创新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6):53-57.
依托课题:淄博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育人体系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2ZBSK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