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圆运动理论探讨各脏腑气机升降与咳喘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3

基于圆运动理论探讨各脏腑气机升降与咳喘的关系

李站廖结英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400  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 北京 100027

摘要:气机升降理论是传统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黄帝内经》开始,经历代医家完善而逐渐成熟。清代医学家黄元御提出“一气周流理论”,认为气机升降是一个圆运动,并将该理论运用于临床。肺为娇脏,易受病邪,肺主一身之气,咳喘根本病机在于肺气机失调。作者从阴阳、五行、气血、藏象等中医经典理论出发,分析咳喘和各脏腑气机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现代相关临床文献,发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喘,其本质是各脏腑气机失调,继而影响肺的宣发肃降。文章旨在用圆运动理论探讨分析咳喘的病因病机,为咳喘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气机升降;圆运动理论;咳喘;病因病机

圆运动理论根植于上古奇书河图洛书[[1],[2]],《周易阐真》一书指出洛书代表着阴阳五行的变化[[3]]。《黄帝内经》虽未明确提出该理论,但气机圆运动思想却在《黄帝内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4]],明确说出了人体“清、浊”二气的运行规律,如果出现升降失常,就会出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的病理表现,同时也提出了“高者抑之”“下者举之”的治则。《素问·六微旨大论》也有“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1]的论述,指出气的升降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元动力,气机升降正常才能有生命的生长壮老已[[5]]。历代医家将该理论逐渐发展,至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妙悟岐黄,著有《四圣心源》,以气机圆运动解释阴阳、五行、脏腑、生理、病理及疾病治疗等,提出“一气周流理论”,是对气机圆运动理论的升华,该理论至臻成熟并被黄氏运用于临床。

黄元御主张气分阴阳,通过中气升降运动产生“阴阳异位”的结果。脾胃共居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正如《四圣心源》中所论述:“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纽,所谓土也”[[6]],己土左转阳化而阴升,癸水温升至乙木而达丁火,戊土右旋阴成而阳降,丁火积阴敛降成庚金,进而至壬水封藏。可见气机升降是一个圆运动,即黄元御所提出的“一气周流”理论,脾胃居中是中轴,肝木、心火、肺金、肾水在脾胃气机升降的带动下循环运动,周流不息,脾胃实为气机升降的动力,可以使气机升降有序,阴阳转化平衡,脏腑各司其职,人体健康安泰。

1肺藏的气机特点

肺居上焦,被称为脏腑之华盖,肺主气,司呼吸,既能保证一身之气的充足,又可调畅全身气机。肺的气机运动主要体现在宣发和肃降两方面。肺主全身之气,各脏腑经络之气,均由肺藏播宣,水谷精微经脾胃消化腐熟后,形成谷气,左旋至肺,与肺吸入之清气合而为宗气,通过肺宣发肃降布散至全身。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相反相成,宣肃得当,可以维持均匀协调的呼吸运动,实现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促进全身精微物质的正常运行;可以发挥通调水道的功能,来调节机体的水液代谢;可以发挥朝百脉,主治节的功能,调节气血运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肺藏以气机为基础的宣发肃降实为其主要功能,而司呼吸、朝百脉、通调水道、主治节等功能均依赖于肺气宣降[[7]]

肺病多因气机失调,肺居上焦,应当以降为顺,实则顺降,虚则逆升,降则冲虚,升则逆塞,如果肺不能正常肃降,肺气上逆,可出现咳喘等症状。肺属阳中之阴,体阳而用阴[[8]],降中寓升,如果肺宣发功能失常,则外不能司毛孔开合,而有出汗异常,内不能通调水道、下达大肠而有二便异常。如果肺宣肃功能失调,气机郁滞于内,而有咳喘、胀满等症状。

2肺系疾病与各脏腑气机之间的关系

2.1 肺系疾病与肝

《素问·刺禁论篇》言“肝生于左,肺藏于右”[1],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为华盖之藏,行宣降之能,肝主疏泄以调畅气机,与肺升降相因,肝气自左升,肺气从右降,二者气机升降正常,则周身气机通畅[[9]],黄元御称肝肺气机的平衡循环为“龙虎回环”(如图1)。肺金与肝木是相克关系,木性发散,金气敛之,就可以有效制约木性过于升散的弊端。

如果肝气升发太过,不能敛降,郁而生热化火,刑克肺金,出现肝火犯肺之咳喘,甚至咯血,应以佐金平木法治疗,如朱海[[10]]主张治疗咳嗽不仅用苦寒降泄、解肝木郁火,还应以辛散之品疏肝理气。又如王玉光教授[[11]]以此理论清肝泻肺凉血来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临床效果显著。

如果肝气升发不及而出现肝气郁滞,木郁土壅,痰湿內盛,循经上犯于肺,就会出现咳喘等一系列症状,治疗以疏肝理肺为主,如陶雨晨等[[12]]治疗咳嗽常以疏肝法联合宣肺法,以酸味药敛肺泄肝。肺主气,肝主血,气为血之帅,肝气久郁,血不能归藏,继而出现肝失濡养。肝主身之筋膜,气道的解剖结构属于中医筋膜范畴[[13]],气道筋膜失养而痉挛,就会出现咳喘等症状,治疗当以柔肝缓急宁肺为主,正如孙璐璐等

[[14]]常用生地、白芍、枸杞、当归等药味,一贯煎、四物汤、四逆散等方剂化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咳喘症状。

2.2 肺系疾病与脾胃

肺为气之主,脾为气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消化饮食后生成的谷气与肺吸入的清气共成宗气。如果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气虚运行不畅,升降失常,既而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圆运动理论指出脾气左升而胃气右降,肺气随胃气而降,肝气随脾气而升[3] (如图1),如果脾升胃降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则肺气升降随之紊乱。肺金生于脾土,就体现在气的生成与运行上,清代医家李潦在《身经通考》中指出:“若脾气虚冷,无从相生,肺脏不足而易感受风邪,故患肺病恶寒者,多因脾虚得之”[[15]]

如果出现脾气不能升提的情况,水谷精微不能上荣,肺气虚弱,母病及子,会出现肺卫气虚导致反复感冒,脾虚水谷不化,酿生痰湿而出现咳嗽咳痰的表现,治疗上以健脾益肺为主,如傅汝梅[[16]]以健运脾肺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六君子汤为主方加减,伍以生黄芪、蝉蜕等,疗效明显。

脾虚谷气化生乏源,宗气衰少,不能随脾气升提而下陷,会出现咳喘等症状,治疗常选用近代中医名家张锡纯所创的升陷汤类方,如董振华教授擅长用升陷汤治疗肺胀病、哮病、悬饮、肺痹等肺系疾病[[17]]

肺气不降之源在于胃,胃土气逆,浊气充塞,所以肺气无下降之路,多见喘嗽等症状,针对此种情况,应以清肺降胃为原则治疗,因胃气上逆,终是因土湿,中气不运所以阳明不降,治疗当以苓甘五味姜辛夏汤为主,降胃逆、燥土湿、敛肺金,如崔佳宾等[[18]]及涂媚[[19]]通过实验证实,以苓甘五味姜辛汤为主方治疗慢性咳嗽,在有效率、咳嗽减轻时间及消失时间等维度均收到满意效果。

脾胃气虚不能运化水湿,痰湿停滞,随气上行至贮痰之器—肺,肺气下降的通道被阻塞,宣降不利而出现痰咳,可选用化痰湿的祖方二陈汤化裁治疗,其中半夏、陈皮降胃理气,复胃气之降;茯苓、甘草、生姜燥湿运脾,恢复中轴正常轮转,脾胃湿邪既去,气机得畅,运动复圆;乌梅可敛降肺气,肺气随胃气而降则顺。黄书慧等[[20]]针对二陈汤的主治症状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是呕吐,而且远高于咳嗽,这也说明二陈汤所治咳嗽为肺胃气逆型。

2.3 肺系疾病与心

肺主气,心主血脉,二者气血相因。心气宜升,升已而降,鼓动心脉,以推动血液运行,荣养全身。心属阳中之阳,居上焦,心阴吸引其阳下行至坎宫温暖肾水(如图1),心肾交泰,阴阳平衡,身体健康无恙。

心火与肺金本为相克关系,如果心气升而不降,郁而化火,心火横乘肺金,金叩而鸣,则会出现咳喘等症状,治疗当泻心火、理气机,使气机运动复圆,如欧阳晓燕[[21]]研究发现,采用加味导赤散辨证治疗心火亢盛型感染后咳嗽,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效果显著,且中医症候得到明显改善。心火不能下降暖水,水寒则土湿,胃气不能下降,肺气郁滞,中焦寒湿痰生,治疗当以二陈汤类方,以燥湿、降胃、化痰。

如有心气运行不畅,血脉瘀滞,肺气下行不利,常出现喘憋、咳嗽等症状,肺胀病常见此证,治疗当以活血化瘀法为主,以通畅气道,恢复肺气肃降之功能,正如当代中医方剂学专家陈潮祖[[22]]所言:将活血化瘀法用于肺胀病, 肺脏可通,元气充实,肺可正常主治节,增强排痰,三焦循行通畅,水液代谢有了正常的通道,推陈致新,气机条畅不壅滞,但去其瘀,痰水自消,喘咳可愈。

如有心气虚衰,升少降多,肺治节失常,气机壅塞,常会出现胸闷、喘憋、咳嗽等症状,可选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为主治疗,其中桂枝、甘草温心阳以复心气升降,《医学衷中参西录》[[23]]中论述桂枝得金气而旺,味辛属金,可疏肝木,肝木调达则肝升,肺气即降;生姜、甘草、大枣益气培土复中轴气机,厚朴、杏仁调畅肺气,气顺则咳消,正如姜良铎教授善用本方治疗喘证[[24]]

2.4 肺系疾病与肾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为水之上源,主治节,调节全身水液代谢,肾主水,而肺发挥调节水液代谢之机能,需靠宣降之能来维持,宣降则需靠气机调畅,肾主水需靠气机升降得以实现,因此气机是肺、肾之间联系的纽带。肾水生于肺金,阴自西降,则凉气成秋,降于北,则寒气为冬,肺金之凉生肾水之寒[3]。中气分阴阳,脾升胃降,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3] (如图1),正如清代医家汪文绮[[25]]的《杂证会心录》所言:“肾与肺,呼吸相应,金水相生”。

肾内藏元阴元阳,肾为气之根,为气下行的动力,中气旋转,胃气下降,加之肾气吸引即肾的纳气功能,阳气得以下降暖水,阳降则阴升,气机顺畅,暖水纳气,水寒纳气功能失常,肺气随之不能降,出现喘憋、咳嗽等症状,治疗当以温肾纳气为主治疗,选用沉香、肉桂、胡桃肉、蛤蚧等药味,可选苏子降气汤[[26]]等方,以化痰浊、温肾气、降肺气,其中大枣、生姜等可健脾益气复中轴轮转;半夏燥湿降胃气,胃气降则肺气随之而降;厚朴、苏子、苏叶、前胡化痰降气,祛浊通塞,则气机得以调畅;肉桂温肾纳气,土得温而不湿,中气运而气机复圆;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方中当归可调血,瘀去痰消,则气机调畅,喘咳可愈。

如有肾阴不足,则肾阳无以化,脾胃寒湿,中气不运,肺随胃逆,出现咳喘、憋闷,肺气机不调,水湿难化而成痰浊,气道不通,咳喘逐渐加重,肾阴不足,子盗母气而肺阴渐虚,治疗当以养阴化痰理气为主,金水相生,可选方为百合固金汤,其中生熟地、麦冬养阴以培阳;甘草健运中焦;白芍疏肝理气而升;百合润肺而降;桔梗、浙贝、当归去痰活血,疏通气机通道。

如少阴肾有虚寒,戊土不能被温煦,使胃气下降失司,而出现气逆,如《伤寒论》第377条论述:“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属于此类情况;金气随土气上逆而出现喘憋、咳嗽等症状,临床常见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清代医家程扶生对此已有论述,认为应该舍其标而治其本,选方为四逆汤,其中甘草得姜附可鼓动肾阳,温中寒而降逆,在此基础上可合用旋覆代赭汤[[27]]以降逆和胃止咳。

2.5肺系疾病与大肠

肺与大肠相表里,从唐代孙思邈明确提出后,被后世医家应用于临床,并逐渐发展,尤其近年来学者们对本理论的研究越发深入,其中以肠道菌群相关研究最为多见[[28],[29],[30],[31],[32]],所涉及的理论包括经脉络属、阴阳学说、藏象和气机等。肺与大肠经脉相互络属,所以气机升降是二者表里关系维系的主要机制之一。肺气下达肠腑,大肠传导有力,可将饮食糟粕排出体外,如果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气不顺降,肺气肃降也将异常,而出现咳、喘、憋闷等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肺胀病。肺胀者,由于肺气机失调,不能敛降,而出现肺气胀满,主要表现为咳、痰、喘等症状,其原因多为肺气不能肃降。研究发现老年肺胀病患者多伴发便秘,便秘又会进一步加重喘憋[[33],[34]],形成恶性循环,首选治疗方为吴鞠通的宣白承气汤,其中生石膏、杏仁辛宣肺气,复肺气升降;瓜蒌化痰通络理气道,通气机;大黄降气通便,肠腑传导正常,肺气顺而降,肺气机得以恢复,则诸症皆平,如临床研究以本方治疗重症肺炎[[35]]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6]]均获得显著疗效。

3结论

 《内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百病皆生于气也”,咳喘症状,其标在肺,其本可涉及五脏六腑,然而咳之根源在于肺气机失调,因此有治咳先治气之说。肺病皆因气生,所有可引起肺气机失调的因素都能导致咳喘病证,因此五脏六腑皆可令人病咳喘,这也正符合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中医学气机理论为咳喘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印证。掌握好脏腑气机升降理论,在咳喘疾病的诊疗中有助于准确把握病机,为咳喘病症的治疗提供新视角。

参考文献


[[1]] 张萌,王芳芳,谭宏韬,等.圆运动视域下之四逆散证病机新解[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2):633-636.

[[2]] 林明欣, 裴倩, 倪张俊,等. 河图"圆运动"探讨及其在"血管神经性头痛"中的运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27(7):1753-1756.

[[3]] 高丹,牛增辉,赵英强.浅论黄元御“圆运动”观[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6):114-116.

[[4]] 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

[[5]] 常兴,张恬,隋雨言,等.脏腑气机升降理论的渊源探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6):1397-1399.

[[6]] 孙洽熙.四圣心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2.

[[7]] 焦振廉.肺主宣发肃降刍议[J].陕西中医,2002(10):915-916.

[[8]] 刘燚.脏腑气机升降阴阳辨析与应用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9.

[[9]] 刘臻,朱虹,张铭倩,等.“肝肺气机升降循环”理论治法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18,37(8):631-633.

[[10]] 朱海.慢性咳嗽从肝论治理论探讨[J].新中医,2017,49(7):185-186.

[[11]] 吴聪,孟令鑫,罗成,等.基于木盛侮金角度论治支气管扩张症验案两则[J].环球中医药,2022,15(2):332-334.

[[12]] 陶雨晨,肖照岑.从肝主疏泄论治咳嗽浅探[J].天津中医药, 2017,34(6):396-397.

[[13]] 牛崇峰.气道高反应状态不同时段中医病理证候特点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2, 31(6):427-428.

[[14]] 孙璐璐,张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肝论治中西医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2):99-101.

[18] 作者简介:李站(1989—),男,山东人,硕士,主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E-mail: 434939297@163.comTel010-60686893

 通讯作者:廖结英,(1987-),女,山东临沂人,医学博士,从事健康状态的辨识与干预研究。Tel:010-64175392,E-mail: liaojieying9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