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
摘要:胃癌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一种恶性疾病,是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一道难题,全球胃癌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前列。而胃癌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以及一些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也可发展成胃癌,文章主要从胃癌的家族性遗传因素来进行分析该病,并且比较分析该病的预后状况。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其患胃癌的风险要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并且家族性胃癌的预后较散发性胃癌差。
关键词:胃癌;家族性遗传;预后
前言
胃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该病起病不易察觉,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达晚期,因此预后较不理想,其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在胃癌发展中充当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胃癌是世界高发恶性肿瘤,尽管目前世界胃癌发病率呈现降低的趋势,但是其发病率与致死率依旧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前列。目前,人们对于胃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病的发展较为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而经过研究发现,家族性遗传因素是胃癌发病中一个绝不可忽视的因素,拥有家族性遗传因素的人群,其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癌前病变的发病率都会高于正常人群[1]。本文旨在研究探讨家族性遗传因素对癌症发病率及预后的影响。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
1.幽门螺杆菌对胃癌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随着近年深入的研究,逐渐发现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也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胃癌的发生经历了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过程,且该过程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经碳-14尿素呼吸实验发现,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20%、50%、62.5%、71.43%,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黏膜炎症性病变到胃癌这一演变过程中具有类似“启动因子”的作用[2]。
2.胃癌患者直系亲属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根据许得饶[3]等人对139例胃癌患者直系亲属得研究,男性有66例,女性73例,年龄8~74岁,平均年龄43岁。检测出幽门螺杆菌阳性者108例,阳性率为77.7%(108/139,)其中男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8.79%,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76.71%,配偶感染率最高,高达91.11%,子女的感染率相对较低,为66.15%,差异有显著性,年龄与感染率呈正相关。而在10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人 中,以毒株 Hp-1型感染为主,占70.37%,Hp-2型感染占29.63%,两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从实验数据可以发现,胃癌患者直系亲属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要高于正常人群,并且有较为明显的聚集性,胃癌患者直系亲属中具有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胃癌前病变发生率。
二.家族性胃癌遗传生物分子
1998年,Guilford等人在毛利血统的家系进行遗传学连锁中首次发现CDH1基因,由此发现了一个家族性胃癌相关基因,在1999年,首次定义了遗传性弥漫型胃癌的概念,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了遗传性弥漫型胃癌发病与位于常染色体16q22.1位置的CDH1基因发生突变有关。
CDH1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其编码的E-钙粘蛋白存在于上皮细胞之间,可以维持上皮的完整性。当EDH1表达减少时,细胞间的黏附力减弱,胃癌细胞的侵袭力增加,肿瘤则易发生浸润和转移。CDH1基因突变携带者,早期并无症状,仅在胃黏膜上出现少量印戎细胞,随着病程进展可发展为弥漫型胃癌。CDH1基因突变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启动。
遗传性胃癌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外显率高(70%~80%)。因此综上所述,相关的遗传因子变异会使胃癌的易感性增加,这在遗传性生物分子层面上解释了胃癌家族史的遗传性。
三.遗传性胃癌的预后
根据段少秋[4]对203例家族性胃癌与18963散发性胃癌进行比较分析,家族性胃癌平均年龄为(37.52±8.91)岁低于散发型胃癌平均年龄为(58.43±10.61)岁;家族性胃癌的消化道出血占比48.27%,无消化道出血占比为51.73%。散发性胃癌的消化道出血占比为25.1%,无消化道出血占比为74.9%;家族性胃癌出现远处转移占比31.52%,无远处转移占比为68.47%。散发性胃癌出现远处转移的占比16.69%,无远处转移占比83.31%;根据Borrmann分型来看,家族性胃癌Ⅳ型占比较高。散发性胃癌的Ⅲ型占比较高;根据胃癌浸润等级比较,家族性胃癌T4占比较高;虽然散发性胃癌浸润等级T4占也较高,但是占比要比家族性胃癌稍低;家族性胃癌中低分化占比较高。散发性胃癌中高分化占较高;家族性胃癌根治切除占比74.86%,非根治性切除占比25.14%。散发性胃癌手术后根治切除占比93.72%,非根治性切除占比6.28%;根据Lauren分型,家族性胃癌中,弥漫型占比较高,散发性胃癌肠型占比较高;家族性胃癌的常发部位在胃下部,而散发性胃癌常发部位为胃上部。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家族性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显著小于散发性胃癌的平均年龄,家族性遗传胃癌的消化道出血情况及远处转移占比都要高于散发性胃癌。家族性胃癌Borrmann分型以Ⅳ型为主,而散发性胃癌则以Ⅲ型为主,在Lauren分型中,家族性胃癌以弥漫型为主。家族性胃癌浸润程度家族性胃癌T4占比显著高于散发性胃癌,并且其分化程度大部分较低,家族性胃癌手术根治切除效果非根治性切除占比要比散发性胃癌占比高。
结论
胃癌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密切联系,幽门螺杆菌在胃癌的发病过程中,充当着一个启动因子的角色。胃癌患者直系亲属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要高于正常人群,并且有较为明显的聚集性。而家族性胃癌病灶常发生于胃下部,或许是与幽门螺杆菌的分布有关。相关染色体基因突变,对于胃癌的发病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其常染色体中CDH1基因将可能发生突变,若该基因发生突变,胃癌的发病率则会大大增加。家族性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要小于散发性癌症,并且癌症分期、浸润程度等因素都要比散发性癌症严重,手术后癌细胞未完全清除率也高于散发性癌症,因此,家族性癌症的预后效果相对于散发性癌症较差。
参考文献
[1]朱婷婷;庄安士;周长宏.胃癌家族史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癌前病变的关系[J].齐鲁医学杂志,2017,32(03):374-375+378.
[2]胡巍;蔡敏;袁云.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医药,2022,35(05):1019-1022.
[3]许德饶;史俊;李玉亮;梁芳;李长青.胃癌患者直系亲属Hp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135-137.
[4]段少秋.家族性胃癌的临床研究(附203例临床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21.
作者简介:巩自成,男。
指导教师:刘泽泽,女,山东协和学院,讲师。